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朵刺激的花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样一个充满了游戏、享乐和哗众取宠的时代,《小团圆》来了,像一朵当季的花非常适时地开了。对于读者来说,已经看过那么多繁花似锦的张氏文字和胡兰成的叙述,这本书的出现是多么的刺激!
  最刺激的当然是情事和性事,这本书就是满足了所有张迷对于张爱玲的情事和性事的窥探。书中写了主人公九莉的三段恋情,让读者知道了:原来,张爱玲有那么多的情事,还堕过胎;原来,张爱玲对于胡兰成的感受是这样刻骨缠绵啊;原来,张氏含蓄轻柔的性爱描写竟也可以变成了这样的赤裸露骨。从前似乎清高得不谙风月的张爱玲借着《小团圆》告诉大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也备受情感折磨,受到欲望的诱惑,堕过胎,洗过米汤味的内裤,还被人在公共汽车上欺负过,就是那个后来成了著名戏剧家和文化领导人的荀桦“乘着拥挤,忽然用膝盖夹紧了她两只腿”,也有过非常美妙的性爱体验,“他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像鱼摆一样在她里面荡漾了一下,望着她一笑”,张爱玲全然忘却了这是一本小说。
  刺激的还有索隐的快感。《小团圆》里集合了多少张氏小说中的男男女女,全好像是熟悉的人物。霓喜的姿态、白流苏的味道、王娇蕊的温情、川娥的命运等等都在这部小说中可以找到。姑姑楚娣和五爷的关系,“九莉也曾经看见他摩娑楚娣的手臂,也向她借钱”,不就是《金锁记》里七巧和季泽的关系吗?一个作家的作品自然都会有自己的人物谱系,相似总是难免,因为生活经验的来源是相同的。如果说这种索隐还是有文学意味的行为,那么人们更多地纠缠的“真的是柯灵?”“真的是桑弧?”“张爱玲真有这样的经历吗?”之类的问题就纯粹是一种娱乐窥探。人们拿着《小团圆》,努力地验明正身,查明真相,兴趣盎然,孜孜不倦。无论怎样强调这是一本小说,可是对号入座的民众阅读习惯是不会改变的,而且,这种阅读是多么契合我们这个寂寞无聊的娱乐时代啊!人们需要了解的是:小说里的人物到底是谁?宋淇不让《小团圆》面世真是为张爱玲着想,小说里的人物如果一一坐实,张爱玲笔下的那些恩怨情仇不知会掀起多少风浪。
  在对《小团圆》的宣传中,最吸引眼球的就是“这部小说充满了张爱玲的自传色彩”。书中描写女主角九莉幼年在处于新旧世代冲击的传统大家族的阴影下挣扎长大,然后到香港读书,又与身为汉奸的有妇之夫邵之雍热恋,都让读者很容易将其与作者张爱玲挂钩,男女主角的恋情更宛若张爱玲与胡兰成,这自然是“索隐派”的根据。张爱玲从未为自己出版过传记,这本书的面世,几乎令现有的所有张爱玲的传记都要重新写过,而研究论文更是可以大做特作了。因为她道出了很多秘密。例如以前很多人认为,张爱玲在胡兰成之后再没有爱过别人,“从此就萎谢了”;姑姑是个老处女,同辈女作家中她最欣赏苏青等等。但是在这本书中,我们知道“九莉”跟电影导演曾经爱过,彼此交情匪浅,“仿佛找回初恋的感觉”;在纽约为第二任丈夫赖雅打过胎;姑姑早就和家族中的一个子弟有过关系,还跟张爱玲母亲的情人有过一段情。苏青与胡兰成也不是朋友这么简单。更不用说,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故事,精彩得让人发抖。
  这部小说,其实已经很难用文学价值去评判了,先入为主的阅读经验让读者陷入了各种八卦迷阵。“九莉”和“张爱玲”的对等阅读,抹杀了这部小说的文学意义。确实,没有张迷会把它看成一部纯粹的小说的。而它能激起这许多人的热情与兴趣,也正是因为人们没有把它看成一部文学意义上的作品。
  悲哀的是,张爱玲的人生以及小说中的情节,都已成为消费时代娱乐大众的口水。至于小说本身的叙事目的,好像并没有多少人关注了。
  如果一个没有张爱玲背景知识的读者来看《小团圆》, 应该可以比较客观地评判吧?其实,张爱玲写盛九莉与邵之雍的爱情只占了全书不到一半的篇幅,整部小说更用力描写的是盛九莉的家族、九莉和母亲的关系。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九莉对母亲的怨恨情绪。
  中国传统文学观念中对母亲永远是歌颂的,母爱的伟大是亘古的事实,但是这里却开始了另类叙事:对母亲的审视。小说中九莉对母亲的称呼是“二婶”,叙述中多用“蕊秋”,二人关系的疏离竟使母亲对九莉的抚养成了九莉心中的重重的债,九莉长大之后将二两黄金给母亲,说:“那时候二婶为我花了那么些钱,我一直心里过意不去,这是我还二婶的”,完全不是通常的亲情表达。而母亲为此落泪痛言“虎毒不食儿”;对于九莉的成功,母亲自然是满意的,但是九莉却“心里纳罕道‘她也变得跟一般父母一样,对子女的成就很容易满足’”,可见母女之间的情感纠葛是多么深刻沉重。张爱玲开始重返中文写作的1971年6月,在接受学者水晶访谈时,明确表态:“我现在写东西,完全是还债——还我欠下自己的债,因为从前自己曾经许下心愿。我这个人是非常Stubborn(顽固)的。”张爱玲到底要还什么债?是不是就是对母亲、对家族的债?在《小团圆》中始终贯穿的就是她与母亲的紧张关系和微妙情感。张在《私语》中写过母亲,散文小说集《张看》的《自序》中再次提到过姨祖母、母亲和母亲的家庭,夏志清读了《自序》后就曾写信建议她写“祖父母与母亲的事”,以至于她在1976年3月9日致夏志清信中回答:“你定做的那篇小说就是《小团圆》,而且长达十八万字(!)。”同年4月4日致宋淇信中对此又有进一步说明。所以,书写母亲和自己的家庭是她根深蒂固的一个心愿,绝非心血来潮,而是考虑很久了,她早晚要把自己对母亲的复杂情感完整地写出来。正如她自己1975年11月6日致宋淇的信中所言:“《小团圆》是写过去的事”,“是我一直要写的”,因此,《小团圆》表达的不仅是爱情的倾诉表白,更多的是张爱玲对自己与母亲关系的回顾和审视,表达了自我成长中母亲对其影响。
  其实,我不喜欢《小团圆》,因为小说没有以往张著的那种繁复华美的文字和精妙叫绝的比喻,这是我的阅读快感的直接来源,也许是远离了中文语言环境而对汉语的驾驭有失水准,或者是年华老去而归于平淡,知人论事已经收敛了尖刻的锋芒,嘲讽也显得大度而宽容,小说的文字失去了以往的那种飞扬魅力,剩下的是平静。平静中是心灵的创痛、创伤,尤其是在写她的母亲和邵之雍的时候,总是顾不得收敛得紧张,叙事显得跳跃而激愤。对于我这种寻找文字刺激的读者来说,《小团圆》就不是合适的欣赏对象了,花的色彩自然也就不那么鲜艳了。
  处在这样一个靠刺激获得享受的时代,好像真的很难有真心去体味一个女子人生的痛与乐了。最最佩服的是,张爱玲在《小团圆》里能够像卢梭写《忏悔录》一样有勇气回顾并坦白自己的人生,包括那些性爱。
其他文献
“自由”的定义,据阿克顿在十九世纪末所说,就已有两百种之多。至于它繁衍扩展的含义,究竟是指法国的民主平等,还是指美国的联邦共和,是指意大利人关注的民族独立,还是德国人理想的精英统治,实在是众说纷纭。还有将宗教自由归功于荷兰革命、将立宪政体归功于英国革命等等,不一而足。而对“自由”观念的这一大堆不同解释引起的流血冲突,在阿克顿看来仅次于宗教神学。  阿克顿强调自由或争取自由是人类历史的主线。他试图写
音乐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其在人类文明中占據着极为重要的位置,现阶段在各个阶段的教育课堂中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已得到了充分发挥,小学音乐课堂同样如此。小学教师在课堂中怎样将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创设出来,使学生学音乐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是所有音乐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应用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所取得的成效极为显著。音乐从生活中而来,音乐教学更要和生活相贴近,这也是现阶段整个音乐教育
国家政权向乡村的渗透是二十世纪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现象,其缘起是1903年的清末新政,到1950年代的集体化运动之后告一段落。在这个过程中,国家逐渐成长为一个巨大的利维坦,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对之进行制约,乡村和农民被紧紧地捆绑在国家前进的战车上。  对于这个历史现象的成因及其合理性,邹谠先生在《中国革命再阐释》一书中给出过一种理论解释,他认为近代以来所面临的内忧外患,使中国处于一种全面的危机之中:
2008年6月上旬,到上海参加《东方早报》的一个上年度好评论颁奖典礼,我抽空去徐汇区天钥桥看望何满子老师。那时他从医院出来不久,因老年性气喘不能多讲话,他的老伴吴仲华老师说他在家一天要吸几次氧。就是这样,何老还好像心怀歉疚地说,这一年写得少了,等身体好些我再写。一个九十高龄的人,如此勤勉,是心有不甘,还是习惯了写作的生活方式,我没有深究;只是对他的这种精神状态感到欣慰,并钦佩也羡慕老人有这般顽强的
与一次战争、一场疾风暴雨般的政治运动甚至一次骚乱相比,书籍一般都难以产生那么大的作用。但是有时候,一本书的确能掀起一场运动,引起社会的改革,甚至重大的改革。就在美国的历史上,出生在英国的美国政论家托马斯·潘恩的一本只有五十页的小册子《常识》,于1776年1月出版后,几个月里即销售五十万册,在独立战争初期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情绪,为半年之后通过的《独立宣言》铺平了道路。美国女作家哈里亚特·伊丽莎白·比
高宗武 著 夏侯叙五 整理 注释    我记得我第一次所办的对日具体交涉,比较重要的是对满洲伪国通邮交涉。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政府封锁对“满洲国”的通信事务,塘沽协定后,中日双方谅解在停战相当期间内,中日两国应开始商谈关于对“满洲国”的交通通信事件。当时黄郛任华北五省政务委员会委员长,这个委员会的成立,可以说是完全对付日本人的。日本在那时候虽然刚拿到东北四省,但第二步就要圈定他在华北的势力
中国西藏地区是郁金香的原产地,此花是世界上最古老且久负盛名的花卉之一。远在七千万年前的白垩纪已繁茂生长,其原始化石形态和今日的郁金香极为相似。它属于鳞球茎花科,花姿高雅,叶态优美,色泽艳丽,清香袭人。最初称其作“马逑花”(因其有鳞球状根茎,状若唐代的马逑而得名)。后传入西亚,又被命名为“头巾花”——因其花序由六瓣组成,酷似穆斯林男子钟爱的头巾状。  郁金香花脱胎于野郁金香,至今青藏高原的温带草地还
【摘 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学生既能够积累基础性的语文知识,同时也能够开拓视野,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今天我们所做的教育是服务于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学生的自我教育也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阅读在学生的成长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整本书阅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语文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这孩子珍贵也尊贵,让我欲语踌躇,怕我的性格、气质、价值取向,伤害了我自己对他的喜爱甚至敬爱。  “子尤的名字是我起的,取自由的谐音。”妈妈柳红在《谁的青春有我狂》一书的前言中说:“我亲爱的儿子子尤是世界上最美、最真、最善、最有智慧、最有涵养、最有境界、最有趣味、最明事理的好孩子。”在子尤“化作星星飞上天”的二十四小时后,柳红妈妈将这样的文字置于儿子文集的挡头。  评说任何一个人都很难;评价一个孩子
写过《香椿》一文后,很多朋友都这么劝我:你不要守着宝山不识宝呀,像张充和这么一位硕果仅存的世纪老人,一身都是可以入书入画的故事,你可得要逮着空儿就去看看老人家,多听她讲故事。她的那些宝贵记忆,记录下来留给后人,就是一笔文化财富;毕竟是年过九旬的老人,带走了,就可惜了。  我跟张先生说,她直摇头:“我没有什么值得写的故事。好些年前,就有人说要给我写传记,被我一口回绝了。我不觉得自己是个什么值得立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