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目标的分步任务单设计”初探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2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单篇(课文)阅读“基于核心目标的分步任务单设计”研究背景
  传统的单篇(课文)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普遍比较低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目标的设定缺少课程意识
  单篇(课文)阅读的教学是相对独立的,篇与篇、单元与单元、年段与年段之间缺乏系统性的现象比较明显。因此,很多传统的单篇(课文)阅读课堂中,教学目标中最核心的往往只针对与本篇课文相关联的知识、技能、价值观,而缺少课程意识。
  2. 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确定忽视学生起点
  单篇(课文)阅读教学设计局限于教材、教参,很少主动研究学生,忽视学生的起点和发展,导致很多常规的阅读教学模式千篇一律,对学生的要求千人一面。教学高耗低效,缺乏针对性,很难真正落到实处。
  3. 教学步骤的设计缺乏内在联系
  由于缺乏对教材、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深入研究,教学步骤的设计常常根据教师的经验和喜好确定,而没有遵循学生阅读发展的规律。因此在课堂中,学生们只是在老师设定的教学思路里亦步亦趋,面面俱到地为达成一个个目标而展开分析、讨论。只要细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教学内容其实是零碎而不系统的。
  以上表现导致了以下问题:
  1.学生阅读兴趣不浓
  这样的课堂虽然看似热闹,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因为参与课堂的学生往往通过揣摩老师的意图来阅读、思考,缺乏自己阅读的真正内驱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阅读教学的本末倒置。
  2.学生阅读量的欠缺
  这样的阅读教学常常以师生对话为主,学生缺乏深入地与文本、同伴的对话,练笔时间更是严重不足。学生课外疲于应付琐碎的作业,导致课外阅读的时间遭到压缩,甚至剥夺。
  3.学生阅读能力的不足
  由于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受到制约。优秀生受制于内容的局限,不敢越雷池一步,阅读能力提升受到制约;后进生则不断地在被动接受知识,很少主动探寻知识,阅读能力始终低下。
  二、单篇(课文)阅读“基于核心目标的分步任务单设计”做法初探
  我们认为,要想实现单篇(课文)阅读教学课堂的提速提质,实现高质高效,需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1.界定好单篇(课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和内容
  任何一堂课的教学设计,都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而在众多的教学目标中,总有那么一两个目标是指向最核心的语文素养。而且,核心目标的设定决定着课堂中选择什么样的核心内容,也就是“教什么”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核心目标的设定是最难的,也是最原始、最重要的一步。根据不同的侧重点,我们是这样确定核心目标的。
  (1)以课程目标为依托,根据文本特点,细化课程、单元、整册、学段等目标,确定核心目标。
  课例1: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文中反复用相似的写法描述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出现四次幻景的过程,非常适合对高年级学生进行概括主要内容的训练。其次,文中穿插的幻想和写实交替出现的写法能够给读者强烈的画面感,语言也有很强的感染力。似喜实悲的表现手法,还有故事结尾以悲剧收场的写法,在小学课文中是第一次出现。再联系文学作品的阅读规律,这相当于是学生悲剧性文学阅读的启蒙。因此,我们为这个(单篇)课文确定的核心目标为: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理解重点句、段的含义。尤其是发现并感受“以喜写悲,悲更悲”的写法,对小女孩产生深切的同情,继而产生怜悯之心,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课例2:
  《卡罗纳》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一篇描绘人与人之间真情的课文,选自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应该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写人记事的文章写具体的,并且学习具体描写的方法。因此,我们设定的本课核心目标是: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述,通过品读、批注、交流,感受卡罗纳的悲伤和大家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之情。并且通过练笔,掌握这种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述写具体事情、体现人与人之间真情的写法。
  (2)以学生起点研究为根据,设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单篇(课文)的核心目标。
  课例1: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学生们很熟悉的一个童话故事。结合高年级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中存在的内容不够全面,语言不够概括、缺乏条理性等特点,我们为这个(单篇)课文确定的另一个核心目标为:通过填写表格的方式快速梳理文章的脉络,并借助表格更加准确、清楚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例2:
  《卡罗纳》这篇课文也是学生相对熟悉的,因为在之前的年级,学生们学过《爱的教育》中的另一篇文章《争吵》。因此,学生对本课中的几个人物也是相对熟悉的。本课的学习难点、重点是如何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将人物刻画清楚,并弄懂、掌握这些写法。因此,以上的目标也是从学生的起点出发的。
  (3)多方兼顾,确定单篇(课文)的核心目标。
  以上课例核心目标的确定不是从单一的方向确定的,在设定这些单篇(课文)核心目标的时候,课程性目标、文本特点和学生起点等因素是相互妥协、共同观照、多方兼顾的。
  2.根据既定的核心目标和任务单的功能、完成时间的不同和实际操作的需要,设计预学单、共学单、延学单
  (1)设计课前预学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课前完成预学单,教师回收并做出学情分析,从而了解学生的已知内容,尤其要关注学生似懂非懂的問题,以便及时对与核心目标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微调,调整教学方法。
  课例1:
  课例2:
  (2)表格式“进化成”思维图式。
  同样以《卡罗纳》为例,思维图式如下:
  (从上到下答案依次为:荧光屏、无线电波、天线)
  我发现,运用思维图式后,学生思维的呈现更加形象、直接,省去了很多繁琐的语言表达。思维图式不失为一种呈现思维过程的很好载体。
  在随后的研读中我发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中很多组课文的单篇(课文)阅读教学都可以运用类似的思维图式设计任务单。
  ①第五组课文主题: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整组课文的共同目标是如何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领会,升华对文本主题的理解。我对各课的初步思维图设计如下:
  ③第七组课文主题: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整组课文的共同目标是如何通过抓住人物的系列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品质、精神等)。
  这组课文可以通过设计鱼骨图的思维图式达成单篇(课文)的核心目标,完成核心内容的教学。
  基于以上认识、做法和探索、设想,我们“基于核心目标的分步任务单设计探索”已经行走在路上,并且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我们将继续脚踏实地,深入研究,期待开出更美的花朵,结出更丰硕的果实。我们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单篇(课文)阅读教学课堂可以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并且更受学生欢迎,能帮助每一个学生更有效、更快速地提高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嵊州市逸夫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恩格斯曾说:“人的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如何让思维的花朵拥有艳丽的色泽、芬芳的气味呢?作为一名正在教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一直在思索。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是形象思维特别活跃的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具体形象的材料不仅容易理解,还非常感兴趣,形象记忆能力也比较强。  从我和学生翻开语文书的第一页开始,我们与图为友,学了拼音;以图为据,学了象形字、会意字;以图为伴,去猜字、读文…
科学地分析现代汉字结构,对掌握汉字构形规律、大幅提高识字效率、传承汉字文化、促进思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分析现代汉字结构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偏旁部首分析法”,一是“笔画部件分析法”。前者将现代汉字的构字成分分为三种字符:意符(形旁)、音符(声旁)、记号。侧重分析字形与字音、字义的相互关系,说明构字的理据,这属于汉字的内部结构分析。后者将现代汉字字形构成成分分为三个层次:笔画、部件、整字。侧重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词语,根据造字原理识记字形,根据字形结构写好生字,根据字音特点读准轻声词。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中感知什么是“真正的荷兰”。  3.充分朗读课文,读出画面,读出感情,读出悠然,读出静美,读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咏叹之感,读懂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4.反复诵读描写牛、马、羊的语段,在静态描写和比喻、拟人中感受“这就是真正的荷
我于2000年参加工作,正式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那之前,我并不怕上课,班主任曾让我们在教室里模拟上课,以体验实战的乐趣。我也曾在教室里模拟上过一节《海底世界》,当时觉得和过家家一样有趣,“学生”也十分配合,我顺利地完成了自己设计的课堂流程,觉得十分享受。在学生时代,我对成为语文教师甚至有点期待。  然而,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畏,很快就在真正的教学前败下阵来。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上的第一节语文课是《
一、辨析“钓”“钩”入新课  师:我们今天下午要学的这篇文章题目叫什么?  生:《钓鱼》。  师:伸出手,一起写课题。  (生在桌子上写)  师:(在黑板上写“鱼钩”,指“钩”字)会读吗?  (生正确认读)  师:问题来了,这两个字你怎么分清的?  生:鱼钩上面不是有个钩子嘛,所以它里面应该有个“勾”。剩下那个就是“钓”字。  师:他用排除法。看这个字,(指着“钩”)这个字念什么?  生:钩。  
一、习作内容解读  1.在内容选择上,体现了学科特点  综观统编本教材六年级的习作内容,编者在用心引领学生展现真实的自我,不断触摸世间美好的一切,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在自信、愉悦中昂首成长。  流露真我。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给出了甜、乐、泪、暖、悔……12个字,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完成习作。每一个字都蕴藏着一个个丰富动人的故事,撩拨着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愫,激发着他们表达的欲望。不
教学目标:  1.通过猜一猜,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及声母y、w,读准音,认清形。  2.在读、听、辨中感知单韵母和声母发音的不同点,掌握i、u、ü的四声,并能直接读出它们带调的音。  3.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i、wu、yu,了解音节的构成,并了解音节的作用。  4.学会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i、u、ü、y、w。认识i上加调号要省写的规则。  5.通过游戏和儿歌,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
本期开始介绍“笔画部件分析法”。  一、笔画部件分析法  汉字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发展,成为现代汉字后,传统的老“六书”分析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据汉字学研究者统计,3500个常用字中,有36.54%的字构形理据不全甚至完全失去了理据,成为半记号字、记号字,传统的偏旁部首分析法已经无法用“形旁”“声旁”两种字符来分析这些字了。汉字解析必须与时俱进。为了指导现代汉字的教学,也为了适应中文信息处理的迫切
人教版五年级教材中编排了《父与子》的漫画,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笔者以为,这部漫画不仅可以用来指导阅读,更可以充当习作教材,借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画中有“话”——《父与子》与习作教学的完美契合  漫画是小学生的最爱,甚至可以说漫画陪伴着一部分人从童年到成年的全过程。《父与子》是一本长篇漫画集,是德国画家埃·奥·卜劳恩的作品,说它非常适合用来进行习作教学,是因为这些漫画中,可写之“话
教学目标:  1.有序观察漫画,把漫画的内容写清楚。  2.能借助人物、现象、故事等把启示写具体。  3.尝试用新鲜有趣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  准确选择生活中的事例,借助事例把启示写具体。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漫画配文猜一猜  同学们喜欢看漫画吗?那我们来玩个关于漫画的游戏吧。这个游戏是为漫画配上合适的文字。(出示漫画,隐去文字。)  第一幅漫画:别样师爱  第二幅漫画:真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