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功能性磁共振在鉴别诊断帕金森病和不典型帕金森综合征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xxt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金森病(PD)是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帕金森症的主要原因.尽管对于帕金森病以及各种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如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皮质基底节变性、路易体痴呆等的诊断标准已经有很多共识,但各疾病症状和体征间的交叉重叠会给鉴别诊断带来困难,尤其对于初诊时还处于疾病早期的患者.本文通过综述常规和先进的核磁共振(MRI)技术来探讨他们在帕金森病和不典型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为保证鉴别诊断中MRI信号强度不受场强影响,鉴别信号强度改变时搜集的文献均采用目前普遍应用的3T场强. 关键词:帕金森病;磁共振成像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老年科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使用多沙唑嗪缓释片治疗下尿路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全国16个地区、86家医院、4063名年龄≥60岁的老年科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根据用药情况分为4组,各组患者加用或换用多沙唑嗪缓释片治疗4周,分析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的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应用多沙唑嗪缓释片治疗后,各组患者下尿路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国际前列腺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AS)是老年人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理过程。动脉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在促进或拮抗AS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前列环素的作用及其调控受到广泛关注。前列环素是人体自身产生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及抗AS等多重作用。已有大量研究结果证实,口服前列环素衍生物可有效治疗AS,包括外周动脉性疾病,
期刊
目的 探讨切除肝癌联合定量微波消融治疗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我院90例因肝癌及门静脉高压行肝癌切除术联合定量微波消融术治疗脾功能亢进患者,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8%(25/90).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胸腔积液及胸腔积液感染、胆漏、肝脏功能不全、肺部感染、术后出血及术后因再出血行第二次手术、肝性脑病、切口出血、切口液化或感染等.术后
摘要:近几年来,在我国出现了许多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事件,包括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这些人都体现了我们国家的道德建设的意义,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的社会道德水平的进步。但后来也出现了许多列到的舆论事件,比如明星偷税漏税事件、各种反社会人格恶意袭击无辜公民、社区内高空抛物砸伤人、社区内垃圾分类推进艰难等等,这些事情的出现都再次体现了强化公民底线道德、规则伦理的重要性。在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中,社区的
目的 探讨心理康复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8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辅助运动疗法及心理疏导等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和辅助运动疗法治疗,均治疗3个月.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Barthel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和免疫功能检测. 结果 治疗前康复组与对照组间Barthel指数、HAMD评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 方法 选择2009年4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切除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50例.低剂量组给予罗哌卡因10 mg联合利多卡因,高剂量组给予罗哌卡因15 mg联合利多卡因,均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 结果 高剂量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显著短于低剂量组[(1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成模后6周、12周主动脉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及mRNA的表达,并观察罗格列酮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7周龄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糖尿病组、糖尿病+罗格列酮组各20只.对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罗格列酮组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
目的 通过对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钙降脂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评价依折麦布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血脂管理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脂未达标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50例,数字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实验组服用依折麦布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后血脂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
摘要: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总是在不停变化着,白云苍狗,物换星移,每一次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变迁都会让世界呈现出翻天覆地的新景象。网络技术正是如此,它的迅猛发展,宣告了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与之相匹配的移动终端也日趋普及,于是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在教育方面也催生了一种新兴学习方式,即基于移动终端的微课学习。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移动学习环境下产品设计专业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实践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目前,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诊断仍依赖于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应的心理测验和病程演变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等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参考相应的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研究显示,VD患者的影像学表现除了诊断必备的脑血管病变外,尚有显著的脑室系统扩大以及海马和皮质萎缩,因此有人提出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也可能参与了VD的发病机制[1].脑白质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