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酿肚子到肚包鸡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jing1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尿床,母亲会做两样东西给我吃,一是炖一锅狗肉,二是蒸几只酿肚。酿肚就是将用水发泡好的糯米,灌入猪的膀胱(俗称猪尿包,即小肚子),然后蒸熟切片吃。此法很灵,吃几次竟然不尿床了。
  那是我记忆中第一次吃叫作肚子的东西。以后我把这道酿肚菜进行了改良,除糯米外,我还灌入了腊肉粒、鲜豌豆、胡萝卜及少许花椒末,蒸出来压紧切片,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腊香扑鼻。
  其实最好吃的还不是这种小肚子,而是猪的胃那种大肚。这种肥不肥、瘦不瘦的下水,我一直拿不准是不是该把它称为肉。我真正吃到作为一道正式菜上桌的肚子,是小时候无肉的日子,母亲用黄豆炖的肚条,就当是吃肉了,脆、糯和香充满口腔,特别是肚尖上的“肉”,腴滑裸露朝半肥半瘦的方向,那里,味蕾为神仙绽放。以后,我又把此菜改进为用泡发的黄豆红烧肚条,柔软而飘香。
  从古至今,肚子有许许多多的吃法,甚至不同的部位有反差极大的烹调手法,这在猪的其他下水零部件里是没有的。
  清代美食大家袁枚的《隨园食单》有烹猪肚二法:“将肚洗净,取极厚处,去上下皮,单用中心,切骰子块,滚油炮炒,加作料起锅,以极脆为佳。此北人法也。南人白水加酒,煨两枝香,以极烂为度,蘸清盐食之,亦可;或加鸡汤作料,煨烂熏切,亦佳。”
  袁老先生的第一法,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川菜的“火爆肚头”;第二法则是我们现在的“清炖整肚”。特别是用鸡汤来炖煨肚子,完全成了当代名菜“肚包鸡”的灵感之源。
  西南地区烹调肚子,大多用来卤制或腊制下酒。而江南地区大多以肚为套,创意烹调出许多新颖别致的菜式,肚包鸡便是其中的代表。做法是:用盐、醋洗净一只猪肚,将一只去内脏洗净的子母鸡套入猪肚之中,用棉线封口,竹签扎眼放气,加料酒、盐、白醋(几滴)、糖、姜、葱、胡椒,大火烧沸,转文火慢煨四小时至肚子软烂,喝汤汤鲜,吃肉肉香。也可根据自己口味加蘸碟。
  我曾在此做法上,再加上水发干墨鱼,并且将发墨鱼的第二道水用以煨肚,“墨鱼肚包鸡”口味和营养效果倍增。由此法,我还做过“肚包鸭”,将海带丝填入鸭腹再套入肚子,和泡姜、泡萝卜一起炖,其口感可想而知。
  其实在元末明初时,江南地区已出现了“酿肚子”,是当时食用猪肚最新的方法。据元人韩奕的《易牙遗意》载:“酿肚子,用猪肚一个,治净,酿入石莲肉。洗擦苦皮,十分净白。糯米淘净,与莲肉对半,实装肚子内。用线扎紧,煮熟,压实。候冷切片。”这便是我小时候尿床吃的酿肚子的祖宗了。中医认为猪肚味甘、性温,有补虚损、健脾胃的功效,可以治虚劳羸弱、泄泻、下痢、消渴、小便频数、小儿疳积等症。
  从酿肚子到肚包鸡的创意我们不难看出,江南厨子极富想象力,并且在烹饪过程中,食材与食材(荤和素,海鲜和猪肉、和鸡肉)之间相互味进味出,达到了从形式到内容的完美统一,这方向,是川厨应该刻苦学习的。
其他文献
五味调和  《吕氏春秋·本味》: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五味调和就是通过酸、甜、苦、辛、咸五味的调和,达到饮食之美的最高境界———和。  这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美食观念,要求通过“荤素之和、性味之和、时令之和”三方面来实现“和”的调配原则,以追求最佳的口感和营养。  按季节调味  《周礼·天官》《礼记·内则》: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按季节来调味的理论实际上是以我国“
艺皆可演,烹饪也不例外。厨艺之基本,包括刀法的娴熟,火候的恰当,味道的调和,营养、色彩、温度及造型上的合理设置,等等。除此之外,作为吃客,对于厨师,我们并无苛求。“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之类,只是文人的意淫。当一个厨师以炫耀的姿态在厨房里大演技艺时,半是出于自娱,半是向下属所作的示范或示威。两者虽与厨房外面的吃客无涉,却有助于节奏感的强化,舒缓异化劳动的压抑,无论如何,皆能使吃客们间接得益。
朋友大老远地特意带了一瓶蜂蜜送给我。这瓶蜂蜜挺有意思,它的名字叫“熊猫蜂蜜”。朋友郑重强调,它来自西南大熊猫栖息地,而且包装盒的正上方还用红色字体赫然印着:不仅仅是蜂蜜。  作为一个典型的学习型消费者,在了解为什么“不仅仅是蜂蜜”之前,我需要先弄明白的问题是:大熊猫和蜂蜜,到底有什么关系?认真阅读了随货赠送的一系列“熊猫蜂蜜日记”之后,我终于把这其中的关系捋顺了,虽然论证的过程稍微有点绕。  首先
羊双肠是开封著名的小吃,是把羊血灌入羊肠子制成的。新鲜的羊血过滤后,去掉污物,加少量淀粉,灌入洗净的羊肠内,煮熟。吃时,拿一海碗,把切成片的羊双肠码在碗底,浇上老火炖好的滚烫浓香的羊肉鲜汤,撒上香菜,浇上辣椒油,还没喝,那种特殊的香味就扑鼻而来。先喝一口汤,味道浓香醇厚。喝到一半再吃一口碗底的羊双肠,滑软筋道,简直是对味蕾的一大褒奖。  我对羊双肠始终是有点儿纠结的,一方面热爱它诱人的味道,一方面
酒兴醋意盐味道。品尝之中,一线醋意和唇齿、舌头隐约纠缠,似贴非贴。因此,我把醋比作味道中的小妖精,不让你爱上,也不让你忘记。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极度美妙的东西,或者若有若无,或者若即若离。  因为这番醋意的微妙,所以,每逢做菜时需要放醋,我总是非常小心。我家厨房放调味品的柜子里,最多的就是醋瓶子。朋友们开玩笑说,我一定是个敏感和忌妒心很强的人。其实,正是我从来不敢放胆用醋,才会米
有机会在少林斋堂用餐,大家兴奋不已。接待方再三强调,里面不许说话,手机要调到静音。  齋堂光线柔和偏暗,长桌配上长条凳,一行行排列,全部纯木色,没有上过油漆。一条凳子可坐四人,每人面前摆着两个泡速食面的那种碗,一个装菜,一个装饭,一双卫生筷。等大家坐下,一位小和尚进来宣布纪律:“各位大德,这里吃饭不能说话,拿多少吃多少,碗里不能剩下一粒米饭。”  众人肃静,端坐,仿佛回到幼儿园时代。  这时,两位
煎炸后的剩油最让人烦心。扔掉舍不得;不扔,再次加热时会有致癌的油烟,炒菜品质下降。今天我来教教大家剩油、浮油该怎么处理。  剩油要避免再次高温加热冒油烟,最好是油没下锅之前,就把它的用途提前想好。  1.用来做调味油。家常凉拌菜、拌面条,可以加点葱香油、花椒油、辣椒油之类来调味。不妨在煎炸食物将近结束时,趁着油温合适,加入各种调味品,做出香喷喷的调味油来。比如,炸茄盒后,就准备好大量花椒粒,转为小
父亲过世后,我把母亲接了来.母亲带来了辣椒、豆角、包谷,还有坛子菜,当然还有茶.那辣椒里带着老家的阳光,豆角里带着老家的土壤气息,包谷里带着老家的习习山风,坛子菜里带着
在粤菜中,清蒸的技法多用于蒸制水产。水产经初步加工后,只加少量的料头避腥,利用水蒸气来致熟。怎样才能令鱼肉达到最佳的口感?秘诀在于,要选择生猛的、还在游水的鱼,在宰杀时还得将鱼放血,即从鱼的鳃部和尾部各划刀,这时的鱼还未死,放回水里,就会挣扎游动,血从伤口处流出,直到流尽;将鱼捞出,再刮鱼鳞和清除内脏。这样的处理方法,也是制作淡水魚生必经的步骤,看似有些心狠,但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放血后的鱼肉无腥
我算是会自己烧两三种小菜的人。  下厨时,所用的主料和佐味品都是靠直觉。电视烹调节目上用的半茶匙、一茶匙和三分之一汤匙串成一大串的万能容器,以及那几盎司几盎司的玻璃杯,我一看就觉得好笑。  年轻时要出国,跑到厨房去向奶妈学炒菜,她刚好在做红烧肉。  “要用多少斤猪肉?”我问。  “随便。”她回答。  “那怎么知道够不够吃?”  “不夠吃下次买多一点,吃剩了下次买少一点。”  “烧多久呢?”  “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