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如何预设有效问题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教”走向学生的“学”,倡导“对话”式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课堂答问便成了必然。事实上,由于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预设的问题不是太难就是太简单;不研究教材内容,不分析知识与问题之间的关联,预设的问题不能环环相扣、逐步推进,不能揭示知识发生过程;再加上教师不考虑提问的方式方法等等;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根本不知道怎样思考或怎样回答,严重阻碍了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这样的问题,不但起不了好的效果,有时还误导学生,甚至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预设有效问题。
   一、预设问题要有“障碍”,防止“滑过现象”产生
   “滑过现象”源自于英国学者Edard Be Bono关于思维训练中“注意滑过”的一个形象比喻。他说:当我们驱车从A地到B地欣赏美景时,往往由于车速太快,忽略了途中更美的风景C;由A地到B地的路越顺畅,C地被忽略的可能性就越大。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教师将教学任务设计得面面俱到、自然流畅,问题坡度太小,没有给学生留下跨越“障碍”的空间,学生无需要多少时间即可一蹴而就,就会使许多有价值的内容在不经意间滑过。
   教学过程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对一些关键问题、关键环节且慢“说破”,留下“更美的风景C”让学生“欣赏”,使其在探索、思考问题的体验中提升思维和激发兴趣,这是防止“滑过现象”的基本策略。 “说破”的火候掌握在教师的手里,但取决于学生的需要,所谓“教不越位,学要到位”就是这个道理。
   二、预设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理论
   研究表明,知识处于“最近发展区”时,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预设问题时,不考虑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认知发展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过于复杂,从头到尾受益的学生寥寥无几,成了教师自问自答。
   有经验的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能把预设问题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一教师在上七年级(下)数学《分式方程》时,在上课导入时这样预设四个解方程的题目:
   (1)3x-2=2x+3;(2)+1;=2;=-3
   听课的很多老师当时就在嘀咕:在学生连分式方程的概念還没有了解教师就给出了分式方程让学生解,这样做不恰当。其实,事实说明,这位教师这样预设问题问题,恰恰把握住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在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很容易就解出了第(1)、(2)小题。学生在解第(3)小题时,有的凑出了答案,有很多学生就是两边乘了x解出了方程。其实学生解第(2)小题时利用了去分母解了方程,这无形就为解第(3)小题作好了铺垫,学生只要在理解“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就能利用去分母解第(3)小题。教师就是抓住了这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学习过程就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三、预设问题要避免低级庸俗,应具有启发引导性
   在新课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改革的浪潮下,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启发式原则,达到一种课堂气氛热烈的效果,经常大量设问,于是不由自主地提一些不疼不痒的问题。例如:一教师在讲“雉兔同笼”问题时,提出“雉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什么?”“雉有几只脚几只头?”“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的意思是什么?”这样一些不是问题的问题,还有“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等问题。这种问题缺少启发性,难以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是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及其主观能动性,是对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漠视。
   有经验的老师设问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牵一发而动全身,提出的问题恰当、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教师在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时,让学生带好长度分别为3cm、4cm、7cm、10cm的小木条,预设以下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后思考讨论:
   (1)能拼成几个三角形,三角形的边长分别是什么?
   (2)哪三根不能拼成三角形?这三根的长度都有什么关系?
   (3)三根木条符合什么要求才能拼成三角形?
   教师层层设问、逐步推进,充分突出学生“做数学”的同时,启发引导了学生主动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记忆“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小于第三边”的定理。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预设有效的数学问题便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师教学环节中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互动教学”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林荣.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J].内蒙古教育,2008(3).
   [2]宁连华.数学探究教学中的“滑过现象”及预防策略[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7(2).
   [3]褚少微.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互动探究[J].初中数学教与学,2006(11).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市宜安镇中学)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基于从头算势能面CH2(1A’),用准经典轨线(QCT)方法研究了不同振动激发(v=0-3)下反应H+CH→H2+C(1D)的动力学性质.在质心坐标系下计算了四个极化微分反应截面(PDDCDs),计算并
摘 要: 本文分析中考字词试题中问题答案的“症状”,反思当前语文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让‘义’回归语文教学与让‘义’融入语文活动中”两大策略,以期达到“扶正固本”的“疗效”。  关键词: 初中字词教学 教学弊端 教学策略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每个学生都要实现“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的总体目标。这个
一、考查官能团的分类例1下列有机物属于醇类的是( )(A)()-OH-CH2-CH3(B)()CH2OH-CH3(C)()-CH2OCH3(D)()-C=O-OH-CH3解析:醇类是羟基连在链烃基上(包括芳香烃侧链)的有机物,(A)中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有机推断题的知识包容量大,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抽象、求异、发散等思维品质.有机推断题的题型主要有文字表述型和框图型,其解题关键在于找准突破 The cap
1rn囡囡仰头看着这幢大楼,她正站在它的阴影里.楼很高,比起自己家的平房,它就像一只巨大的怪兽.外公的大手抓着她的小手,外公的手很硬,也很粗糙.囡囡想:楼有多高?囡囡没有出
期刊
摘 要: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的启蒙阶段,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优化;方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总目标的实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学科,从小学到高中,这都是学生的必修课。它在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并改变学生被动的局面,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语文课堂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原则,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了解课堂主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良好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和活跃的创造性,充分发
我们知道,有些多项式的根往往呈现成对出现的现象,例如,实系数多项式的虚根成对出现等等.本文进一步给出多项式的根成对出现的几个定理以及它们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