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流的秘史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ng22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年初一,天气甚好。父亲说想去钓鱼,弟弟说昌江县的疫情控制得很好,往僻静的地方去。
  在一处观景台上,我们停了步。弟弟从车的后备箱里拿出了钓鱼的工具。三根鱼竿,一只鱼篓,一个渔捞,一筒鱼饵,还有一把阔大的遮阳伞和两个折叠小凳,一应俱全。这些都是从江西南昌带来的。说是有备而来,一点儿也不为过。
  微风不燥,水波不兴。不远处的河面上,一个男人坐在一只轮胎里,双手拿着桨一样的东西,前后划行。细细看,原来他正从轮胎里取出渔网,均匀地往河里放。往长廊远处看,每相隔不远的地方,都有一个垂钓的人。他们旁若无人,悠闲自得。这是渔者不为鱼,只为乐鱼啊!
  父亲、弟弟、侄子和女儿各自选择了钓鱼捞鱼的工具,找到恰当的位置,或站或坐,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水面,开始了他们与鱼儿的约定。
  母亲、我和弟媳走上一节木制的阶梯。我盘起双腿,两眼眯成了一条缝,看钓者的执着,看水波的静默,亦看云淡和风轻。石碌河自上而下静静地流淌,时间也在安静地消逝,但阳光终究还是越来越猛,我们冒了汗。于是,我们仨站了起来,朝石碌河的下游走去。
  听到有人高声喧笑,目光在石碌河的护坡里找寻。石砌的护坡,有很大的斜度。石块与石块之间,都用水泥严丝合缝。只闻笑语,不见人影。原来这笑声是从大桥下传来的。那里有一棵树,从护坡的隙缝里长出来的,此时,正是枝繁叶茂。
  扶着母亲,我们仨走了过去。树上是一家人,年轻的夫妻和三个孩子。这对夫妻和两个大一点儿的男孩子在树上摘着果子。那个小点儿的女孩子,坐在树底下一边吃着果子,一边眼巴巴地看着树上。
  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来到这棵叶子长得有点儿像桃树的树下。因为是斜坡,身体难以平衡,我紧紧地抓住了一根树枝。见我站在树下,这对夫妻招呼着两个大男孩儿,一起下了树。女人手上拎着一只红塑料袋,已经有了半袋的果实。
  女人看了我一眼,警觉地与我保持着距离。女人从袋子里拿出了一颗果子,皮色有点儿微红,远远地递给我。我伸出了左手,女人在距离我的手上方半尺处,将这颗果子,由高而低,垂直落在了我的掌心。
  这是只有拇指盖儿一样大小的果子,圆圆的,外形有点儿像小沙果。女人说:“这叫牛油果。青的涩口,只有等皮色红了,熟了,才好吃。”之后,男人抱起树下的小女孩儿,女人牵着一个孩子的手,招呼着另一个孩子,一家五口走下了护坡。三个孩子吃着袋子里的果子,夫妻俩说着他们的故事,似乎还在唱着歌。在一个弯道处,他们上了护坡的阶梯,进了坡上的一间民房。民房的四周,长了几棵椰子树,红色的三角梅,在绿叶中很朗艳。
  看着树上隐约的果子,我和弟媳上了树。母亲站在护坡的下面,看着我们。树并不大,也不高。我们折腾了半天,只摘得一小把,而且红色的没几个。吃到嘴里,果液确有一些奶汁的味道,淡淡的,还有一种清味。过后,满口余香。
  摘果子的一家人,与眼前红绿交织的色彩,构成了石碌河年节的幸福与快乐。很难想象,眼前的这条河流,曾经是一条没有源流,仅靠天赐水的小沟流。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宋朝大学士苏轼谪居海南三年的文字得到证实:“昌邑之东北,近黎岐,高燥,民以刀耕火种为业。西南浮沙荡溢,垦之为田,必积牛之力,蹂践既久,令其坚实,方可注水于农事。踏风车取水灌田,或一辍工则无成……”
  自古以来,昌江和石碌镇地处海南岛西部,雨水稀少,只在秋冬季有少量降水。石碌镇的土质层是沙土,难以蓄水,农耕异常艰难,万物难以为生。百姓的生活用水更是“滴水贵如油”。石碌镇成了海南有名的贫困镇,就连石碌镇名称的由来也是和水有着关联的。人们普遍认为到石碌镇必将是死路一条,“石碌”与“死路”谐音。民间素有“三人吃饭,一人挑水”之说,石碌镇老百姓吃的粮食里,除了瓜还是瓜,是有名的“三瓜”(地瓜、南瓜、西瓜)之地。
  歷史上,昌江的历代知县为了解决居民的饮用水,也可谓费尽了心机。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 年),知县陶元淳因无力解决饮用水,以“昌江有六败”为由,弃官而去。继任知县严沛霖到任,也曾雄心勃勃地想要大干一场。任职几年,终因无法改变现状,留下诗句怅恨而去。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和水电部规划局相继关怀,封江堵水,修建了大型石碌水库,定期为下游放水。从此,马鞍岭上有了一泓永不干涸的清波,石碌镇有了一条涓涓不息的源流。清澈的石碌河水,繁华了石碌镇的山林农事,滋润了石碌镇百姓的心田。有了源头,石碌镇就有了生机,有了活力。
  太阳越走越高,气温也越升越高,垂钓的人还是有增无减。时近正午,母亲说,疫情当前,还是早点儿回家吧。父亲、弟弟、侄儿和女儿把鱼汇聚在了一起,唯几条小鱼而已。女儿看着鱼篓中的小鱼,心生怜悯。将鱼篓举过木制的围栏,连鱼带水一并倒进了石碌河里。女儿说,鱼儿离开了河活不了。鱼儿这么小,还是让它回去吧。
  想起一位去过非洲的朋友,她在《对话尼日尔河》一文中写道:发源于距离大西洋仅有两百余公里的几内亚山地的尼日尔河,为什么没有就近往南奔向海洋,而是掉头北上,流向非洲的腹地,费尽周折几千公里后,在尼日利亚注入浩瀚的几内亚海湾。一个巨大的“几”字,就这样画在西部非洲辽阔的原野上。为此,她只身一人沿着尼日尔河去探寻缘由。她看到了干旱的南撒哈拉沙漠,因为尼罗河的滋润,长出了粮食,有了农事。成群的野生动物,在尼日尔河畔饮水嬉戏。她说,那一刻,她的眼泪流了下来。因为尼日尔河悲悯的情怀,宁可绕行几千公里的荒漠,瘦弱自己,也要照应苍生。
  眼前的石碌河不也是一条极有情怀的河流吗?
其他文献
瓦拉赫效应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如此 “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
期刊
人在工作之余,要有闲情逸致。闲情逸致的好处有四:一能减轻疲劳,二能减少烦恼,三能承受失败,四能摆脱生死。你会把自己做的事与全人类、全宇宙连通一体,从而让你的人生任凭八面的来风,自由穿过,获得一种大超越。  一个人很容易沉迷于我们自己的追求,很容易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上,以至于忘记了我们做的事在全部人类活动中仅仅是沧海一粟,要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事并不因我们的所作所为受到丝毫的影响。  因此,无论你
期刊
回南天总是恰到好处。像是云  被贬至人间低处,让我寸步难行  风都是湿的。  它们有时尝试潜入我的腹腔,我的呼吸道  以此试探我的真诚,可我从未爱过它们  ——这般密集而庞大之物  一个人的时候。  我还是喜欢安静地望着墙壁布满水珠  我的年龄有序,這一生也会跟它们一样  最终毫无悬念地滴落。
期刊
本该生长在田間地头及其他偏僻之地。但现在我看到的狗尾草,却长在高高的土墙头,且业已枯干。  籽实似乎挺饱满,秋风一吹它们便集体,东倒西歪。  倾颓的土墙内,是一座废弃已久的老宅,曾经的主人,父亲早年暴病而亡,  大儿子(随母带养)、二儿子皆因盗窃入狱二儿子出狱后,又因斗殴而死。剩下衰老的其母,及三个年幼的孙子、孙女,忍受不了命运的凌迟,不知所终。  倒是墙头那丛狗尾草,不用谁管,年年随着春风发芽,
期刊
像普罗米修斯一样  盗取生活的火种  以爆燃的姿态  捂住冰冷的日子  有时掏出内心的闪电  像一次次赌博  接通命运里的三昧真火  火中取栗  喂养房子、车子、一家人的胃  也从热血、酒杯、文字里取火  点燃一天的猎猎之光  把自己装在喧嚣里  光芒也是孤独的  带火的嘴唇吻着世间的悲喜  有时被世俗的铁锈捆成一个冷冷的结局  从老母鸡、栗樹林里读取火辣辣的乡愁  自己却身陷一枚高处红叶的苦苦支
期刊
最近买了个投影仪,又刷了一遍《失乐园》。上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十几年前,这次在更大的屏幕上看到,仍然会被黑木瞳扮演的女主角凛子的美所打动。  她总是穿着黑衣服,神情沉静,五官柔和,肌肤透明如冰雕,呈现出植物般没有侵略性的美,这符合她的身份——医学教授的太太。  看上去是最波澜不惊的人生,谁能想到这背后自有惊涛骇浪。  25岁时,她通过相亲认识了丈夫,结婚,做家庭主妇,看似完美的丈夫实际上很无趣,对她
期刊
镯子是女人最心爱的饰物,也是结婚时最重要的嫁妆。过去娶媳妇时,男方家即使再贫穷,也要想方设法打上一副银镯子作为聘礼送给女方。等女人出嫁时,镯子作为最贵重的嫁妆,成了女人的压箱底之物。从此以后,镯子将陪伴女人一生,寄托着女人对美好生活的记忆和向往,所以镯子对女人来说再珍贵不过。但我的母亲却坚持要把自己戴了一辈子、无比珍贵的镯子还给大娘(大伯母),这是一个真实而凄美动人的故事。  上世纪60年代,在豫
期刊
人群荡漾,热烈的陌生如汪洋淹没头顶,一个人穿过人行横道,风把头发送到嘴角。莫名升起的孤独与虚无,没有边际。  路旁的枝枝叶叶在窗外倒退疾行中辛苦而茫然,我记不得它的面目,傍晚,雷雨肆无忌惮,车灯烦乱浮躁,车流冷漠热闹。掩藏在杨树叶子里的广告牌有了锈色,有锈迹流淌下的痕迹,这种堕落与颓废我并不在意,不过这些废旧掩藏在新鲜绿色的叶子中倒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安详。  站台上,反复嚼口香糖到无味,时而用舌头把
期刊
本不属于你的疼痛 怒火  用石匠的汗水 浇开了一本书  高度提炼了 你在阳世的  风起云涌  剩下最后一张名片  暴露了你在人間经过的  蛛丝马迹  比较擦破土地的皮肤  还有什么放不下呢  飘荡的灵魂 和风一样安静  山的皱纹里 长满幽灵  有太多的不舍  是累了 需要歇息  只有日月风雨 草本的终极陪伴  解不开的谜团  是谁在安排 一个生命从起点跑向终点  平凡的或是伟大的旅程  碑如果开囗
期刊
我们之间近而远着,所能做的是  于近在咫尺的屏幕里遥望彼此  所幸我们处于同一方位,随季节更迭  可以一起数落这一无是处的风雪  把话语反复说,说进旧日子里去  说进我们消磨的新鲜感里面  一辆火车的距离有多远呢?  九百公里。十个小时。两颗心。  下雨了,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除了沖进这琳琅满目的雨伞之中  哭一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