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积累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jnb2009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热衷于积累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时,会形成持久自觉的内驱力和饱满的热情。激发手段灵活多变,使其乐此不疲,例如课堂上的成语接龙,同一语意的名言警句对接,小组之间的某家某派诗歌背诵匹克,同题素材大观,等不一而足。
  积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变要我读,成我要读,要我积累为我要积累,方可真正使读书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成为其生活的习惯和人生的一部分。这要求老师首先在学校和班级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和文化环境。例如,可以利用学校剪报黑板报壁报等多样化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关注度,可以在课外课内的作业布置上有所涉及之,从而使学生不得不关注,然后在作业中应用落实。也可以在教学课堂或者作文课堂上,通过课堂设计的某个导入来体现。例如在央视百家讲坛亮相的一些学者和学术明星及其专题,可以在剪报壁报黑板报的张贴上有所体现,既贴近生活,关注热点,同时又寓教于乐,提高兴趣。从实践效果来看,由于学生对百家讲坛的关注度熟悉度比较高,相关的介绍和推销也应运而生,这样,同学之间的话题环境调动了许多同学的广泛而深入的关注,整个班级的阶段时间话题热度都在急骤生温,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和读书氛围变形成了。随着社会热点的转移和学生读书交流话题的变迁,自然而然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积累阅读课堂组织形式要多样,灵活激动,因班制宜。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生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具备,这时候,学生的阅读就进入了自觉化自动化阶段。由于课堂学习的需要,特别是选修课的开设,学生有些作业是需要课外资料的链接来完成,同时在课堂讨论环节,由于一个班级拥有民主交流的气氛,高中生标新立异的求异思维和个性意识,都会无形中在讨论和作业中尽情展示,此种态势下,一个显形和隐性共存的文化阅读场便生成了,这样教师的工夫可以更好的施展在课堂教学中,同时也会在这个阅读进步蒸蒸日上的场内,与学生更加默契和谐的交流,实现教学相长。
  其次,在学生的自觉自主性阅读阶段,教师并不能放任自流,无政府主义。这时候,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主导作用应该发挥的更加突出和高效。
  例如学生广泛的在阅读学术红星于丹的《于丹读论语》的时候,不少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一个个饶有趣味的小故事上,这样学生的阅读效益就会降低,阅读重点就舍本逐末。当此际,教师要及时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注重经典《论语》的阅读和背诵,告诉学生,故事只是于丹进行经典大众化的手段和策略,其根本目的是要促进论语等国学经典的普及和大众化。
  最后,有的放矢的阅读积累指导还要因材施教,精当到位。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阅读理解层次也各不相同,阅读方法也是各怀绝技。在具体指导上,教师可以进行个人阅读经验的传授,也可以开展阅读方法讨论课,使好的阅读方法在学生之间广泛交流,达到互惠互利深入学习的效果。有的学生读书多、视界广,但是浮光掠影,这时候要深入引导,要求其博专结合,做到读思结合,以期进行和作者的心灵对话,真正把书读进去。还有的学生习惯差,勤于读书而懒于记忆,蜻蜓点水,以至收效甚微。这时要进行阅读技巧的单独辅导,培养其读记结合的好习惯。总之,有的放矢要在“的”的认识和“放矢”方法上并举并重。
  还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有时胜过言传。教师自身的学习行为对学生富有极大的示范和暗示力量。教师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知识储备永远是征服学生的最硬的软件,课堂上恰到好处的援引,适时的知识迁移,即兴风趣小插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促进课堂目标的完成,更能打开学生的眼界心界,最重要的是无形中胚胎了学生的求知欲,点燃了读书的兴致,此为积累“一寸之萌耳”。
其他文献
第一步:明确目的,激发兴趣,充分准备  首先要树立起学生“要写”的责任感.让他们感受写作是必需的。让学生认识到平常的学习和工作都需要作文,需要用书面语言和别人交际。如果不能生动、准确表达,那就会困难重重,难于应付,形成与别人交流的障碍,甚至形成误会,给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损失。  其次要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写作兴趣。有人说:“兴趣就像一颗种子,遇着适合的土壤和环境,它会在一瞬间生根发芽。”爱因斯坦
期刊
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那么一堂有效的课应具备哪些特点呢  一、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   精心设计教学就是把握准教材,吃透教材。教学的真谛就在于不断地超越自己、超越文本、超越他人,不断地创新。铸就一个“活”字,教学的艺术特质,在于“从新所学,文不逾矩”,这就是提倡教学的一个“活”字,“活”字表现在教学不能“千人一面”,教学最忌平铺直叙,应追求常教
期刊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开篇引趣,诱发好学之乐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所以语文教学导语设计一定要精彩,要能吸引住学生,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下面就以教学中的几则实例,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所运用的课堂导入方法,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知人论世,激发兴趣  四川省新课改采用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
期刊
一、朗读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反反复复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语感,从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朗读的方法很多:齐读、分组读、点名读、分段读、老师范读、跟读、放录音、配乐朗读。一边读,一边点拨指导,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并将朗读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孤立地把它当作某一个教学环节。  二、通意关。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弄清课文的字面意思,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把学习任务分配到各组,让各组成员先分工
期刊
“婉约以易安为宗”的一代词人李清照一直以多愁善感的淑女形象被人们所熟知。其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精谙经史,擅长诗文,和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文潜、陈师道、晁补之有密切的来往,在北宋文坛上颇有名声,与廖正一等并称为“后四学土”。其母王氏,也是一个通文墨、懂诗书的大家闺秀。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学气息十分浓厚的家庭里,加之自己勤奋好学、博闻强记,终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学长廊中也是罕见的
期刊
如何才能轻松背诵,效果好呢?在这里我向同学们介绍几种快乐背诵古诗文的方法。  一、兴趣诱导法  有了强烈的兴趣才能入迷,一旦入了迷,才能以惊人的毅力忘我地学习,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尽快地记牢所学内容。同时也告诉我们,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能够提高自己的欣赏品 位和审美情趣,从中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所以,一定要先有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理解记忆法  如果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必然
期刊
一、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交流现实中的父子间矛盾苦恼、配乐有感情地范读文本片段、解析媒体报道的学生自杀悲剧和高声齐读歌颂美好青春的文段等等形式,引导大家认识青春的宝贵,倡导珍惜亲情,立志读书成才。整堂课紧扣文本主题,有效结合生活,充满人文气息,获得了听课老师们的较高评价。  但是,作为活动体验课程这一类型,文本课堂教学只是完成了教学任务的一半,文本篇幅有限,表现内容有限,结合文本主题去开展相应的活动
期刊
一、引导学生多观察、勤思考,是进行作文想象力培养的直接基础  由于多年来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方式,缺乏概括综合能力。他们认为每天眼中所见的生活无非是上课、下课、读书、做作业、回家吃睡。似乎生活天天如此,没有变化。教师要启发学生以变化的眼光来看待生活。漂流的云、多变的雾、洁白的雪、青翠的竹、校园漫步、街头浏览都不能无动于衷。一抹艳丽的晚霞、一点嫩嫩的新绿、一阵淡淡的情风、一句真诚
期刊
语文是各门学科中最基础,与学生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但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本应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气氛活跃的课堂,常常显得枯燥无味,死气沉沉;学生提不起兴趣,教师无法活跃课堂气氛;特别是作为高三复习的基础知识部分,更是让学生昏昏然而无精打采。那么,如何吸引学生,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真正的兴趣呢?只有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到语文活动中来,语文课的精美才能充分体现。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创设
期刊
宽容的心态  心理学表明,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起着关键的作用。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成长中的学生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老师完全可以宽容、谅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发现错误并自己改正错误。教师的宽容,象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她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