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创新思维的火花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weifeng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或许还有很多人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没有什么技巧,只要按部就班地积累,让学生多读多背也就行了。其实不然,所有学科,包括语文,没有不蕴含创新思维的,就像语文训练中出现的一些题目,它的答案往往呈现的是多元、开放的特征,学生的回答只需合情合理,不应求统一和唯一。
  一、留足思维释放的时间和空间
  小学生年龄小,想象力丰富,这些特点利于我们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塑造,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困扰,许多老师不敢充分放手,为了考试一味强调基础的积累,而忽略了学生的需求。学生需要感受生活,获得体验。如教学《天鹅的故事》时,我不惜多花时间先让学生反复读,目的就是要他们切实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感人的情节,然后激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得出自己的看法。反复阅读破冰的场面中扣人心弦的句子之后,学生们对天鹅的敬佩之情、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读了老天鹅用力挥动翅膀的句子后,他们感受到了天鹅的勇敢无畏与无私奉献。之后,我引导他们说感受,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出了他们已从文本中获得了体验,他们的灵魂受到了洗礼。我说:“此刻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们滔滔不绝,各抒己见,许多真切的感受和奇思妙想一泻而出,课堂效果比预设的好得多。这足以说明释放思维才是激发创造力的良方。
  二、激发思维主体的能动性
  一堂课下来,光你一人陶醉不行,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有没有被激活。学生是一捆干柴,你就是一根点燃他们的火把。对于《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故事,传统的解读为: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这是站在乌鸦的立场上得出的解读。而我们都知道,有时候一则故事并非只蕴含了一个道理。在教学中,我说:“老师认为狐狸挺聪明的。”在这里,我并没有为狐狸申冤平反的意思,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得出这则寓言故事中蕴含的另一个道理: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食物,而不是欺骗,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让他人受伤害,是不可取的。这个道理隐含在课文中,通过引导,学生们感受到了这一点,而这也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品德的教育。我把第二个道理说出来的时候,几个学生举手表示赞同,这说明我的看法代表了一部分学生的看法。其实这也涉及了价值取向的问题。我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是非观念还很模糊,需要正确引导。狐狸为了这块肉,的确是想尽了办法,动足了脑筋。它抓住了乌鸦爱听奉承话的特点,想出了这么一个好办法吃到了这块肉。但老师要让学生明白:这样一来,乌鸦受到了伤害,它的孩子也受到了伤害,狐狸为了自己伤害了别人,这是不对的,这种“聪明”不可取,不值得学习。
  三、活用教材使思维得到发展
  小学语文的学习,应体现快乐积累、鼓励创造的原则。现代媒体为我们开创了小学语文发展的春天,教材篇目都是精挑细选的美文,题材多样,内涵丰富。知识性的积累、艺术性的欣赏、情感性的熏陶,都尽在其中。毋庸置疑,这些课文是无可挑剔的,如果我们再把现代媒体资源有机地渗透进教材进行教学,是不是会锦上添花,更加异彩纷呈呢?现代媒体资源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教材是难得的优质资源,我们要倍加珍惜使用,紧扣教材并走出教材。教材往往都有配套的光盘,对于这些,我们不必全部呈现给学生,可精心剪辑和整合,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些材料还不能满足教学,教师可以上网搜集相应的资料来辅助教学。语文课最重要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训练中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在教学《槐乡五月》时,我先让学生认真聆听全文配乐朗诵。标准的发音,特别是饱含情感的朗读,把学生慢慢带入了如诗如画的槐乡。学生从那个美妙的地方走出来之后,我请学生说一说他们对槐乡和槐花的感受。为了突出创造性,我要求他们在描述时尽量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说出与别人不同的看法。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了,争先恐后地发言,他们的发言都很精彩。随后,我将事先准备的幻灯片放给学生们欣赏,那美丽的槐花、快乐的孩童,给了他们强烈的直观感受,仿佛槐花的芳香已沁入他们的心脾,仿佛他们就是那一群孩童中的一员。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轻快活泼,富有韵味的对仗语句随处可见,在拓展延伸环节中,我通过让学生改写小诗的形式,对文本进行二度创造,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让学生想象小姑娘、小小子在五月的槐乡快乐生活的场景,然后放出这样一张幻灯片:
  小姑娘 来了,衣襟上别着槐花, ,可真 呀!
  小小子 来了,口袋里装着槐花, , 可真 呀!”
  学生改写儿童诗其实是对文本进行吸收、内化、运用的过程,也是对对仗语句这个知识点的巩固。课堂实践证明,学生在这一环节中灵感迸发,想象丰富,不仅做到了语言对仗,而且“挂、缠、绕、叼、冲”等动词也用得极为贴切,充分体现了槐乡儿童的特点。
  总之,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让他们获得快乐的体验,让他们的思维空间无限拓展,让我们的课堂绽放创新思维的火花。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一名专业的美术教师,如何让学生爱上美术课,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是当前要重视的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一体机教学资源、学科整合和自然资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美术趣味课堂教学艺术方面大胆尝试,不断创新,使美术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趣味;教学艺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以及课外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课中、课后、考试三个维度进行思考,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不搞“一言堂”  在语
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但到底什么才是教学艺术呢?于永正老师说过:“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灵活运用教学艺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呢?  一、音乐渲染,创设课文情境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大语言。动听、感人的音乐,能引发人的无限感想,能带给人许多感动。教学过程中,以音乐渲染出与课文情境相似的氛围,让学生去想象课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纷纷涌进了数学课堂,让枯燥的数学教学一下变得“热闹”起来了。数学教师应当精心地去“备资源”,有效地去“用资源”,把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用精、用活、用实,从而让数学课堂流光溢彩,效率倍增。  [关键词]信息资源 课堂教学效率 精用 活用 实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2-054  信息
对乙酸法与柠檬酸法制备的SOFC电解质材料——YSz粉末进行了对比研究,以寻求价格低廉、性能优良的YSZ制备方法。通过TG/DTA、XRD、SEM等检测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检测,得到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识字量大,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方法都是重复书写。这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好。为了使学生主动识字,教师就要根据低年级儿童年龄的特点,让他们在玩乐中识字。  一、在游戏中识字  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因此,在识字过程中巧妙地使用游戏,可以有效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