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的应用现状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kaoy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彻底解决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的应用问题,本文将基于现实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并从课前、课中、课后以及教师的参与情况等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希望对实际的教学情况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学案导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7-0121-0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普遍实施,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运用效果不甚理想。所以,对导学案教学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学案导学”在高中数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前导学案的编制存在问题
  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没有站在普遍学生的思维去编写,过于主观臆断,导致导学案内容难易程度差别太大,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使学生失去了对数学的求知欲。其次,导学案的内容衔接不够紧密,各章节内容没有做到环环相扣,这样编写的导学案会使学生采取一些捷径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
  (二)课中导学案的运用存在问题
  在课中使用导学案时,教师弱化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疏于思考,只跟着教师讲解的思路往下走,学习方式比较机械化。在访谈过程中,学生认为教师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能够让学生自己参与进来课堂。其次,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没有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只顾自己讲自己的,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课后导学案的利用存在问题
  课后导学案的使用是防止学生对知识只是片面、短暂的理解,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同时课后导学案的反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分析可知,学生与教师都缺乏课后导学案的反思与利用。大部分学生课下都把用完的导学案放在一边,甚至有的学生把導学案随意丢弃。有时候上课时间比较紧的话,教师就没有时间去讲解上一节课余留下来的导学案问题,这样导致了一些学生学习产生做不做都没关系的想法。
  二、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学案导学”
  (一)课前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导学案的编制
  对应导学案的课堂教学,首先以年级组为代表,年级主任早规划、早布置,然后以办公室为单位,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根据组内教师的人数制定备课周期,组长负责将备课内容分发给办公室的成员,集中固定的时间研讨,发挥集体的作用。其次,在导学案的编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具体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导学案内容冗杂的现象,防止导学案成为从网上复制粘贴的替代品。因此在编制导学案过程中,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教师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将导学案实际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导入新课,同时适当减少导学案里面的习题,加入一些经典例题,做到举一反三,一题会多题会。
  (二)课中有效利用导学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导学案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在上课的前一天发下导学案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提前预习,对这节课所讲内容大体有个把握。那么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收起导学案检查一下学生的完成情况,对于没有完成的学生分析其原因,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同桌之间合作探究。在上课期间,教师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纠正,老师补充,将学生放在首要地位,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中教师应该加入一个反思的环节,反思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探索知识,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发展。经过长时期让学生提问题、谈体会的积累,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应用意识也会慢慢提高。
  (三)课后加强完善导学案的使用与优化
  教师应培养学生注重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将整理导学案成为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要强调利用导学案进行总结与反思。在课后讲解导学案时,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予他们充分的留白思考时间。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交流总结,反思这节课所学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吃透这节课所学的导学案,那么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学习动力就会增加,这样会对以后学生的学习产生重大影响。
  三、结束语
  为了有效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水平,学校与教师都应该积极应用“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角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了具体的优化教学举措。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使用“学案导学”,以此不断推动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涛,梁波,李大辉,等.“互联网 ”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实验研究[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四卷).2018.
其他文献
摘 要 应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内容应以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为主.传统的教师“填鸭式”教学已被更新换代,尤其在小学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被调动了起来,这对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夯实基础、开拓创新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分析,列举目前教学短板和解决对策,得出结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虽在提高考试成绩方面作用不大,但在夯实基础知识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方
摘 要 在改革后的课堂中,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权力、机会和条件,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把握和创造。教师在新环境下,必须正确认识自主合作学习的价值,准确把握教师角色的定位。笔者根据多年的从教经验,自认为自主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起到以下作用:规划作用、调控作用、点拨作用、评价作用。  关键词 自主合作学习;角色定位;规划作用;调控作用;点拨作用;评价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本文通过从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阐述入手,随后对当前小学生与班主任之间关系构建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剖析,最后在对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探索提出构建班主任与小学生之
[目的]通过疫情分析,发现传染病发病规律与特征,为调整当地传染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86—2007年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2年间涪陵区传染病
摘 要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改下的重要教育工作内容。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引导他们更好的发觉、抛设以及处理问题,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和能力。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7-0114-01  文章细致的阐述了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授课中遇到的障礙,然后对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清科研究中心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企境内外上市总数量60家,环比下降43.9%;募资总规模达到756.69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2.8%;平均募资额同比显著上升:2018年第一季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高中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内容,还要学会相应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随着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而且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让他们深刻的认识到化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这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同样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浅析,也是希望有更多新颖的教学策略能够被引入到更
摘 要 小学数学是奠定学生逻辑思维基础、开发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课程,因此,实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十分有必要,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过去的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思想思想的影响,教师习惯于使用“满堂灌”和“一刀切”的方式展开教学,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听讲,难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与素养,最终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对此,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十分有必要。 
摘 要 导学互动作为一项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发生着重要作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让学生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更好的进行知识的深入探索,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必须得到不断的完善以及发扬的。  关键词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
在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8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年轻奋进者开始成为历史发展的主角.在香港,闪耀着“东方明珠”的这片土地上亦涌现出一代代推动时代车轮的新鲜血液.他们秉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