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unmi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要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时代呼唤生动活泼的生活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感悟教材的生活情味,挖掘教材的生活底蕴,拓展教材的生活维度,抒写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借助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学用语文;把教材教活,把课堂盘活,构建“诗意栖居”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人格。
  关键词: 生活 语文 生活语文教学观
  读书就像吃饭,如果不能较好地消化吸收,那么岂不是白忙活?语文教学主要是教学生阅读和写作,任何时候都必须与生活实际发生紧密的联系,因为语文须臾离不开生活,生活也须臾离不开语文;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要想语文这条河流汩汩流淌奔涌到海,仅有源头活水还不够,还要保证这水流永远是新鲜活泼的,所以时代呼唤生动活泼的生活语文。
  中外教育家在这方面有诸多共识:美国实用主义大师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需要而教育。”“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刘国正说:“要使学习语文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语言脱离了生活,就变成了毫无生气的空壳。”顾黄初说:“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张孝纯的“大语文教育”思想,主张“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个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一、让生活走进语文
  语文无处不生活。叶圣陶主张“我手写我口”。刘国正说:“读(包括听),是通过语文认识生活和学习怎样生活;脱离生活,就变成毫无意义的活动,吸收鉴赏都失去辨别优劣美恶的基本标准。写(包括说),是运用语文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见解,并服务于生活;脱离生活,写就变成无源之水,技巧就变成无所附丽的文字游戏。而与生活相结合,则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局皆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充分感悟教材的生活情味,挖掘教材的生活底蕴,拓展教材的生活维度;引领学生运用学得的语文知识和技巧,抒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一)感悟教材的生活情味。功利化的应试教育让课堂枯燥乏味,标准化试题的训练,将原本充满诗意的语文,变得索然寡味。语文要靠习得而非练得,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充分感知教材的生活情景,体悟教材的生活情味。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散文,离不开对生活情景的描绘,而且都会有各自的生活情味。在教学《荷花淀》时,不妨先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揣摩根据地优美的风土人情,再进一步体悟这么美的家乡岂能容许日寇铁蹄蹂躏,下面分析人物、把握主题,就好驾驭了。
  (二)挖掘教材的生活底蕴。读书重在涵咏(曾国藩),所以对文中所写的生活现象、情景、情味的体悟,绝不可停留在表面的浅层理解上,而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尽量挖掘其底蕴,并形成自己独到的感悟和见解。“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感知,而体悟则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得,绝不能越俎代庖。
  (三)拓展教材的生活维度。教材所选的范文,有的很古老,有的是外国的,不少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因而教师要帮助学生拓展教材的生活维度,以利于学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四)抒写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原因之一主要是不能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写作实践。要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教师首先要引领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撷取写作素材;其次要用心感受生活,抒发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最后要运用课堂习得的规律和方法表现生活,并充分展示个性风采。
  二、让语文走进生活
  生活无处不语文,一切语文皆生活。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低慢差废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用脱节,所以教师要引领学生借助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来学习、运用语文。
  (一)巧用校园生活学用语文。校园生活绚丽多彩,教师要引领学生在班集体及校园生活中用心感受师生之情、同窗之谊、学习之乐,在各种团队活动中体验交流、合作、成长的温馨愉悦,并大胆尝试用所学的语文技能把自己的感受、体会真实地表达出来。可利用举办文学社及刊物、读书会、朗诵比赛、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学习、应用语文。
  (二)借助家庭生活学用语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在孩子的习惯养成、性格形成、个性发展、健康心理及健全人格形成等方面,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引领学生通过唤起回忆、现实体悟等方式,用心体会亲情并形诸笔端。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用语文,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三)利用社会生活学用语文。社会是个大舞台,也是个大熔炉。学生所学的知识、所获得的经验,都必须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又要适时引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活学活用语文。
  三、让语文生动活泼
  (一)把教材教活。叶圣陶说:“教材只是例子。”教师要借助课文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在组织教学时,除了要以语言教育为基础,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还要联系各种生活实际,组织生动活泼、富于创造的课堂教学。每堂课都尽可能做到“有得、有趣、有用”,就必须把教材教活,把课堂盘活。而且这种“活”是建立在“实”的基础上的,只有把“实”和“活”结合起来,才能把语文教学搞好(刘国正)。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要洞明世事,就要观察、分析、联想;要练达人情,就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研究人,就要在交际中体情察物,从而产生独特的见解和感受。那种以本为本的语文课堂教学,脱离社会生活,导致教学沉闷乏味、学用脱节,学生学了许多文章,听了诸多说教,遭遇生活实际还是茫然无措,交流起来词不达意,写出的文章往往空话连篇,缺乏真情实感,遑论对社会、人生的真知灼见、独特感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社会生活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时代的活水引入课堂”(于漪),既要把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范文的研习与社会生活的比照,提高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辨别力;又要把当今社会出现的新形势、新思维、新观念引入课堂,让学生运用课堂学得的规律和方法正确理解、表达新情况、新问题,做到知情明理;还要把当今社会的新科技成果、新教学手段、新思维方法等引入课堂,让学生处在时代的前沿理解时代,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让学生个性飞扬。语文课应该成为学生思想的王国,而不是教师思想的橱窗;要成为培养学生个性的摇篮,而不能成为扼杀个性的屠场。要杜绝低效乃至无效劳动,教师绝不能满足于照搬教材、教参,也不能依据自己的褊狭经验,让学生成为教材内容的奴隶、教师思想的复制品和传声筒,而应设法鼓励学生发展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思想的创造性,致力于学生主体性的开发,让学生个性飞扬。
  (三)构建“诗意栖居”的语文课堂。语文课应该充满诗意,课堂应该成为学生诗意栖居的场所,教师要努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成为展示每个学生独特价值和个性的缤纷舞台,尽其所能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适宜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让个体生命自由舒展,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从而为学生构建诗意栖居的乐园,完成学生完整独立人格的培养。
  实践证明,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进生活,让课堂生动活泼,不仅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应用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国伟.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探究与实践.
  [2]杨寿礼.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挖掘学习语文的素材.
  [3]戴美云.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4]滕宏江.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5]张孝纯.“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我的“语文教育观”.
  [6]刘国正.实和活—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为中国当代作家,北村完成了从早期受卡夫卡等影响的先锋创作到后期依附基督文化与《圣经》的神性写作的巨大转变。通过对北村的创作转变的整合,可以窥见在吸取西方文学资源的过程中,作家如何面对和解决存在这一终极问题,如何在写作中表达和解决作家本人的困惑,并最终找寻存在的终极意义。  关键词: 北村 先锋姿态 神性写作 西方文学资源 基督文化  在一个生存焦虑日渐加剧的时代里,绝望就应运而生了。 
摘 要: 教师话语的使用是否得当会对学习者的输出和交际能力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表述方式,图式是一种贮存知识经验的抽象结构,是人的已有的结构化的知识基团,它影响着人对客观事物或各种刺激情境的理解和反应。教师话语的使用与写作图式的建构之间如果能建立一定联系,就可以促进学生写作课的图式建构。本文从学习者的写作图式和写作教学中教师话语的结构这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描述了优质高中公开课中教
摘 要: 唐代是一个诗歌繁荣的盛世年代,女性的才华得以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涌现。其中,宫苑诗人徐惠和女冠诗人李冶以其扎实的文学功底,书写个性的女性文学声音,彰显女性独立的人格特点。徐惠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知识分子情怀和李冶不讳言情的豪放情感探索,给予当代女性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徐惠 李冶 书写声音 当代意义  唐代作为一个文化开放,女性社会地位相对提高的时代,无论是宫廷女性还是民间女性,女性诗
摘 要: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似乎天生与工科专业相联系,而与文化教育类专业关联不大。文化教育类专业在校企合作中既存在先天劣势,又有待发掘的优势。本课题希望通过加强与企业联系,从提供咨询与培训、课程开发、人才及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合该类专业校企合作的新路子。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模式 文化教育类专业  校企合作教育形式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的德国,校企合作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的
摘 要: 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不仅仅课内得来的“法”可以用于课外学习,课外的阅读也同样可以促进课内学习,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文章以《今天我是升旗手》为例,阐释了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课外阅读 课内学习 促进作用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句名言。这句话告诉我们: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是
摘 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广告的跨文化传播逐渐变成促进一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跨文化广告的传播必然会遭遇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尤其是在语言文化方面。这些语言文化的屏障体现在中西广告中的不同方面,造成了不少广告语言失误案例的出现。本文主要以中西方广告为例,探讨广告中涉及的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及社会语言学在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作用和地位。  关键词: 广告 跨文化传播 语言文
摘 要: 作者记录了一次以“走进义乌名人——吴晗”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学习吴晗身上刚正勇为、追求真理的精神。  关键词: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吴晗 刚正勇为  一、活动背景  文化的功能是“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激勵人”,“大语文”课堂的教学更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为了让学生能与新课标的理念同行,在以“健美、乐学、仁和”六字为主旋律的校园文化中,我们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
摘 要: 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结合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情况,对如何创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语文课堂 活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目前全国在园幼儿近3000万,幼儿教师只有13
摘 要: 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凭借,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正确解读文本。作者以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狼》这一课为例,结合课堂实例,论述了当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误读频繁产生的原因,并就此类现象提出了相应地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 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文本误解 文本正读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形式出现了诸多喜人的变化,当然其中也不乏不足之处。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狼》一课
摘 要: 动画就是发明、创造一种未来。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包括电影、动画等诸多媒介形态,在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或民族精神之后往往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对于动画这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中美两国都作出了全新的尝试与探索,并各自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中国动画从以孙悟空为典型的传统文化符号进行多元语境衍生,由神话传说演变为多元民俗文化的综合体;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在“米老鼠”的带领下逐渐筑成了属于自己的动画商业王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