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一、合理引导,剌激想像。
二、创造机会,激发想像。
三创设情景,展开想像
四、联系生活,具体想像
关键词:山区学生 教改 想像 引导 现代教学
在当前许多山区学校都存在一种教学条件跟不上教学改革的现象,教学改革要求学生要通过视觉、听觉同时感知课文内容,而现在书本上讲到的地方,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去看过或者从其它途径事先了解过(特别是山区的孩子)。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课堂上用课件展示,没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就没法让孩子感受到当时的场景,所以使得许多语文课堂变成老师的说教。如何让山区的语文课变得丰富多彩、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想像是一种有效途径。也许有老师会认为想像不见得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那么你不妨试试我用过的方法:
一、在写作中合理引导,剌激想像。
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上完后要求写一篇童话,我为了引导学生写作,就让学生在文中运用上我出示的几个词语:小鹿、羊、狼,榕树、迎春花,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于是有同学想到了小鹿和羊是好朋友,同时遇到了狼的追击,然后想出了用开水烫、用弹弓打、挖陷阱等很多好的解决办法。也有同学想得更奇特: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片美丽的森林。里面有着无数的桃树和数不清的大榕树。春天一到,粉红的桃花开满了枝头,大榕树下的迎春花也开了,十分鲜艳。地面上还长满了不知名的各种野花,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真是好看极了。在一棵桃树的旁边有一口湖。湖水清澈得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湖水不深。湖岸旁边有一条小路,盘曲而行。有一天,小鹿在森林旁边的小路上散步。它看着周围的美景,再俯下身子看着水中的倒影,觉得自已真的好美。突然,一只羊从后面向小鹿扑来,它们俩同时倒入水中,羊赶忙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狼在后面追我,我没注意到你。”于是它们一同对狼展开了一系列的斗智斗勇,终于战胜了凶恶的狼。全班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出了各式各样、神采飞扬的文章。采取这样合理引导、刺激想像的方法就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甚至产生了更理想的教育功效。
二、在教学完课文后创造机会,激发想像。
在平时课文教学完后,只要有机会就让学生想像,只有在学生经常想像的环境下,才会有你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由于是山区小学,不可能有现代教学条件,作为教师,应多方位创设情景,让学生根据课文意思,想像出许多意想不到,天真无邪的画面。在教学完《风筝》一课后,学生展开想像或绘图画,或小组谈话的方式把自己溶入课文之中,与课文中的孩子一起让心在原野上奔跑,跟他们一起高兴,一起疯狂、一起懊丧、一起希望。有了前面的随时培养,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展开想像就好像家常便饭。在教学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后,同学们一想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就会滔滔不绝地说出其它一些书上没有的画面;比如:青蛙呱呱的叫着,蛇懒洋洋地爬着,黑熊在春天跑步,东北虎在森林中咆哮;人们在秋天采摘着山葡萄、木耳;挖参的人群在深山中寻找着宝贵的人参。小朋友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等一些天真烂漫的画面,从而加深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渲染,让小读者更加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三、在讲读课文中抓住重点句子创设情景,展开想像
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时,我用小黑板出示:(春天来临的花园:一天,巨人看到春暖花开,高兴极了,却又看到快乐的孩子,他发脾气赶走了孩子)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想像画面。例如,让学生边读这些话,边展开想像的翅膀,说说巨人可能有什么动作和表情。生1:“巨人说这些话时可能双手叉腰,怒睁双眼。”生2:“巨人说这些话时可能脸颊通红,双眼喷火。”生3:“ 巨人说这些话时可能攥紧拳头,唾沫横飞。”生4:“巨人说这些话时可能拿着棍子,迈开双脚,跑着去教训孩子。”从以上的想像画面中展现出了一个自私、无情、凶狠、霸道的恶人。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得开心,这样就避免了无效和低效的教学。
四、联系生活,由课文谈自己,具体想像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学生的情感也就自然而然被激发起来了,如果能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进行具体想像,更能起到好的 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要十分注意联系生活,以情动情,重视情感对学生的感染作用,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去想像,使想像起到一定的感化作用,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如上学期我教的小学四年级《语文》第10课《幸福是什么》时,当教学完这篇课文后,我出示了这句话:真正的幸福是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要求学生 联系实际,由课文谈自己。学生踊跃发言:“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奶奶很高兴,我就觉得幸福。”“我给爸爸洗衣服,爸爸觉得我懂事了,笑了,我觉得自己很幸福。”“我借笔给同学用,看到同学不再着急,我觉得很幸福。”……这些是多么纯真的话语,但却把十分抽像的幸福解释得淋漓尽致,这都是联系生活、具体想像的结果,这样学生才学得比较实在,学有所得 。
由此可见,不管是绚烂之极的课,还是平平淡淡的课,只要教学方法得当,
就能实现有效教学。你看:在山区教学条件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想像也 能让没有课件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能让孩子们更好地展现自己心灵深处的 图画。我
认为只要我们认真去发掘、去引导,就能让每一堂语文课变成快乐 的海洋。
二、创造机会,激发想像。
三创设情景,展开想像
四、联系生活,具体想像
关键词:山区学生 教改 想像 引导 现代教学
在当前许多山区学校都存在一种教学条件跟不上教学改革的现象,教学改革要求学生要通过视觉、听觉同时感知课文内容,而现在书本上讲到的地方,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去看过或者从其它途径事先了解过(特别是山区的孩子)。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课堂上用课件展示,没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就没法让孩子感受到当时的场景,所以使得许多语文课堂变成老师的说教。如何让山区的语文课变得丰富多彩、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想像是一种有效途径。也许有老师会认为想像不见得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那么你不妨试试我用过的方法:
一、在写作中合理引导,剌激想像。
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上完后要求写一篇童话,我为了引导学生写作,就让学生在文中运用上我出示的几个词语:小鹿、羊、狼,榕树、迎春花,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于是有同学想到了小鹿和羊是好朋友,同时遇到了狼的追击,然后想出了用开水烫、用弹弓打、挖陷阱等很多好的解决办法。也有同学想得更奇特: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片美丽的森林。里面有着无数的桃树和数不清的大榕树。春天一到,粉红的桃花开满了枝头,大榕树下的迎春花也开了,十分鲜艳。地面上还长满了不知名的各种野花,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真是好看极了。在一棵桃树的旁边有一口湖。湖水清澈得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湖水不深。湖岸旁边有一条小路,盘曲而行。有一天,小鹿在森林旁边的小路上散步。它看着周围的美景,再俯下身子看着水中的倒影,觉得自已真的好美。突然,一只羊从后面向小鹿扑来,它们俩同时倒入水中,羊赶忙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狼在后面追我,我没注意到你。”于是它们一同对狼展开了一系列的斗智斗勇,终于战胜了凶恶的狼。全班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出了各式各样、神采飞扬的文章。采取这样合理引导、刺激想像的方法就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甚至产生了更理想的教育功效。
二、在教学完课文后创造机会,激发想像。
在平时课文教学完后,只要有机会就让学生想像,只有在学生经常想像的环境下,才会有你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由于是山区小学,不可能有现代教学条件,作为教师,应多方位创设情景,让学生根据课文意思,想像出许多意想不到,天真无邪的画面。在教学完《风筝》一课后,学生展开想像或绘图画,或小组谈话的方式把自己溶入课文之中,与课文中的孩子一起让心在原野上奔跑,跟他们一起高兴,一起疯狂、一起懊丧、一起希望。有了前面的随时培养,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展开想像就好像家常便饭。在教学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后,同学们一想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就会滔滔不绝地说出其它一些书上没有的画面;比如:青蛙呱呱的叫着,蛇懒洋洋地爬着,黑熊在春天跑步,东北虎在森林中咆哮;人们在秋天采摘着山葡萄、木耳;挖参的人群在深山中寻找着宝贵的人参。小朋友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等一些天真烂漫的画面,从而加深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渲染,让小读者更加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三、在讲读课文中抓住重点句子创设情景,展开想像
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时,我用小黑板出示:(春天来临的花园:一天,巨人看到春暖花开,高兴极了,却又看到快乐的孩子,他发脾气赶走了孩子)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想像画面。例如,让学生边读这些话,边展开想像的翅膀,说说巨人可能有什么动作和表情。生1:“巨人说这些话时可能双手叉腰,怒睁双眼。”生2:“巨人说这些话时可能脸颊通红,双眼喷火。”生3:“ 巨人说这些话时可能攥紧拳头,唾沫横飞。”生4:“巨人说这些话时可能拿着棍子,迈开双脚,跑着去教训孩子。”从以上的想像画面中展现出了一个自私、无情、凶狠、霸道的恶人。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得开心,这样就避免了无效和低效的教学。
四、联系生活,由课文谈自己,具体想像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学生的情感也就自然而然被激发起来了,如果能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进行具体想像,更能起到好的 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要十分注意联系生活,以情动情,重视情感对学生的感染作用,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去想像,使想像起到一定的感化作用,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如上学期我教的小学四年级《语文》第10课《幸福是什么》时,当教学完这篇课文后,我出示了这句话:真正的幸福是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要求学生 联系实际,由课文谈自己。学生踊跃发言:“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奶奶很高兴,我就觉得幸福。”“我给爸爸洗衣服,爸爸觉得我懂事了,笑了,我觉得自己很幸福。”“我借笔给同学用,看到同学不再着急,我觉得很幸福。”……这些是多么纯真的话语,但却把十分抽像的幸福解释得淋漓尽致,这都是联系生活、具体想像的结果,这样学生才学得比较实在,学有所得 。
由此可见,不管是绚烂之极的课,还是平平淡淡的课,只要教学方法得当,
就能实现有效教学。你看:在山区教学条件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想像也 能让没有课件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能让孩子们更好地展现自己心灵深处的 图画。我
认为只要我们认真去发掘、去引导,就能让每一堂语文课变成快乐 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