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性课文”的导学艺术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20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本里有一些课文,常常在写人、叙事、状物的过程中,将浓烈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间,给人以强大的精神震撼和多层面的情感熏陶。我们将这类文章称为“情感性课文”。在教学中,我们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在不断的情感堆积中丰富体验,积蓄力量,实现情感升华。笔者以《在大海中永生》一课为例,谈一谈具体做法。
  一、 蓄情,找准切入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开头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上课伊始,学生的情感处于蛰伏状态,教师如何掀起学生情感波澜,促使学生进入最佳情境?实践证明,渲染一种气氛,创设一种情境,是架起教学目标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的金桥。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让文中所写景和物、人和事、情和意,猛烈叩击学生心扉,让其丰富想象,激活思维,受到情感熏陶。
  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段导语:有一个人,他为中国带来了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他让东方之珠——香港成功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美好的事物,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可是,这样的一位伟人,在香港回归的前夕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临终前,他留下遗嘱: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邓小平,一个铭刻在亿万人民心中不朽的名字,将在大海中得到永生!(板书课题)本课例中,在学生建立对小平爷爷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用渲染的手法把学生对小平爷爷的赞美之情切入到“撒骨灰”的现实中来,使学生的心理产生强烈的“情感落差”,使学生的情弦与文本情感共振。同时,教师庄重的神态、深沉的语调,也奠定了课堂的情感基调,能感染并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 启情,挖掘着力点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道明了作者进行文学创作的内驱力及文学作品撼人心魄的内在感染力。作者在刻画人物、描摹情境时,将自己浓烈的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一字一词之中都可见全篇情感的贯注。教学中,教师应以文章的关键词句为“着力点”,指导学生理解字词的意义以及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从而以小见大,领悟整个文章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动情明理,受到感染,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播撒骨灰”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以作者表达深情的关键词为突破口,抓住“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低低”、“缓缓”、“呜咽”等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文字的情感,感悟文本的意蕴,让其“心”与作者之“意”相通,感受撒骨灰时悲痛、心碎的场面;通过积极的想象,让学生走进思维的画面,感作者所感,痛作者所痛,让人物走进自己的心灵,为下文更深层次的情感激发打下基础。
  三、 融情,巧用动情点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情感性课文的“心脏”和“灵魂”就在理解的深入处,在情感的共鸣处,在主题的升华处。巧用文章的动情点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拨动学生心灵之弦,使其和文本、作者之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意、境、情交融。因此,教师必须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把作品中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思,善于抓住那些有一定内涵的“传情之笔”进行体会,引领学生不断地靠近“情感导体”——文本形象,让学生心灵“触电”,使作品与学生的心发生共振共鸣,进入文我交融的情境之中,感同身受,更立体地感受文中的情感。
  本课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通过“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及世界各国政要对邓小平同志的高度评价,走近邓小平三起三落的人生”触摸人物精神世界,提升学生对文本人物的感知,结合必要的拓展延伸,创设朗读感悟的三个层面,感悟邓小平“光辉的一生、磨难的一生、伟大的一生”;进一步认识到邓小平的丰功伟绩、人格魅力和领袖风范,生发对这位伟人的热爱、敬仰之情;运用一咏三叹式的吟诵,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性积蓄中喷涌真情、升华情感。
  四、 移情,激活生成点
  学生内心积蓄的情感力量,大都要经过“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内化表达”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阶段。学生借助于课文文本形象产生的情感积蓄到一定的程度时,会产生思维和表达上的飞跃,实现情感的再次突破。情感性课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取向渗透在文本环境中,形成一种具有强大凝聚力、约束力的精神氛围。教学时,应结合现实生活来丰富课文的情感内容,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迁移,才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情感。如果说,教学中前一阶段的“启情、融情”是依据课文的情感纵向深化,而此时的“移情”,让学生尽情地说,尽情地写,将个人的主观情感转移到客观现实中去释放与迁移,实现情感的横向拓展。
  在教学本课中,当学生沉浸在情感的波澜里,学生情感高涨时,教师可设计说、写来释放他们的情感:“邓爷爷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浮现在我们眼前,他震撼人心的话语永远回响在我们耳边。同学们,你有什么话想对邓爷爷说吗?”“万千话语,万千情思,道不完对邓爷爷的敬仰、怀念之情,邓爷爷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同学们,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写下对小平爷爷由衷的赞颂。”让学生和文本人物对话,让二者心灵交融,让伟人的人文精神、人格魅力和风范如丰碑般矗立在学生的心灵之中,学生真情涌动,用“说”传达对伟人的爱戴,用“写”升华对伟人的崇敬,一切“尽在其言中”。
  五、 忘情,升华迁移点
  成功的阅读,读者需要内化作者的书面语言和其中的思想意义,获得情感熏陶,得到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把阅读所得的精神营养释放出来,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能量。情感性课文集中体现了社会主流文化的精神价值取向,其丰富的内涵可以净化心灵、指导言行,对小学生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教学中,在学生思维和情感跳跃、理解和体验加深时,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迁移,“忘情表达”,利用这种强大而无形、持久而稳定的精神力量激励学生,调节思想,涵养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收获精神上的力量。
  教学的尾声,在学生入境、入情、入心之际,教师可以创设“从邓小平爷爷的身上,我们得到了哪些精神的启迪?”这样的问题情境,及时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将文本形象迁移至他们的生活世界中去,引导学生由低层次的“外在情”向高层次的“内在情”转化,让学生的情感喷薄而出,达到教学的最高境界。
  情感性课文唱响的是心灵的舞曲,对于处在生理、心理发展中的小学生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作为教师,只有遵循教材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营造“情感场”,打好“情感牌”,才能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使学生在情感的不断积蓄中发展心智、陶冶情操、充盈精神世界,获得成长的力量。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尚无整体式桥台无缝桥梁抗洪性能研究的现状,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对福建永春上坂大桥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实桥的静载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模
古人讲: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官要先做人,做人要先修身。那么,作为一名现代校长,又该如何修身养气呢?笔者认为,应该去“六气”,养“六气”。  一、 去邪气,养正气  当前,一些校长邪气太重。有些校长俨然是一所学校的“霸主”,话如“圣旨”,说一不二,不可更改,做出的事情不容置疑,错误地把自己凌驾于广大师生之上;有些校长任人唯亲,呼风唤雨,八面威风,邪气十足;有些校长在重大原则和大是大非面
本文以具有少数民族典型特征的曲靖师范学院为个案,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研究少数民族新生的各方面的适应情况,并据此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角度,对少数民族新生的
基于实践共同体建立的班级博客能够满足学生和教师的自尊和归属感,学生能够感到自己和其他学生同属于一个班级团体,在进行共同的知识学习活动,遵守共同的规则,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偏好。而学生对班级博客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学生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班级博客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持续、努力的学习活动。  一、 实践共同体理论  “实践共同体”(Communities of Practice)由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材是展开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和载体。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线教师的教材观也逐步达成共识,那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的根本性变革在于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那么教师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对教材的研读,使教材真正为学生的学所用,为实现学生的真实发展服务呢?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研读教材要基于儿童的视角思考他们“需要怎样的数学学习内
为研究半整体无缝斜桥搭板在温度荷载下的受力性能,用ABAQUS软件建立了搭板的有限元模型,并依托浙江湖州贯边桥工程的实测数据校准该模型.通过改变斜交角、基层和搭板垫层类
本文根据上证综指逐日数据,基于分形理论,采用R/S估计Hurst指数验证在2014年1月~2016年3月与2005年1月~2010年12月时间段内上证综指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在分界点前,Hurst指数
建一所快乐学校,让师生快乐成长,是笔者的教育理想。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在学校的办学历程中,坚持“让每一个师生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立足实际,开展“农娃乐”特色教育,深入研究农家文化,开发优秀农家文化的教育价值,以“一院一园”呈现农家韵致,传承农家文化,弘扬农家文化精神,让农家娃学农、知农、爱农、品农,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  一、 “一院一园”,呈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怪现象:教过的课文,学生已经读过一遍又一遍,甚至都能背得滚瓜烂熟了,可是文中应该理解的东西却没有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现象?当我们蹲下身子用心观察孩子们的世界,便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世界及由此形成的个性气质和独特情怀。只有着眼于学生成长的内在动机的唤醒,使阅读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一种活动,才能使学生走入文本,进入一个充实精神
以三坐标测量机为基本分析对象,结合总体最小二乘法和最小截平方算法处理测量数据,研究其直线度误差的评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包含粗大误差和随机误差的三坐标测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