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26岁,主因"突发左耳听力下降伴眩晕4 d"于2020年1月13日入院。患者4 d前熬夜后出现突发左耳听力下降,伴眩晕,眩晕持续时间长,约3~4 h,伴持续性左耳耳鸣,耳鸣为"嗡嗡"声,伴左耳耳闷、左侧头痛及眼眶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耳痛及耳流脓,无口角歪斜,无意识丧失,无畏光畏声等表现。后眩晕好转,仍有头晕,伴走路不稳感,伴膝关节疼痛感。患者因听力无好转,1天前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喉科 10005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26岁,主因"突发左耳听力下降伴眩晕4 d"于2020年1月13日入院。患者4 d前熬夜后出现突发左耳听力下降,伴眩晕,眩晕持续时间长,约3~4 h,伴持续性左耳耳鸣,耳鸣为"嗡嗡"声,伴左耳耳闷、左侧头痛及眼眶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耳痛及耳流脓,无口角歪斜,无意识丧失,无畏光畏声等表现。后眩晕好转,仍有头晕,伴走路不稳感,伴膝关节疼痛感。患者因听力无好转,1天前就诊于我院我科门诊,门诊查纯音测听示左耳各频率均引不出,右耳AC PTA 72 dB。遂以"突发性聋"收入院进一步输液治疗。
症状体征生命体征平稳。双侧耳廓无畸形,双侧耳廓无牵拉痛,双侧耳屏无压痛,双侧外耳道无狭窄,无耵聍,双侧鼓膜完整标志清。双侧乳突区无皮肤红肿及压痛,未见耳部异物、肿瘤、息肉等。鼻及咽喉专科查体未见异常。面部和四肢可见弥漫的红色皮疹,微隆起于皮肤,边界清楚,颜色均匀.
诊断方法左耳突聋伴眩晕、左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右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结缔组织病、中期引产术后、烫伤植皮术后。根据遗传性听力损失基因检测结果,诊断为隐热蛋白相关周期综合征(cryopyrin-associated periodic syndrome, CAPS)中的一种类型Muckle-Wells综合征(Muckle-Wells syndrome, MWS)。
治疗方法入院后予"激素(甲泼尼龙40 mg)、金纳多、凯时、巴曲酶"输液治疗方案,及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
临床转归治疗3 d后,患者自觉眩晕明显好转,但听力无改善。考虑患者口服激素仍出现此次突发性聋,征求患者知情同意并完善风湿免疫科会诊,将治疗方案中甲泼尼龙改为80 mg,并停用口服激素。同时,遵风湿免疫科会诊意见,完善ESR、CRP、Ig+补体、ANA谱、ANCA等检查。该患者输液7天后复查听力,左耳无好转。在明确诊断后,我们对该患者进行了疾病的健康指导,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该患者的听力,我们对患者进行了左侧人工蜗植入术。患者术后1个月顺利开机并进行调机,开机当日患者单用CI能够听到声音但无法分辨清楚言语,随着语言康复的进行逐渐进步。联合风湿免疫科医生的意见,予患者阿达木单抗试验治疗。使用阿达木单抗3次后炎症指标控制不佳,遂改用托珠单抗+美卓乐+硫唑嘌呤。采用托珠单抗治疗后,患者诉皮疹好转,基本无反复发作。关节疼痛基本缓解,炎性因子指标也逐渐恢复。
适合阅读人群耳鼻喉科;风湿免疫科
其他文献
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机体免疫调控密切相关,免疫代谢是近年来脓毒症免疫干预的研究热点。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机体代谢调控的经典信号通路,参与中性粒细胞趋化性、巨噬细胞极化、自然杀伤性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发育分化、T细胞发育及功能调节,
目的了解相比于标准护理方法,以药用蜂蜜为敷料能否缩短PICU患儿1~3期压力性损伤的愈合时间。设计多中心开放式平行分组随机对照试验。场所和研究持续时间三级医院PICU,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对象纳入发生压力损伤(1~3期)且年龄在2个月~17岁的危重症患儿;排除使用两种以上正性肌力药物、有急性伤口感染征象、伤口直径>5 cm或已知对蜂蜜过敏的患儿。干预措施将患儿随机分为药用蜂蜜敷料组或标
目的综合分析论述PICUs质量改进(quality improvement,QI)的文献,评价现有研究质量。数据来源本文检索了2020年5~6月间PubMed、Cumulative Index to 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和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databases这几个
目的抗凝是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患儿的关键治疗。然而,监测抗凝的理想策略仍不清楚。本文旨在评估实验室抗凝监测指标在儿科ECMO中的应用。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场所四级学术型儿童医院。对象2010至2016年在非心脏PICU中插管行ECMO的儿童。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从企业数据库中提取人口统计学数据、实验室结果和肝素
病史摘要患儿,女性,13岁,因"精神异常及运动障碍1个月余,抽搐2次"入院。患儿既往体健,12岁初潮。1个多月前升入初中,参加军训后无力,精神萎靡。此后出现精神异常、间歇性意识障碍、运动障碍、抽搐发作等,间断低热20 d,智力运动倒退,有时胡言乱语,烦躁,偶可说短句或单字,无主动交流,不能独走、独坐。外院疑诊"免疫性脑炎",给予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阿昔洛韦、抗生素等治疗无效。症状体征生命体征平稳
病史摘要患儿,男性,3岁11个月,因"发现生长速度缓慢3年余"门诊就诊。患儿生后身高、体重增长缓慢,身高平均5~7 cm/年,体重增长更慢。患儿平素无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听觉嗅觉障碍等不适,平素睡眠胃纳可。按时预防接种。患儿系G3P2,孕37周剖宫产,出生体重1.8 kg,2岁会走,3岁左右走路稳,能简单说话,口齿不清晰。母亲孕期体健,母亲孕24周左右行四维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偏小,羊水少,行羊水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