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栈湿流光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西湖公园是隐于闹市的一处清幽之地,那么隐于如此清幽之地的茶楼又该有如何一番景象呢?带着对这个八角茶楼的向往之心,在盛夏的午后,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我踏上了曲径通幽的探访之路。
  
  楼内:百年沉淀的历史轮廓
  
  八角楼建筑步局形出八卦,建筑风格合璧中西,亭阁楼顶、木雕门窗皆古朴典雅,与欧式回廊、古希腊石柱相映成趣。
  八角楼分两层,一楼由大堂与几间小型茶室构成,大堂拥有茶品丰富的茶架与数张古朴的茶桌。房顶置高,显得典雅而气派,历史上这里曾做过大型会客厅和舞厅。当午后的夕阳斑驳品茗的思绪时,木门前那把断了弦的琴,能否弹起那些碎在风中的记忆……小型茶室适用于三、两人单独相聚。茶室的格调是简单而古朴的。
  二楼为大型茶室,大型标准的泡茶木桌后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紫砂壶,立在一旁的宫廷灯有些年岁了,木雕的窗户可以直接看到一楼的大堂。古代茶馆似乎都有这样的设计,如果应景的话,此时应该有个人对着楼下的大堂喊道:“小儿,上茶了,上好的……”
  八角楼外欧式的回廊绕楼而设,外延的古希腊风格的石柱宏伟挺拔,配上石桌藤椅,为整个八角楼增添了不少异国风情。长廊也分八面。每一面都设有茶桌和条藤椅子,等于是环楼的半户外茶座,紧挨着古老的灰砖墙面,头顶的飞檐可遮雨乘凉。由于八角楼几乎是被不同的丛林、湖泊包围着。八角楼的每一面都能对上不一样的景致,所以如果选择坐在长廊的藤椅上品茗,你可以随性选择自己心仪的景致。
  
  楼外:八面玲珑的自然风光
  
  站在远处看茶楼,茶楼就像是深藏在青山绿水中的古栈,透过茂密的树林,穿过平静的湖面,若隐若现地露出边边角角。走进茶楼,茶楼周围的绿树成荫,湖光十色,路旁的绿篱苍郁,树冠成型,楼前更是花木无数。
  这些的自然景物把八角楼恰到好处地围住,构成一个又一个小庭院,于是品茗的地点悄然延伸至庭院。有的茶座设在参天古树下,庭院里的几棵古树都高大而茂盛,如此炎热的夏日,郁郁葱葱的树荫只让阳光漏下星点,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在这样的树荫下品茶,一点都感受不到阳光的滋扰;有的茶座摆放在微风轻抚的湖畔,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着丛林奇石、蓝天白云,在这么美的湖边摆上几张配合环境的石凳石桌,边品茗边感受湖边的凉爽,让手中的茶香随风清醒整个身体;有的茶座设在湖边的拱桥旁,弯弯的拱桥通往湖泊深处,站在桥旁远望那粼粼波光的延伸处,惹人联想到世外桃源,如果有一叶扁舟,泛舟湖上,是否能探寻到每个人心灵深处的那片桃源……
  如果觉得茶楼的景观就仅限在庭院的范围内那就错了,庭院的内景虽已美不胜收,但穿过庭院,步行不过几步,便又是一道又一道不同的风景了:是群鸭在水上嬉戏;是百年凉亭的湖中光影;是水中荷花的朵朵开放;是假山、雕像的随从林立……此时,你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香茗,从八角楼的任何一面出发,每一面都将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八角楼背景
  清代末年,闽县人氏龚易图历任粤滇湘三省布政使,年末五十,解职赋闲故里,潜心修造园林。光绪15年(1889年),拥巨资于福州西湖东北隅,建成私家花园环碧轩。该园占地180余亩,集住宅、祠堂、藏书楼、园林于一体,步以画入园、水木清幽之古韵,堪称园林之胜,甲于闽省。此后,岁月沧桑,八角楼几经改造,于2006年夏复原庭院辟为茶室。
其他文献
茶是可人儿、万灵丹。  寒冷若你,茶将为之温暖;激愤若你,茶将为之安定,  沮丧若你,茶将为之开怀;疲惫若你,茶将为之抚慰。  这是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威廉·尤特尔·克莱斯顿专为茶写的一首赞歌,而他又不偏不倚地处在久负盛名的维多利亚时代,那是由一个个充溢着香酽红茶香的柔软午后串联而成的时代。  下午4点钟,渐渐西斜的阳光似乎还不忍退隐,慢悠悠地在白金汉宫雕绘满眼的窗棂上逗留。皇宫后花园的草地
期刊
美有两种:繁复华丽之美和简约素净之美。《易经·贲卦》中就包含了这两种美的对立统一:“上九,白贲,无咎。”贲本来是斑纹华采,绚烂的美。白贲,则是绚烂又复归于平淡。其实中国传统审美更崇尚简约玄淡的,像六朝人的四六骈文、建筑及家具中的华丽雕饰固是一种美,但向来不被认为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譬如,明式家具的简洁刚劲历来就比繁复富丽的清式家具更受到国人的垂青。或许是性情使然,我也一向不大喜欢过于繁复华丽的艺术。
期刊
未到贵州之前,就曾听闻此处“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并据此在脑海中迅速勾勒出一幅“阴雨绵绵、坑坑洼洼、贫穷落后”的场景。然而,当飞机在贵阳龙洞堡机场降落,踏上贵州这块土地的时候,才猛然发觉这句押韵的俗语原来带有很深的世俗偏见。  烟花三月,当年孟浩然选择了下扬州,而我们选择了去贵州,不为别的,只为到茶园中找寻春天。选择这个时节去贵州,是明智且幸运的。坐在缓慢行进在盘山公路上的车子,一
期刊
秋天的色彩是绚烂的、明净的。经历春种夏长,就到了收获的季节——秋天。而这季节里,庆祝收获的节日就是中秋佳节。中秋历来被视为一个怀乡思亲的节日,即便是皎洁的月光下,内心的情感有融融泄泄,也有万千的思念。布一席茶、摆数枚月饼、几碟瓜果,轻声细语的私谈,想必是最让人心动的时刻。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带有中秋心意的茶席,它们虽然不尽完美,但是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感动和信心。在明月的清辉下,也愿《海峡茶道
期刊
时令不好,天气阴沉不定。中午饮茶罢,想着不敢午睡,于是割香。  割香就是将香料分割开来的意思。先用锯子将沉香山子从底部截去一小段,然后准备割香台、香刀、錾子、锤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为买不到合适的割香器具,这几样东西都是我亲手制作的。  香材分割好后要将朽木部分削去,然后用小块宣纸包起来,并逐一做好标记,存放于香盒中,方便焚香时取用。  去年割的香料已经差不多用完了,前些天将剩余的几块送了
期刊
蔡荣章:  国际无我茶会创始人。台北陆羽茶艺中心创办总经理(1980~2008),陆羽茶学研究所所长(1985~2008)。  现任福建漳浦天福茶学院教授与茶文化系系主任。从1980年起主编《茶艺》月刊并执笔社论至2008年。    为什么要谈这个似乎没有什么意义的问题,好像只是在字面上咬文嚼字?但是我们要藉此深入探讨对茶汤的欣赏境界,因为茶汤是茶道的核心,必须把它的茶文化地位显现出来。  赏茶、
期刊
陈洪绶,生于1599年,卒于1652年,字章候,号老莲,中国明代画家,亦能工诗善字。在他的诸多以茶事为题的画作里,我独喜他的《品茶图》。这位曾经召为舍人奉命专画历代帝王像,而且还削发为僧后又还俗的画家,在《品茶图》里,提供的是一份有着佛界般的宁静、隐逸与从容。  两位高士,相向而坐。一坐于珊瑚石上,一坐于硕大的芭蕉叶上,停琴而品茗——琴已经收入了锦缎的琴套里,且品且谈,交谈中渐渐出现了一部用手心多
期刊
中村传统    干茶:外形:呈小方饼(传统型制);色泽:浅绿带黄,明亮;叶张明显,带梗,有少许的碎屑。  第一道:汤色温润淡黄,香气幽而细长,似花香,滋味香甜,口感有鲜爽感,但水体较淡薄,两颊稍涩、  第二道:汤色淡黄,较前一道稍深,香气渐浓,茶味加重,汤过舌面前中部后觉鲜活,口感细滑,喉部舌根回甘留香,但仍觉略有发涩。  第三道:汤色橙黄,水香上升,鲜灵悠长,滋味香甜,口感绵软顺滑,过喉甘甜,涩
期刊
初夏来到北京,走访马连道茶城,又到老舍茶馆。  天色晚,约老罗——位传说中的人物。据说他的茶叶市面上可以卖到十几万元一斤,并且喝茶的地方非一般人可以去的。晚上九点多,几经辗折,才到他的家里。  老罗的家是典型的艺术家式的“毫无章法”。更奇怪的是,他居然是一个白胡子老先生——之前我听电话的声音以为是一位年轻人。当然,他的样子也属童颜鹤发。老罗后来对我说,他对我的印象是:到老舍茶馆去喝茶的是不懂茶的人
期刊
《茶经》是世界公认的第一部茶科学著作。但世界许多地方的人并不了解陆羽。日本“3·11”的9级地震海啸带来的核辐射危机,又一次提到了既善于吸收又能降低核辐射影响的绿茶。  茶承载的文化内涵探究不尽,茶科学与茶产业与人们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两年来我先后去了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越南和宝岛台湾探茶访茶喝茶。对比之下,觉得还是中国把茶与文化、生活发挥到了极致。茶文化活动的复苏,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苏。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