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怀沙生于1910年无疑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ppkqp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辉在2009年2月18日《北京晚报》上发文质疑文怀沙生于1910年。认为“在2009年的今天,所谓‘百岁’老人,真实年龄应是八十八岁左右。”但从真实的历史事实分析,他这说法还是经不起推敲的。其理由如次:
  
  一、“三十岁刚出头”,就最早诠释鲁迅旧体诗,是文怀沙生于1910年的铁证
  
  以研究考证新文学诸问题严谨著称的龚明德在《新文学散札·鲁诗研究的奠基之书》(天地出版社1996年版)中说:“三十岁刚出头的时候,司空氏(即文怀沙——引者)就成为一个‘爱收集鲁迅文献的人’,他说:‘鲁迅先生的旧诗最为我所爱好,从抗战前线就从事这一方面的工作。前年我在四川白沙教书时,有机会和魏建功先生见面,魏先生也和我有同好,据说对于鲁诗收集用力最勤的是柳非杞先生,非杞是我的好友,于是我得到借抄的机会。’”此处所引应是文怀沙所著《鲁迅旧诗新诠·引》中的话,说“抗战前”当为1937年前,文怀沙或许还不到二十七岁,就算二十七岁开始收集鲁迅旧诗也可说是相当早的了,但很可信。如按李辉的“1921”生说,才仅十六岁,这年龄要干这样的工作是根本不可能的。安徽师大阜阳分校中文系等单位于1977年9月编印过一本《鲁迅诗歌研究(上)》,第二百四十二页《关于〈鲁迅旧诗新诠〉及其他》中说:“约在1943年,他(此指文怀沙——引者)在重庆《国民公报》副刊,用其原名,连续发表什么《鲁迅先生诗抄》。”这都说文怀沙“三十岁刚出头”,就能研究诠释鲁迅的旧体诗,这是很稚嫩的年龄,且是“开山之书”,应是很有眼光很有见地的拓荒功劳,是对鲁迅旧诗研究的重大贡献。正如全国最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之一的张梦阳所说,文怀沙“这本书对鲁迅旧诗的诠释还比较简单,属于点评和偶感的性质,不过这是鲁迅研究学术史上第一本鲁迅旧诗诠释,在鲁迅诗歌研究史上是开山之书,弥足珍贵”。张梦阳是历时九年主持编纂出版了五卷十册一千万字的《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及撰写了三卷本一百八十七万字的《中国鲁迅学通史》的著名学者,他的评价是从事实出发和实事求是的。鲁迅那些旧体诗若没有相当的阅历与旧学基础是很难弄得懂的。如按李辉所说,文怀沙时仅二十岁左右,这个年纪一般尚在求学阶段,当是无时间也无能力搞鲁诗诠释工作的,完全不可信。而生于1910年到“三十岁刚出头”就撰写出《鲁迅旧诗新诠》这部鲁诗研究的奠基之作就已很了不起了,若再小下十多岁去,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鲁迅旧诗新诠》1947年由重庆文光书店出版,这是铁的物证,假不了。原版恐不易找到了,但该书被张梦阳收编入《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第四卷中,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于1987年7月出版。此书证明文怀沙生于1910年是完全可信的,说生于1921年倒完全不可信。
  
  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文怀沙在文化界已有相当高的知名度,说明他决不会生于1921年
  
  龚明德在《鲁诗研究的奠基之书》中说:“对文怀沙的蔑视,似乎在四十年代的文人圈中并非个别现象。如1946年7月23日台静农致林辰的信中就有‘闻(文)怀沙,上学期在红豆树附中教员,弟不认识,传说其自称为鲁迅先生之友云。’”台静农的信刊登在《新文学史料》总第51期九十三页上,这也假不了。这里不谈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文人圈里“对文怀沙蔑视”的并非个别现象的其他情况,也不谈他们之间的是非曲直,只说既然台静农(1901—1989)之类人物已广泛关注文怀沙,就说明文怀沙其时在文化界内已经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进入了他们的法眼,这也可说明文怀沙绝不会生于1921年的。如果其时文怀沙只有二十来岁,很可能是还在求学或刚迈出校门不久的学子。本事再大,在社会上是难以取得如此高的知名度的。那时没有现今《百家讲坛》之类的平台,绝不可能一夜扬名文化界。
  
  三、从文怀沙与之交往的文化名人的年龄看,他也决不会生于1921年
  
  文怀沙与之交往的文化名人当然很多,无法胜数。但据我所知的著名文化人可有郭沫若(1892—1978)、柳亚子(1881—1958)、沈尹默(1883—1971)、孙楷第(1898—1986)、俞平伯(1900—1990)、聂绀弩(1903—1986)等。文怀沙与这些人的交往还不是一面之缘的萍水相逢,而是有较一般人为深的朋友之谊。1952年8月文怀沙由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了《屈原〈离骚〉今绎》及《屈原〈九歌〉今绎》,同年12月出版《屈原〈九章〉今绎》三书,上面有郭沫若题诗和沈尹默《减字木兰花》词一首等赞之。1954年4月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及1956年11月古典文学出版社都曾重版上述三书。2005年6月10日2版的《文汇读书周报》报道说,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又重版了上述三书,并增加了1962年发表于《文史》第一辑上的《屈原〈招魂〉今绎》,还加了总题名为《屈骚流韵》,并说是经郭沫若、游国恩(1899—1978)及钱钟书(1910—1998)校订。这样文怀沙之友又增游、钱两人。如此上述文怀沙与之交往的文化名人除钱钟书与之同龄外,其他都比他大十岁左右:郭沫若大十八岁、柳亚子大二十三岁、沈尹默大二十七岁、孙楷第大十二岁、游国恩大十一岁、俞平伯大十岁、聂绀弩大得最少也还大七岁,这已是非常难得的忘年交了。如果文怀沙再小下十一岁去又在学术上毫无造诣可言,文怀沙是无由同他们这么多文化名人交往的。其中有一两个幸或可能,这么多(当然不止上述八人)绝不可能。由此也可证明文怀沙决不会生于1921年。
  
  四、从文怀沙研究《楚辞》及绎屈原赋的成就、时间看,文怀沙也决不会生于1921年
  
  上面说到1952年文怀沙就由棠棣出版社出版了绎(特别于“译”)屈原赋三书,这比郭沫若的《屈原赋今译》的出版还早一年,从时间上看就是开创性的。到1953年6月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文怀沙整理的《屈原集》,也是解放后最早整理出版的屈原著作之一,拓荒之功不容否定。这不用歪曲事实,也不用强词夺理,在当时就是最早的研究《楚辞》的工作,即使不称“第一”,说他是最早研究《楚辞》的少数几个人之一是绝不为过的。即按李辉所引舒芜发表于2008年10月《万象》上蓄意贬低文怀沙的言论看,文怀沙所接受的校注《屈原集》也无疑是难度最大的一种。我真不明白当时社长冯雪峰何以“弱智”到把最难的工作,让年龄最小、水平最低的文怀沙去承担?莫非早已发现了文怀沙的“反(劣)骨”而让其“砸锅”而调离之?真希望舒芜能像交出胡风密信一样,再交出发现文怀沙“反骨”的“密信”而证实之。闲言叙过,再归正传。当时在全国研究《楚辞》的也没有几个人,能够出书的就更少。文怀沙有关屈原赋今绎系列的书出版后,得到许多专家的肯定与称赞,上面提到的就是杰出的代表。称赞者之中还有胡耀邦同志《致文怀沙先生》的长诗赞之曰:“骚作开新面,久仰先生名。去岁馈珠玉,始悟神交深。君自九嶷出,有如九嶷云。明知楚水阔,苦寻屈子魂……”对屈原赋的研究绎介工作得到如此高层领导人肯定和称颂的至今尚无第二人。仅此也完全可以说是对《楚辞》研究的重大贡献,怎能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地去搜索个别人片言只语的指缺点之词就全盘否定呢?自古以来又有谁的著作是十全十美无一点缺点的呢?何况文怀沙的都是拓荒之作呢?鲁迅先生说:“中国人对于某人的观察,因其偶有错误、缺点,就把他的一切言语行动全盘推翻。”李辉质疑文怀沙的《楚辞》研究就是完全采取了鲁迅指出的这种错误态度,也是早已被否定了的“文革”中大批判式的态度。郭沫若所译《离骚》是1935年在日本时就开始,时年四十三岁,前后延续十八年。直到1953年6月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屈原赋今译》一书,可见此工作并非轻而易举。因此文怀沙要进行与郭沫若相同的翻译屈原赋的工作也不可能太年轻。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或更早他四十岁许进行这一繁难的工作,已可谓很年轻之人。若再小下十岁去,才三十岁甚或还不到,就去进行这样的工作,无论从哪方面说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能令人相信的,即是说说文怀沙生于1921年是不可能的。
  
  五、从文怀沙催生两大著名红学著作的伯乐识才的慧眼来看,他决不会生于1921年
  
  1950年,文怀沙催促俞平伯修订《红楼梦辨》,并让他改名为《〈红楼梦〉研究》,增添新作,自撰一千三百余字跋文殿后,于1952年9月由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极为畅销,红极一时。可好景不长,仅事隔一年,毛泽东支持两个小人物批判《〈红楼梦〉研究》,由此发动了全国的批判运动。若没有文怀沙催生出《〈红楼梦〉研究》,就绝不会有后来的批判《〈红楼梦〉研究》运动,也绝不会有以后红学研究如此非凡的热闹局面。据周汝昌所著《天·地·人·我》一书所知,1950年底许,文怀沙得知他早已撰成《证〈石头记〉》书稿,无由出版。文怀沙甘当伯乐,慧眼识才,费尽曲折才通过老友孙楷第找到周汝昌,竭诚帮助他在1953年9月仍由棠棣出版社出版了按他建议改名的《〈红楼梦〉新证》一书。出版后也大受欢迎,畅销海内外,并一直受到毛泽东的青睐与重视。唐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文怀沙就是识千里马的伯乐。他在当编辑的短短三五年内慧眼识才,催生出了红学研究史上两大很著名很有影响的红学著作,就是对红学研究的重大贡献。一个编辑一生能催生出一部在全国有影响的著作也可值得自豪与骄傲。而文怀沙竟在两年内接连催生出两部影响全国并曾震惊世界,能说无功?当然他的“功劳”是比不上不久之后催生出胡风反革命集团的舒芜和上世纪六十年代将聂绀弩送进监狱的黄苗子的,因此他2008年10月受到舒芜的贬低讥讽也就顺理成章了。不过,如果文怀沙生于1921年,1950年尚不到而立之年,他是不可能有如此识才的慧眼的。
  以上五个方面的铁的事实说明文怀沙生于1910年是不假的,说生于1921年才是为历史事实所完全否定的。至于为什么文怀沙工作过的地方登记表上出现与事实有违的情况当另有因。不能仅以此为据就谴责文怀沙今天特意为抬高身价而故意造假。文怀沙已近年百岁且能健步如飞地出席一些文化活动,这本身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无端受到“文革”中办专案式的讨伐令人感到震惊和匪夷所思。
其他文献
与一次战争、一场疾风暴雨般的政治运动甚至一次骚乱相比,书籍一般都难以产生那么大的作用。但是有时候,一本书的确能掀起一场运动,引起社会的改革,甚至重大的改革。就在美国的历史上,出生在英国的美国政论家托马斯·潘恩的一本只有五十页的小册子《常识》,于1776年1月出版后,几个月里即销售五十万册,在独立战争初期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情绪,为半年之后通过的《独立宣言》铺平了道路。美国女作家哈里亚特·伊丽莎白·比
高宗武 著 夏侯叙五 整理 注释    我记得我第一次所办的对日具体交涉,比较重要的是对满洲伪国通邮交涉。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政府封锁对“满洲国”的通信事务,塘沽协定后,中日双方谅解在停战相当期间内,中日两国应开始商谈关于对“满洲国”的交通通信事件。当时黄郛任华北五省政务委员会委员长,这个委员会的成立,可以说是完全对付日本人的。日本在那时候虽然刚拿到东北四省,但第二步就要圈定他在华北的势力
中国西藏地区是郁金香的原产地,此花是世界上最古老且久负盛名的花卉之一。远在七千万年前的白垩纪已繁茂生长,其原始化石形态和今日的郁金香极为相似。它属于鳞球茎花科,花姿高雅,叶态优美,色泽艳丽,清香袭人。最初称其作“马逑花”(因其有鳞球状根茎,状若唐代的马逑而得名)。后传入西亚,又被命名为“头巾花”——因其花序由六瓣组成,酷似穆斯林男子钟爱的头巾状。  郁金香花脱胎于野郁金香,至今青藏高原的温带草地还
【摘 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学生既能够积累基础性的语文知识,同时也能够开拓视野,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今天我们所做的教育是服务于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学生的自我教育也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阅读在学生的成长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整本书阅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语文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这孩子珍贵也尊贵,让我欲语踌躇,怕我的性格、气质、价值取向,伤害了我自己对他的喜爱甚至敬爱。  “子尤的名字是我起的,取自由的谐音。”妈妈柳红在《谁的青春有我狂》一书的前言中说:“我亲爱的儿子子尤是世界上最美、最真、最善、最有智慧、最有涵养、最有境界、最有趣味、最明事理的好孩子。”在子尤“化作星星飞上天”的二十四小时后,柳红妈妈将这样的文字置于儿子文集的挡头。  评说任何一个人都很难;评价一个孩子
写过《香椿》一文后,很多朋友都这么劝我:你不要守着宝山不识宝呀,像张充和这么一位硕果仅存的世纪老人,一身都是可以入书入画的故事,你可得要逮着空儿就去看看老人家,多听她讲故事。她的那些宝贵记忆,记录下来留给后人,就是一笔文化财富;毕竟是年过九旬的老人,带走了,就可惜了。  我跟张先生说,她直摇头:“我没有什么值得写的故事。好些年前,就有人说要给我写传记,被我一口回绝了。我不觉得自己是个什么值得立传的
在这样一个充满了游戏、享乐和哗众取宠的时代,《小团圆》来了,像一朵当季的花非常适时地开了。对于读者来说,已经看过那么多繁花似锦的张氏文字和胡兰成的叙述,这本书的出现是多么的刺激!  最刺激的当然是情事和性事,这本书就是满足了所有张迷对于张爱玲的情事和性事的窥探。书中写了主人公九莉的三段恋情,让读者知道了:原来,张爱玲有那么多的情事,还堕过胎;原来,张爱玲对于胡兰成的感受是这样刻骨缠绵啊;原来,张氏
面对着苍茫的宇宙,人是何等的微不足道。且人类往往不能充分觉知他所生存的境况以及自身的能力,遂使生命陷溺于茫昧的偏执之中,其“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迷,也就会落入“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感伤了。然而人生的茫昧不是必然的,在特殊的机缘,诸如生离之哀、死别之恸、贬谪之苦、富贵之幻等生活中突来的激荡下,往往能扯断生命与俗情间的脐带,使自己于天地寥廓、四顾茫然中有重新谛视生命的机会,而一场大梦,乃有醒觉之时。于是
胡适在抗战之前一直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中日冲突,一度也参与“低调俱乐部”的活动。对于和平的努力,他认为“无妨一试”,并且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意见,所以也被戴上“主和派”的帽子。但是从“八·一三”沪战后,尤其是1938年9月出任驻美大使后,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胡适开始由主和转而主战,他到处发表演说,宣扬中国的抗战决心,争取美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他到任后发表的第一篇演说,题目便是《日本侵华之战》(Ja
说起丰子恺可能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子恺漫画”广为流传,在各类书籍多如瀚海的今天,他的画集仍为人们所喜爱而畅销,画作仍不断被各类报刊所登载,一如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子恺漫画”刚刚亮相时,他的友人朱自清所言:“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你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我们这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丰子恺的成就多方面,他集学者、画家与诗人于一身。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