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古诗歌教学探究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典诗歌有诗、词、曲三大类,浩如烟海,异彩纷呈,它有光辉的历史,灿烂的成就。在悠远的诗歌长河中,可谓俊采星驰,人才辈出。在一颗颗璀璨的诗星中,不乏“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奇才,这些诗人及其作品都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因之凝聚着华夏文明的精萃。中学生学习古典诗歌,既能传承华夏文明,又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文学修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诗歌教学
  一、诗歌教学第一步——捕捉诗歌的意象
  理解诗歌其实并不难,在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的情况下,不看教学用书,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来。
  首先,必须把握几个概念。一、诗歌的主旨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大多数诗歌、诗言志,歌抒情。有的诗歌是托物言志,有的诗歌是借景借物抒情,由此可见,诗歌的主旨就是言志抒情。而志、情在人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又属于理性的内容。二、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什么?一般情况下,人类识识事物的规律是:由表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人类就是通过感性的事物(表象的、个别的、具体的)来理解理性的内容。而诗歌中的意象就是一些感性(能看见的、听得到、感受到的形象)事物。因此,教学生捕捉诗歌的意象是理解诗歌主旨的第一步。
  大多数诗歌是通过一幅幅图画来表现诗歌的主旨的。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所选的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首诗,第一、三、四句就能构成三幅不同的图画:结庐图、采菊图、飞鸟图。这三幅图画,就是此诗的意象。这些学生通过阅读能感受到。再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其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花、泪、鸟是这首诗的意象,学生也是能找到的。现代诗歌也一样,如臧克家的《有的人》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当牛马。”这首诗,其中“骑”、“呵,我多伟大”、“俯”、“做牛马”是意象,学生也能找出来。
  二、注意通过意象理解作者的志与情
  理解诗歌最关键的是怎样通过意象来理解作者的志与情。一般来说,诗歌中的意象意义并不是它的本意。一个词就有它的三重意思。这个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这就是诗歌之所以含蓄、耐人寻味、意蕴深长的主要原因所在。沿着这个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意象这个表象去推测本质的志与情,也就是让学生思考:在当时的背景情况下,这个意象的引申意义和比喻意义可能是什么?学生不难根据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的三幅意象图作出以下推测:结庐图——僻静;采菊图——闲适;飞鸟图——自由。那么,整个诗歌的志与情就出来了。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再让学生说出“真意”的含义就易如反掌了。也不难根据杜甫的《春望》中的意象推测出: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的反差,痛快的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花、鸟、泪,同样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由此,通过诗歌中意象就较好地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的志与情。那就是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思想感情。有了以上的基础,学生理解现代诗歌就更容易了。学生根据臧克家的《有的人》中的意象可能推测出:骑——压迫、剥削,“呵,我多伟大”——狂妄自大,“俯”——忠诚老实,“做牛马”——任劳任怨,作者运用对比突出鲁迅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旨,学生就自己能推测出来了。
  三、教会学生品味诗歌的表达技巧,做到触类旁通
  中学生受视野和阅读能力局限,应重点了解诗歌鉴赏的一些基本方法,学生要了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则又必须明白诗歌表达技巧的特点,诗歌表达技巧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同抒情方式的使用
  “诗言志”的功能决定了诗乃个人情愫的载体。如何“言志”传情呢?按抒情类别分,无非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诗贵含蓄追求蕴藉,因此诗的主流是间接抒情。
  1.间接抒情
  它包括两种形式,借景(或物)抒情,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1)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物有所感触,把自己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托在这些景物中。通过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合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这是一种间接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此诗写楼头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妙在它写孤帆随波而去,望到碧空尽头,帆影不见了,只见长江滚滚,流淌着友情,至此一个送别者深情的惆怅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诗表面全是写景,但却写了景中情,情中景,做了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2.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
  这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二)烘托映衬手法的运用
  烘托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轮廊周围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艺术创作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三)虚实相间
  “虚实”这是古人论文章的常用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等。
  (四)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所谓“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就是叙述事件,直接讲出的意思。“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打比方的意思。
  “兴”是“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辞也”先讲别的东西,以引起要讲的事,就是引起的意思,故又叫“兴起”。
  此外古典诗歌常用的艺术技巧还有修辞方式、象征、小中见大、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欲扬先抑、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画龙点睛、逆笔等,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适当点拨。
  总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方面,一定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以感性的(表象的、具体的、个别的)东西,去挖掘出理性的(本质的、抽象的、一般的)东西,并且做到活学活用。这样,才能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充分凋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诗歌教学的目的。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公路材料质量的因素及工程建设安全事故,提出了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方法,阐述了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原理,有效地控制了原材料的质量,以及安全管
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进步,让城市化进程也加快,城市道路桥梁的发展速度有所提升.道路桥梁工程属于特殊性的工程结构,为了能够不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要进
众所周知,电子行业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而工程电子信息技术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涉及多个领域,主要学习物理电子、光电子、微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学习光电信息探测、处理、显示以及
工程建设总承包在众多海内外国家以其清晰的业主倾向、合理的资源配置、优秀的发展前景等优点逐渐占据了工程外包的主流模式.在工程建设总承包合同上,按照合同条例对于建设工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于教育,作为新时代的教育人,我们背负着历史的重托和社会的期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不断探索,不能说形成了一套理论,但也积累了一点经验,供大家商榷。  一、把心贴近每一个学生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在不断地深入开展,越来越的中职英语教师认识到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优越性。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相比,任务型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阅读的兴趣,为学生们学习英语阅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提高了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本文就任务型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展开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模式;中职英语;阅读教学  20世
摘 要: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中,运用同形联系识字法、析字会意识字法、形近比较识字法、自主识字法、随文阅读识字法等,为学生学好语文、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学习方式  一、灵活的教学方法  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关键。灵活的教学方法,首先表现在教师站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全局上审视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材,精心地重组教材,不是被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文章通过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根据化工基础课程的学科特点,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对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教学思考和有益的教改探
摘 要: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的生活中,无论我们干什么事情,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那么这个事情是干不好的。同理,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如果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那么学习的效果肯定不好。对于现阶段的中学语文教师来说,怎样能够引导自己的学生对陌生而难懂的文言文学习产生兴趣,成了众多语文工作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教学设计层出不穷,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