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放下“架子”,让学生问起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n80516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始于问题。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教师不能像以往那样摆着“架子”,高高在上,而应该放下“架子”,让学生真正主动问起来。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和学生平等交流呢?
  一、走近学生,让学生平等地问
  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关键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而环境和氛围的核心是学生是否接受教师,接受教师的人格、态度、语言等等,尤其是心理的互相尊重感、平等感。我们都知道,真正的朋友才容易讲真心话,我们教师和学生就要做讲真心话的朋友。孩子很小的时候,在家里对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想摸摸,什么都想问问。父母心里因为爱意,对此充满了宽容与谅解。无论孩子怎么玩都乐意,无论孩子怎么问都不烦。可是,为什么在学校教育中我们的孩子却发生了“变形”呢?孩子到了学校越来越不爱问了,回家也很少问父母了,孩子的天真也在沉默中过早地消失了。
  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问起来,我们必须走近学生,获得他们的信任。我们教师不仅要在外表上,更要在心理上走近学生,把轻松带进课堂,用自己真诚的微笑,和学生相处,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谐相融。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发问。比如,教学时我会说:“请同学们大胆地说或问,说错了也不要紧,谁能保证次次都对呢?”慢慢的,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都变得积极了。一次,我在教学时把“计较”写成了“计交”,一个平时默默无语的学生举起了手,指出了错误,于是我表扬了他。自那以后,我经常关注他,这个学生也逐渐自信起来,提问的热情也更高了。
  二、走进角色,让学生用体会去问
  这里讲的“走进角色”不仅指学生,也是指教师。即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作者、编者一同进入角色。在这样的前提下,提问才更有质量。以前的教学,我们只注重教师的感受,或是作者的感受,其他的都忽略了,尤其是学生的感受,照顾得太少了,而学生的感受恰恰又是最重要的。教师一堂课问到底,学生一直跟着教师的问题走,他们也就没机会去问了。因此,只有教师、学生、文本、作者、编者一同进入角色,才能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产生情感的共鸣。如我在教苏教版小学语文十一册的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在学生知道了这是杜甫的诗之后,我引导学生思考:这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诗”。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学生纷纷质疑:“快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杜甫还有别的“快诗”吗?此时,我出示了杜甫的《春望》,介绍了当时“安史之乱”的背景,学生们的体会骤然加深,自然就能体会到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关心人民疾苦,这里的“快”,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国家、为人民的“快”。在这堂课中,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深入体会,效果不言而喻。也正是因为教师放下了“架子”,充分照顾到了学生的感受,以学生为本,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问”才会水到渠成。
  三、走入文本,让学生善于去问
  读书贵能疑。现在的高效课堂,追求的是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小组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受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限制,有时不能够做到自觉质疑。如果教师真正放手让学生去提问,去解决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是意义无穷的,也将影响着我国的教育现状发生巨大改变,从而使国人常说的“中国的教育造就不出精英,把孩子都送到外国去”的现象成为历史。
  1.从课题发问。如学习《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学生问:把谁的心脏带回祖国?心脏怎么带回祖国?为什么要把心脏带回祖国?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高兴学了,教师不就教得更轻松了吗?
  2.找重点词句问。如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的文眼——“喜”。一学生由此提出质疑:杜甫为什么“喜”?“喜”到什么程度?杜甫的家人怎样“喜”?
  3.抓关键矛盾提问。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十一册《负荆请罪》中讲到蔺相如的官职比廉颇高。学生对此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蔺相如那么怕廉颇呢?为什么廉颇那么大胆?蔺相如怎么那么软弱?我启发学生很好地动了一番脑筋来解决这个矛盾。学生通过精读课文,一步步明白了蔺相如的深明大义与顾全大局,从表面逐步走向了深入。由此可见,抓住矛盾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4.对比语句提问。在教学《负荆请罪》一课时,有这样一句话:“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对此,我出示了两句话让学生比较:(1)“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2)“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有学生问:“这两句不是一样的吗?”我说:“你仔细看看一样吗?”学生又问:“少了一个字有什么区别吗?我看一样。”有的学生在仔细品味了以后,说出了不同意见:两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是不一样的。这样一比较,学生进一步明白了祖国语言的缜密。
  5.找感兴趣的部分提问。如《海伦·凯勒》一文,有学生问:为什么海伦的手指会“说话”?为什么她眼睛看不到还能描绘心中看到的世界?再如《别饿坏了那匹马》这篇课文,一学生问:为什么明明没有马,反而说有马呢?卖书的人撒了一个谎,这样好吗?这些问题很有价值,为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提供了“脚手架”。
  四、走向生活,让学生随时去问
  现在的很多学生,在社会上什么也不懂,也不愿意去问别人,成了人们说的“书呆子”。作为教师,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多联系实际,将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只有理论和现实互相补充才能相得益彰。如学习《烟台的海》一文时,我做了如下结尾:“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美丽的烟台的海,其实我们连云港的海也是很美的,有时间让家人带你们去看看。正好,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学着用一用它们,也把我们连云港的海写写,好吗?”
  再如,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都是写景的。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我先问学生:“有没有到哪里旅游过,讲一讲。”刚一说完,有一个学生就问我:“老师你到哪里旅游过,先讲一讲。”我一听,有道理,于是我先谈了自己去过的地方,比如故宫、烟台的海、张家界等等。我谈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后,课堂的气氛就变得活跃了不少。在我的带动下,学生们也不甘示弱,讲了自己去过的地方,谈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讲得津津有味,有的还手舞足蹈。在这样的环境中学课文、用课文,教师和学生都轻松了很多。
  学生的想象力远超我们的想象,学生的问题可以是千变万化、五彩斑斓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保护好学生爱问的天性,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交流,放下“架子”与学生沟通。这样,学生会还给我们一个“奇迹”。
  实践证明,教师放下“架子”,让学生平等发问,才能使教师、学生、文本、作者、编者五颗心一起跳动。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根本,教师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我们不能再犯以前的错误,我们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最大的追求。”同样,我们教师也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的真正发展,是教师的最大追求。我们连云港市一直推行的“建构式生态”教学,其核心理念就是让学生发挥真正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一个发现者,一个探索者,一个成功者。这样的教学不正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吗?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纷纷涌进了数学课堂,让枯燥的数学教学一下变得“热闹”起来了。数学教师应当精心地去“备资源”,有效地去“用资源”,把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用精、用活、用实,从而让数学课堂流光溢彩,效率倍增。  [关键词]信息资源 课堂教学效率 精用 活用 实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2-054  信息
对乙酸法与柠檬酸法制备的SOFC电解质材料——YSz粉末进行了对比研究,以寻求价格低廉、性能优良的YSZ制备方法。通过TG/DTA、XRD、SEM等检测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检测,得到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识字量大,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方法都是重复书写。这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好。为了使学生主动识字,教师就要根据低年级儿童年龄的特点,让他们在玩乐中识字。  一、在游戏中识字  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因此,在识字过程中巧妙地使用游戏,可以有效吸
或许还有很多人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没有什么技巧,只要按部就班地积累,让学生多读多背也就行了。其实不然,所有学科,包括语文,没有不蕴含创新思维的,就像语文训练中出现的一些题目,它的答案往往呈现的是多元、开放的特征,学生的回答只需合情合理,不应求统一和唯一。  一、留足思维释放的时间和空间  小学生年龄小,想象力丰富,这些特点利于我们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塑造,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深
对于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作业,我们应该如何创新和变革呢?经过实践研究,笔者发现让学生写数学日记不失为有效策略。数学日记犹如一面魔镜,既反馈学生的思维感悟,又记载着学生的认知成长轨迹,同时修炼我们教师的教学素养,促进我们不断地了解学生,增强反思意识,改进教学,实现教学相长。  学生刚开始写数学日记时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更不要说要学生养成坚持写数学日记的习惯了。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做了以下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班主任正确的教育方法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养成健全的人格,加速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近,笔者听了一节“圆锥的体积”的公开课,发现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时竟然毫不费力,在学生简单测量后就直接提出猜想:圆锥体积只有圆柱的1/3。为了验证这个猜测,教师让学生用倒水和倒砂的方法进行合作实验,结果正如猜测一样。显而易见,学生看似经历了“猜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的自主探究过程,但教师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课堂缺乏动态生成。在静态的数学知识背景下,课堂失去了生机和活
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相反,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的信心就会减弱。这时,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来面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办法。唯一的方法是先把他们的情绪调整到快乐、自信、专注,然后再开始学习。初入青春期的孩子更是需要这种教育方式。刚开始,我对这句话也是很迷惑,直到发生了一件事,并在其他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下得以解决,我才理解了这句话。因此,这件事就成了我教育成长路上重要的
追寻高效的英语课堂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在这样目标指导下,教师应基于儿童立场,关注儿童学习特点,使英语课堂展现其应有的本色和魅力。  一、基于立足儿童认知水平的立场,追寻英语课堂语言交际的本真  【课堂回放】这是3A Unit 3 This is my father一课,在教师和学生的自我介绍结束后,教师开始逐个呈现学生喜爱的卡通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人物,学生在卡通人物的视觉刺激下,精神亢奋,嘴里
[摘 要]主要分析了农村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并针对于此,提出了一些实际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心怀感恩,尊敬师长,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关键词]农村学生 感恩意识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1-087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何把这份美德传承下去,是教育界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