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唐代床榻之美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sx2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唐代家具设计处于转型时期,床榻作为一个“类”的概念,含义甚广。这一时期,人的各种坐、卧姿并行,床榻的形态变化具有研究意义。唐代床榻大气富贵的艺术特色也正诉说着大唐盛世的艺术氛围与审美情怀。
  关键词:床榻;唐代;壶门足;艺术特色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相比较宋代、明代家具的名声显赫,唐代家具设计处在一个过渡转型时期,种类繁多,材料丰富,富贵大气。高型家具逐步形成与产生。唐代床榻含义甚广,其形态演变过程,见证了中华民族向垂足生活方式的转变。
  1唐代床榻的定义
  1.1 床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是每个孩子都曾摇头诵读的唐诗《静夜思》,而这其中的“床”究竟指什么却是众说纷纭。唐代对床的定义涵盖面广,可从唐代诗赋中进行简单的归纳。
  其一,卧具。如李商隐的《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以“空床”表现孤独凄凉的氛围。“床”在此等同于现代汉语中供人卧睡的家具。
  其二,坐具。《资治通鉴·唐纪》中注:“绳床,以版为之,人坐其上,其广前可容膝,后有靠背,左右有托手,可以阁臂,其下四足着地。”这段文字通过“人坐其上”,明确地表达了“床”作为一种坐具的定义。
  其三,桌的概念。唐代韩琬在《御史台记》中文曰:“独持两床降阶,就月于庭,酒俎之类略无倾泻矣。”指他在屋里收拾好两桌酒菜,然后一手端了一张桌子从台阶上走下来,桌子上的杯杯盏盏汤汤水水一点儿都没洒出来。唐代已经发展形成较高的桌形家具,但还未提出“桌”的概念,“床”的定义涵盖了对“桌”的描述。
  其四,井栏。如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玉用来形容井边支架的质地之美,“床”在此处指井栏。
  通过对唐代诗词的归纳,可见唐代对床的概念比较宽泛,下有足撑,上有平板的家具,都可以被称作床。[1]唐代时期,人们习惯的传统跪坐、外来的胡坐,也就是盘腿坐,以及正兴起的垂足坐同时存在,“床”为适应各种姿态和需求不断更新改进。低矮的“床”用来卧躺、跪坐休憩,适应垂足坐的“床”适量增高,而用来放东西的“床”逐渐发展成高型家具,无“桌”之名却有“桌”之实。
  1.2 塌
  塌与床的功能不同,它主要是一种坐具,而不用于卧躺。《释名·释床帐》:“长狭而卑者日榻,言其榻然近地也。小者日独坐,主人无二,独所坐也。”《通俗文》中有描述曰:“床三尺五日榻,八尺日床”[3]以今天的尺度来计算,三尺五约为84厘米,八尺约为192厘米。由此可见,塌与床相比,体量较小。唐代主要有一人坐的独坐塌和两人坐的合塌。
  2唐代床榻的常见形态样式
  从唐代的绘画作品,尤其是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到,根据床榻足的样式,这一时期的床榻主要有壶门足式和四足式两种,体量大小及床榻高低呈现出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四足式是最常见而简单的床榻足的样式,实用性强,一直延用到今天。而壶门足,则是一种更加别具风格的样式。佛床、佛帐须弥座束腰部分各柱之间形似葫芦形曲线边框的部分,石窟中佛床须弥座及晚期壁画下部墙裙亦绘此形装饰,门中画伎乐及火焰宝珠等纹样,谓之壶门。[4]后来家具深受佛教的影响,尤其在唐朝时期,“壶门”成为床榻足样的常见形态。
  初唐时期,莫高窟203窟西壁龛外北侧上部,绘有文殊菩萨跪坐于一壶门足式床之上,床前后左右各有两个壶门,床高度约有文殊菩萨头高。同时,床前的脚塌则为四足式,体量小于床。(如图1)
  盛唐时期,莫高窟113窟南壁《未生怨之囚父》一图中,城墙垛口上置有一床塌,四足式,高度约为人物头高。(如图2)同期,103窟东壁《维摩诘经变》中,壶门足的床榻高度则与人物小腿同高。(如图3)
  晚唐时期,莫高窟85窟南壁《贤愚经·梵天请法六事品》,图中劳度叉坐在榻上说法,塌的前后各有两个壶门,左右各有三个壶门。塌腿下有托泥,高度达到人物小腿的高度。(如图4)
  图1.《文殊来问》,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图2. 《未生怨之囚父》,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图3.《维摩诘经变》,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图4.《贤愚经·梵天请法六事品》,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从莫高窟壁画中追溯唐代床榻的形态特征,可见这一时期的床榻高度逐渐增加,尤其是到中唐、晚唐时期,由于高型家具的普及和人们坐姿的改变,床榻高度从头高增加到了小腿齐高,壶门足和四足样式并行。
  3唐代床榻设计的艺术特色
  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后,唐代社会稳定,经济飞速发展。宫室与贵族府第大大推动了家具业的发展。床榻,从形态到艺术工艺,折射出一户人家的社会地位,因此唐代床榻不仅是一件家具,更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众所周知,唐朝以胖为美,盛行圆润丰满,清新华贵的审美情怀,在床榻造型上也与传统的严谨、古朴的风格不同,尤其是贵族和宫室中的床榻,多均匀对称、宽大稳重、富丽华贵。这也正是大唐盛世欣欣向荣的社会缩影。
  唐代床榻材质丰富,紫檀、黄杨木、花梨木、樟木、桑木等等都被广泛运用,因此床榻本身就已经具有了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装饰方法上,平脱金银、螺钿、膝绘镂雕、金银绘、镂雕、髹漆、木画等装饰技法并用,花草纹样、禽鸟纹样自由装饰其上。贵族宫室用华丽的装饰效果表达自己的社会地位。
  唐朝国力富强,民族融合,思想自由,床榻设计的艺术特色也因此尤为鲜明。造型上雍容华贵、清新活跃,结构上遒劲古朴、曲直相济。此外,壶门结构是唐代家具的重要特征。
  4结语
  从唐代床榻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家具是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这也正是我们今天研究古代家具设计实用价值和艺术特色的意义。唐代床榻的艺术形态差异象征着家族的社会地位,高度的变化则源于人们坐姿的改变。设计以人为本体,服务于人,唐代床榻的“壶门托尼”等传统元素也将在今天得到恰当的运用。我们应善于借鉴传统文化的精髓,善于用和谐化的设计造福于人。
  参考文献:
  [1]潘超青.略说唐代诗文中“床”之“桌”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 142.
  [2]释名·释床帐卷6[M].北京:中华书局,1985:93-94.
  [3]唐徐坚,初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2:25.
  [4]季羡林,敦化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1.
  [5]杨春芳.谈谈古代的床榻[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32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分析中考字词试题中问题答案的“症状”,反思当前语文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让‘义’回归语文教学与让‘义’融入语文活动中”两大策略,以期达到“扶正固本”的“疗效”。  关键词: 初中字词教学 教学弊端 教学策略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每个学生都要实现“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的总体目标。这个
一、考查官能团的分类例1下列有机物属于醇类的是( )(A)()-OH-CH2-CH3(B)()CH2OH-CH3(C)()-CH2OCH3(D)()-C=O-OH-CH3解析:醇类是羟基连在链烃基上(包括芳香烃侧链)的有机物,(A)中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有机推断题的知识包容量大,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抽象、求异、发散等思维品质.有机推断题的题型主要有文字表述型和框图型,其解题关键在于找准突破 The cap
1rn囡囡仰头看着这幢大楼,她正站在它的阴影里.楼很高,比起自己家的平房,它就像一只巨大的怪兽.外公的大手抓着她的小手,外公的手很硬,也很粗糙.囡囡想:楼有多高?囡囡没有出
期刊
摘 要: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的启蒙阶段,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优化;方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总目标的实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学科,从小学到高中,这都是学生的必修课。它在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并改变学生被动的局面,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语文课堂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原则,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了解课堂主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良好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和活跃的创造性,充分发
我们知道,有些多项式的根往往呈现成对出现的现象,例如,实系数多项式的虚根成对出现等等.本文进一步给出多项式的根成对出现的几个定理以及它们的应用.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教”走向学生的“学”,倡导“对话”式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课堂答问便成了必然。事实上,由于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预设的问题不是太难就是太简单;不研究教材内容,不分析知识与问题之间的关联,预设的问题不能环环相扣、逐步推进,不能揭示知识发生过程;再加上教师不考虑提问的方式方法等等;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根本不知道怎样思考或怎样回答,严重阻碍了师生之间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叶老的这句话不难理解,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有很大的启发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人地位。当今的学生,自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