重视痴呆的鉴别诊断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s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种因素可以影响人的认知功能而导致痴呆,如梅毒感染、维生素缺乏、血氨增高、一氧化碳中毒、副肿瘤综合征等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以及血管病和变性病.仅变性病引起的痴呆也不仅仅有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变性、路易体病、正常颅压脑积水、朊蛋白病等简单的分类,而是依据蛋白分类为tau蛋白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额颞叶变性(frontal temple lobe degeneration,FTLD)、皮层基底节变性、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仅神经元纤维缠结的痴呆、银颗粒病、全脑胶质tau蛋白病、痴呆伴脊髓性肌萎缩.而根据tau蛋白的不同又可进一步分为3R优势的tau蛋白病如Pick's病、FTDP-17;4R优势的tau蛋白病如嗜银颗粒病、FTDP-17;另有3R和4R混合的tau蛋白病如AD额叶变异型、神经纤维缠结型痴呆、散发的多系统tau蛋白病以及FTDP-17.另外还有TDP43蛋白病、FUS蛋白病、α-synuclein突触核蛋白病、POLY-Q多谷氨酸病以及Prion病.然而,临床工作中人们往往过多地诊断阿尔茨海默痴呆和血管性痴呆,而忽视了一些可治性因素,耽误了治疗,甚至忽视易引起患病的混合因素而导致痴呆[1-2]. 关键词:痴呆;诊断,鉴别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成模后6周、12周主动脉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及mRNA的表达,并观察罗格列酮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7周龄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糖尿病组、糖尿病+罗格列酮组各20只.对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罗格列酮组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
目的 通过对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钙降脂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评价依折麦布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血脂管理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脂未达标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50例,数字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实验组服用依折麦布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后血脂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
摘要: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总是在不停变化着,白云苍狗,物换星移,每一次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变迁都会让世界呈现出翻天覆地的新景象。网络技术正是如此,它的迅猛发展,宣告了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与之相匹配的移动终端也日趋普及,于是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在教育方面也催生了一种新兴学习方式,即基于移动终端的微课学习。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移动学习环境下产品设计专业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实践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目前,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诊断仍依赖于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应的心理测验和病程演变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等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参考相应的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研究显示,VD患者的影像学表现除了诊断必备的脑血管病变外,尚有显著的脑室系统扩大以及海马和皮质萎缩,因此有人提出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也可能参与了VD的发病机制[1].脑白质病变
帕金森病(PD)是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帕金森症的主要原因.尽管对于帕金森病以及各种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如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皮质基底节变性、路易体痴呆等的诊断标准已经有很多共识,但各疾病症状和体征间的交叉重叠会给鉴别诊断带来困难,尤其对于初诊时还处于疾病早期的患者.本文通过综述常规和先进的核磁共振(MRI)技术来探讨他们在帕金森病和不典型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AD)是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发病率随增龄升高,其主要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弥漫性萎缩,以β-淀粉样蛋白(Aβ)为主要成分的老年斑(SP)和以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为主要成分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FT).以往认为,AD的发病与遗传、环境因素、氧化应激、神经免疫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及胆碱能递质系统功能紊乱等有关.近年研究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
目的 评价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治疗老年妇女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2例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老年患者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化疗方案,多西他赛60~70mg/m2,第1天静脉滴注,奈达铂70~80mg/m2,第2天静脉滴注,3周重复,采用实体肿瘤治疗疗效评估标准(RECIST)和血清CA125水平进行疗效评估,不良反应依据WHO抗癌药物毒性表现及分级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42例老年患者中有
目的 探讨甲钴胺对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治疗作用及对脑梗死患者恢复期情绪障碍的疗效. 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伴高Hcy血症患者160例,并随机分成甲钴胺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除进行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常规处理外,甲钴胺组选用甲钴胺针剂500 μg(日本卫材株会社生产,批号:120476),肌肉注射,隔天1次,共8周,而对照组不进行其他
摘要:教育行业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大量科学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种全新的混合教学模式能够良好地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可以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学习节奏;另一方面,能够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扩充,帮助高职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服装与服饰设计知识。因此,该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
胰胆疾病是消化专业的常见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胰胆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临床应用广泛.ERCP严重并发症之一为术后胰腺炎(PEP),其发生率约为1%~9%,而高危患者可达10%~30%,其中大约有1%发展为急性重症胰腺炎,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2].有效预防PEP对提高ERCP的安全性及诊疗水平有重要的意义.我们选择需要行ERCP治疗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选择性插管和P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