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学习兴趣探究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ei39602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的生活中,无论我们干什么事情,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那么这个事情是干不好的。同理,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如果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那么学习的效果肯定不好。对于现阶段的中学语文教师来说,怎样能够引导自己的学生对陌生而难懂的文言文学习产生兴趣,成了众多语文工作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教学设计层出不穷,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关键词:文言文;兴趣;方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许多优秀灿烂、经典感人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这些作品内涵丰富,情感真挚,富有哲理,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成为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而这些作品,又都以文言文的形式存在,了解、认识它们那就必须懂得文言文,尤其对于现在的中学生。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每一个年级每一册语文教课书中,均有不同数量的文言作品,这些作品成了学生学习的必读内容。而对于这些作品,学生们学习均有困难的感觉,理解不清,导致不能准确把握文章,分析情节,成为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久而久之,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没有了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经过自己这几年的摸索,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以供学生借鉴。
  一、扎实基础,培养兴趣
  从学生一开始接触文言文知识,就给学生以扎实的基本内容讲解,逐篇逐句逐字来分析文中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文言文中的句式特点,古汉语同现代汉语的联系与区别,同时,讲解文言文现象中的一些一般规律和常识性的知识,并使学生做好笔记,以便以后复习巩固。例如,在初中七年级文言文教学中,遇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就是有关清代散文家沈复的自传体作品《童趣》,教学此文时,先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传授的功能,准确明了给学生翻译清晰实词“余、稚、察、藐、私、拟、项、素、神游、怡然、驱”等词的含义,介绍虚词“之、则、或、为、徐、于、其、盖、方”等在本文的用法,指出初中阶段的第一个通假字“强”的现象、含义及原因,认识古汉语句式被动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省略句“驱之别院”,倒装句“徐喷以烟”。通过这种手把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认识文言现象,认识文言文同现代语言的异同,感到文言文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难,从而拉近了学生同文言文的距离,使学生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欲望,从而产生了爱学文言文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 ,虽然开始时可能会慢一些,但是却给学生扎实的基础,从一开始就扫除学习困难,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有信心就有兴趣。
  二、联系实际,增强兴趣
  结合具体的课文篇目,依据课文内容,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消除困难,降低难度,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例如,在进行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隆中对》这篇课文时,文中就涉及到”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情节。因此,就从这个故事开始,让学生依据自己所知道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讲述,其他学生在听完这个同学的讲述后,依据自己的记忆和掌握的有关资料,相互之间不断修订、补充、扩展,来丰富更多知识,最后尽可能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形成一个清晰而完整的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来学习课文《隆中对》,看课文中关于这一部分情节是怎样进行叙述的,人物的形象及思想特征是什么,和同学们的认识有哪些异同。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设计,使学生在清晰地了解相关情节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这样既降低了文言文课文学习的难度,又增强了同学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了更多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的提高了。
  三、联系修养,浓厚兴趣
  从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及爱好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学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在读者自我阅读的感知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感染着读者,陶冶着读者的情操,美化着读者的心灵,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社会的不良风气,促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整体素养的提高。为此,自己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非常注重这一点在教学设计中的体现。例如,在九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第五单元孟子的作品《鱼我所欲也》一文教学时,先通过准确的课文翻译,使学生对全文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理解,然后在课堂上把分析的重点放在作者如何认识人的生与死的意义和价值,保有“本心’的重要性,从而认识中国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比今天中国大地上人们的思想、行为、观念,对国家、社会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思考正确的人生取向。再比如了解学生知道诸葛亮一生为了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带着对这位古人的崇敬之情,配以合适的多媒体课件,来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深深感受这位智慧而又忠诚的古代名臣不朽形象。以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加深人物形象的印象,浓厚了课堂教学的氛围,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的激情,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培养能力,增强兴趣
  随着学生文言知识的不断学习,及时对相关文言词语,句式等方面知识进行归类和小结,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知能力,在进行新篇目时,采用比较,对照的方式,联系在七年级、八年级学过的相关课文和相关句子,回忆当时出现的这种文言现象老师是怎样总结的,有哪幾种情况,怎样辨别和区分,让学生从中进行体会,找出一些自己理解和分析的方法来,从而使学生感觉文言文学习有章可循,有路可走,而非一片茫然,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及兴趣。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就采用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学习文言文课文的信心大增,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以上是自己从教以来在文言文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几点感悟,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实践的不断丰富,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方法会更多,更好,学生学习过程中这一难题会逐渐得以化解,校园古代文化教学会充满乐趣的。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2]《初中语文教学大纲》
  [3]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
  [4]初中语文八年级教材
  [5]初中语文九年级教材
  [6]《诸葛亮传》
  [7]《孟子》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学生对学习语文有了兴趣,总是带着喜爱的感情去学习的时候,这样才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提 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使学 生能把课文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关键词:小学教学 ;语文;兴趣  兴趣是认识、欣赏与探索某种事物的倾向。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对于小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公路材料质量的因素及工程建设安全事故,提出了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方法,阐述了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原理,有效地控制了原材料的质量,以及安全管
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进步,让城市化进程也加快,城市道路桥梁的发展速度有所提升.道路桥梁工程属于特殊性的工程结构,为了能够不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要进
众所周知,电子行业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而工程电子信息技术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涉及多个领域,主要学习物理电子、光电子、微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学习光电信息探测、处理、显示以及
工程建设总承包在众多海内外国家以其清晰的业主倾向、合理的资源配置、优秀的发展前景等优点逐渐占据了工程外包的主流模式.在工程建设总承包合同上,按照合同条例对于建设工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于教育,作为新时代的教育人,我们背负着历史的重托和社会的期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不断探索,不能说形成了一套理论,但也积累了一点经验,供大家商榷。  一、把心贴近每一个学生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在不断地深入开展,越来越的中职英语教师认识到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优越性。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相比,任务型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阅读的兴趣,为学生们学习英语阅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提高了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本文就任务型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展开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模式;中职英语;阅读教学  20世
摘 要: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中,运用同形联系识字法、析字会意识字法、形近比较识字法、自主识字法、随文阅读识字法等,为学生学好语文、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学习方式  一、灵活的教学方法  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关键。灵活的教学方法,首先表现在教师站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全局上审视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材,精心地重组教材,不是被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文章通过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根据化工基础课程的学科特点,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对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教学思考和有益的教改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