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0年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中7Be和210Pb放射性活度浓度监测与分析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监测与分析2017—2020年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中7Be和210Pb放射性活度浓度变化情况,为有效防治空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大流量空气气溶胶采样器(SnowWhite)采集气溶胶样品1 074份,其中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分别采集275、266、262和271份。使用低本底高纯锗伽马谱仪(ORTEC)分析气溶胶样品中7Be和210Pb放射性活度浓度。

结果

2017—2020年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中7Be放射性活度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56~14.84 mBq/m3,平均值为6.84 mBq/m3210Pb放射性活度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01~9.37 mBq/m3,平均值为3.19 mBq/m3。2017—2020年北京大气气溶胶7Be和210Pb放射性活度浓度在春、夏、秋、冬四季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66、93.93,P<0.05),其中7Be放射性活度浓度春季最高,秋季次之,夏季和冬季最低,210Pb放射性活度浓度由高到低分别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结论

2017—2020年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中7Be和210Pb放射性活度浓度处于正常涨落水平范围内。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相比于标准护理方法,以药用蜂蜜为敷料能否缩短PICU患儿1~3期压力性损伤的愈合时间。设计多中心开放式平行分组随机对照试验。场所和研究持续时间三级医院PICU,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对象纳入发生压力损伤(1~3期)且年龄在2个月~17岁的危重症患儿;排除使用两种以上正性肌力药物、有急性伤口感染征象、伤口直径>5 cm或已知对蜂蜜过敏的患儿。干预措施将患儿随机分为药用蜂蜜敷料组或标
目的综合分析论述PICUs质量改进(quality improvement,QI)的文献,评价现有研究质量。数据来源本文检索了2020年5~6月间PubMed、Cumulative Index to 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和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databases这几个
目的抗凝是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患儿的关键治疗。然而,监测抗凝的理想策略仍不清楚。本文旨在评估实验室抗凝监测指标在儿科ECMO中的应用。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场所四级学术型儿童医院。对象2010至2016年在非心脏PICU中插管行ECMO的儿童。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从企业数据库中提取人口统计学数据、实验室结果和肝素
病史摘要患儿,女性,13岁,因"精神异常及运动障碍1个月余,抽搐2次"入院。患儿既往体健,12岁初潮。1个多月前升入初中,参加军训后无力,精神萎靡。此后出现精神异常、间歇性意识障碍、运动障碍、抽搐发作等,间断低热20 d,智力运动倒退,有时胡言乱语,烦躁,偶可说短句或单字,无主动交流,不能独走、独坐。外院疑诊"免疫性脑炎",给予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阿昔洛韦、抗生素等治疗无效。症状体征生命体征平稳
病史摘要患儿,男性,3岁11个月,因"发现生长速度缓慢3年余"门诊就诊。患儿生后身高、体重增长缓慢,身高平均5~7 cm/年,体重增长更慢。患儿平素无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听觉嗅觉障碍等不适,平素睡眠胃纳可。按时预防接种。患儿系G3P2,孕37周剖宫产,出生体重1.8 kg,2岁会走,3岁左右走路稳,能简单说话,口齿不清晰。母亲孕期体健,母亲孕24周左右行四维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偏小,羊水少,行羊水穿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26岁,主因"突发左耳听力下降伴眩晕4 d"于2020年1月13日入院。患者4 d前熬夜后出现突发左耳听力下降,伴眩晕,眩晕持续时间长,约3~4 h,伴持续性左耳耳鸣,耳鸣为"嗡嗡"声,伴左耳耳闷、左侧头痛及眼眶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耳痛及耳流脓,无口角歪斜,无意识丧失,无畏光畏声等表现。后眩晕好转,仍有头晕,伴走路不稳感,伴膝关节疼痛感。患者因听力无好转,1天前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10岁,因"进行性肢体无力8年"就诊。 8年前学走路即发觉步态异常,不能跑步,双下肢无力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双侧足下垂,下蹲后难以站起,体育成绩差,1年前始出现双手活动不灵活,不能提重物,无肢体麻木、疼痛,无言语含糊、吞咽困难。二便正常。9年半前始发现双耳聋,并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双眼视力下降,发育慢,无特殊用药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有1哥哥自幼耳聋、步态异常,7岁时意外死亡,3个姐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40岁,因"渐进性手抖、头抖、步态不稳20年"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成年早期渐出现双手、双下肢不自主抖动及右下肢僵硬感,动作笨拙,精细动作欠协调。症状缓慢加重,逐渐出现头部不自主抖动,伴有发作性头颈部向右扭转、颈部僵硬感,步态。症状体征神清,精神可,言语略欠清,伴有颤音,步态蹒跚,步基宽、步幅不等,走直线不能,行走时头颈部略右偏,左肩略高于右肩,躯干向右侧轻度扭转
目的分析125I放射性粒子单纯植入治疗腮腺区复发性腺样囊性癌的靶区设计方法及剂量学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收治的行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植入治疗的25例复发性腮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靶区设计及剂量学参数。术前结合腺样囊性癌病理学特点对不同复发部位设计靶区范围,处方剂量为100~120 Gy,术后验证靶区范围与剂量学参数。随访统计局部控制情况及放疗相关不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0—2018年间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PVPI)或开放手术治疗的114例脊柱转移癌患者资料,应用倾向得分匹配分析得到32例PVPI组与32例开放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Tomita评分、修正Tokuhashi评分、脊髓损伤分级(Frankel)、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SIN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状态评分(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