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long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标准》还告诉我们:“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尽量寓数学于活动之中,让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变传统的“学数学”为“做数学”。
  一、在生活情境中学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服务于生活。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开展,应当关注数学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学好数学知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学习“元、角、分”这个知识点时,我创设了一个“文具商店”买卖文具的情境,让部分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模拟现实生活中买卖商品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买卖文具中认识各种面值的钱币,了解进率关系。由于活动来自于对生活的“复制”,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可操作性强,因此他们对买卖文具的情境特别感兴趣。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在活动中,小售货员和小顾客们认真、饶有兴趣地做好每一笔“生意”,丝毫不差,体验到了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教师找准现实性生活为切入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的生活问题情境,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轻松地掌握了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二、在实践活动中学
  数学知识的本身就是来源于实践活动。加强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就是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在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能使学生学到实践知识的技能,从而领悟到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我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先请学生用直尺或软尺测量出课本封面和课桌面4条边的长,做好记录,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算出4条边的总长。课堂上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探索出很多种算法。我把各小组的算式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请代表们讲出各自列式的理由,然后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刚才同学们都算出了课本封面、桌面4条边的总长。这个总长就叫这个长方形的周长。通过你们自己的实践探索,你们已经掌握了求长方形周长的各种方法,应用时要选用比较简便的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但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增强了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逐步形成基本的实践能力,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在操作活动中学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智力是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得到发生和发展的,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往往是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实现的”。可见,操作是学生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之一。加强数学教学中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的重要方法。如在“剪剪、拼拼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中,我设计了这样一堂活动课。课始,让学生动手用彩色纸各剪两个(不同颜色)大小、形状完全相等的三角形(即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随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拼一拼,要求拼出已学过的图形。通过“剪、拼、移”等活动,学生能从随意摆弄中自主探索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样让学生在形异质变的操作中通过巧妙转化,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得到的不仅是公式本身,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在整个活动中,学生自始至终是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规律的主体,从而充分体现了“动中学”的教学思想。
  四、在交流活动中学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实践,更应该强调交流的重要性。交流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在自主探索时的思维方法、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认知的发展,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到同伴互助是现代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问题的应用题时,我先让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统计本学期“献爱心捐款”情况,并计算出4人“捐款总金额”与“平均每人捐款数”;然后,小组交流,投影展示每组结果;再让学生计算“全班捐款总金额”与“全班平均每人捐款数”;接着,让学生交流“全班平均每人捐款数”及计算方法。有的用“每组捐款总额之和”除以“每组人数之和”;有的用“组平均捐款数乘以组人数之积的总和”除以“全班总人数”;也有的用“组平均数之和”除以“组数”。最后,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最精确,哪种方法最简便。通过交流、辩论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直觉性、条理性和科学性。合作交流不仅能融洽学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能使学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活动是使学生居于主体地位,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学中要让学生的认识与实践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并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心育是在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本课题以引导学生的“学”为主线,通过课堂心育的策略,引导学生愿学、学会、会学、乐学。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心育策略 思维过程 数学史  一、初中数学心育的目标和内容  
本刊讯:临江市把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作为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把党的十八大精神送到村屯,推动美好临江建设,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摘 要: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功能和特点,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生动、自然的课堂环境,并让他们感受到多媒体优化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轻松、趣味、活跃的课堂气氛之中学习知识、领悟知识、掌握知识,在实际运用之中开启智能,培养他们自主钻研的能力。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  数学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对数量关系与空间关系抽象反映的一门学科。
摘 要: “双基”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从21世纪开始,“双基”教学在发展过程中被异化,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下,“四基”教育应运而生,日渐丰富并发展起来。“四基”的出现是对“双基”教育传统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它的提出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双基” “四基” 小学数学教学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一、“双基”产生的
日前,在一次全市教学活动中,我聆听了三年级下册“除法”单元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一课,基本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创设“猴子摘桃”的情境,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接着,树上出现了306个桃,平均分给3只猴子,引导列式,然后把课堂的重心放在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应用“0的除法”知识去解题上,重点强调了书写格式。接着通过题组练习,提炼出计算方法。整个教学过程行云流水,一气
2013年,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确定梅河口市农业局总体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以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
摘 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达到新课程三维目标,就要将三维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老师不是一味地讲理论知识,学生也不是一味地合作、探究、讨论。而应该是老师在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原有的经验等基础上,将教材理论知识呈现给学生,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自学、整合、归纳。然后老师指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实际问题对理论知识进行再认识。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
摘 要: 以生活为本的小学数学“主题学习活动”是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有机地加以整合,以数学主题活动为主线,以数学问题为切入口,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开展以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的开放性的数学主题学习活动,动态生成数学知识,凸显学习活动的开放性,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主题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是数学学习活动“主题化”,核心是数学知识问题化和解决问题知识化,
目的探讨FOLFOX 4方案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直肠癌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富阳市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43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
近日,安图县农机局积极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