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情意目标的突破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trol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感唤醒。初中思品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学科。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应“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却经常是重知识而轻情感,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需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四要素构成的。从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过程来看,认知是基础,能力和行为是关键,情意(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调节由知转化为行(能)的内部动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改变把德育课程仅仅视为传授学科知识的工具的状况,增强课程的德育功能,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并引导之。”下面笔者结合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初中思品课上突破情意目标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力求在一定的情境中给学生以情感上的冲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认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没有情境的教学就是空洞的说教,乏味而枯燥。选择的情境要能够引起求知兴趣、易于触动情感、富有教育意义,或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发展的实际需要相关。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就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出学生心底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要求,启迪学生对问题的自发质疑和求知欲望,使整个课堂到处是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融和彼此的理解和接受。如在讲授“培养创新精神”时,我选取了运动品牌和汽车品牌这两个学生耳熟能详的素材,通过中外比较,让学生看到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在创新能力上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文字材料的呈现让他们了解创新能力不强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从而激发了学生为国家的发展而创新的情感。
  
  二、关注学生的已有认识,解决学生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增强情感教育的实效性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个体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有差距”,“教学可促进个体发展”。所-以,教者要关注学生的现有认识,找出其存在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提出适当的更高的要求,让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讲授终身学习时,我发现一些学生有“我将来就做一个普通工人,学习外语没多大用处”,“终身学习的时间很长,现在学不学没关系”等错误的认识。为此,结合许振超的事例,我设计了两道题,引导学生讨论,让他们在思维的碰撞中明白终身学习对自己、对国家的意义,明白在校学习对未来学习的意义,增强其主动学习的责任感,帮助他们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启发独立思考,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独立思考。教学情境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而思考则可以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对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应避免空洞的说教,而应结合一定的情境,设计系列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思考,通过独立思考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不断地把思维引向深入,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学会思考人生、关注民生,思考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社会规范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实践性是思品课程的重要特点。在教学中,教学的形式要力求多样化,多增加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辩论、演讲、模拟法庭、小品表演、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丰富情感体验,感悟思想品德问题的存在,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在《礼仪展风采》这一课中,我让学生设计并表演不同客人来临时自己的待客礼仪,在活动中学生切身感受到礼仪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关注细节,适时评价,促进情意目标的实现
  
  细节决定成败。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都有可能成为我们为之一振的教育细节;教师的一声问候,一个动作,一次表扬也有可能演绎精彩的教育。在平时课堂上,教师要留心观察学生的言行等细节上的表现,让细节成为教育的契机,对其正确的言行适时给予鼓励,对其错误的认识或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这必将促进学生品行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正> 具有系列杀菌作用的杀菌剂??和??已被广泛用于小麦,它们能更有效的综合防治叶锈、秆锈、叶枯和白粉病. 研制防治锈病保护作物的最佳方案,应以季节性的病害发展的短期预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源泉,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随着知识经济迅速崛起,教育定位于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师有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会寻找知识、理解知识、掌握并运用知识,达到一种自身的突破和超越.从而使创新意识在不
视神经萎缩是一种由于各种病因所致视神经纤维传导功能产生障碍的视神经退行性改变,临床以视力减退和视乳头呈灰白或苍白为特征。本病属于中医学"青盲"的范畴。西医目前对该
《新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改变 “教师传授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的陈旧教育思想,扭转 “忽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局面,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一、做好课前预习,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把一篇篇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往往比较被动,一堂课下来他们疲惫不堪,而且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原来好多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有的虽然预习了,由于方法不当,或者预习不到位,结果也不理想.由此看来,不进行课前预习或预习方法不得法,导致了课堂学习的无目标性和过于疲劳的现状,使许多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受到挫伤,因此预习非常重要.在有效教学的背景下,怎样看待预习?数学课如何开展课前预习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题,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经过8年的高三年级班主任工作,深感高考历练了笔者的心智,笔者跋涉着高考之路的艰辛与坎坷,享受着努力之后的自
鉴于近年来国内外连续倒塌事件时有发生,并带来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当前影响结构倒塌性能的主要因素及其倒塌破坏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楼板对
过去的检测教学除了单元测试,通常还有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现在不少学校除了这些考试外,还要搞月考、周考。检测教学是高三文综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学生潜能的开发及个性的发展是学生获得发展的根本。教育的功能是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特别是人的创造才能,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 创设宽松、平等、开放的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提供前提保证  1.建立新型的师
为了从更深层次理解土拱效应的工作性状,在总结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中等沉面、桩体荷载分担比等问题的基础上,比较了几种桩体荷载分担比的计算方法,阐述了动荷载在桩承式路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