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砼施工技术探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jy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高性能砼设计要求、试配、拌制要求、施工方法、质量保证措施等方面,介绍了高强砼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高性能砼;施工技术;控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design requirements, test with mixing requirements, construction methods, quality assurance measures, high-strength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trol
  
  中圖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高性能混凝土为一种能满足特殊性能和特殊用途的混凝土,仅采用常规材料、普通拌和、浇筑和养护等措施达不到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而是必须通过提高浇筑、捣实的方法来提高混凝土的长期力学性能、初期强度、刚度和体积稳定性以及延长其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寿命。高性能混凝土往往被人们将其与高强度混凝土联系起来,其实质高性能混凝土不仅仅是高强度,而且具有相当高的刚度、弹性模量和耐久性,普遍混凝土不能长久作用,如许多混凝土车路在不该开裂的地方开裂或者由于冰冻和融化而剥落;许多桥面遭受严重破坏;许多混凝土桥梁在地震中倒塌。因此,只有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才有可能避免这些不该发生的事故。
  1高性能砼质量保证措施
  1.1高性能砼在试配与施工前,各方应共同制定文件,规定质量控制措施,并明确专人监督实施情况;
  1.2合理布置泵管和安放泵车,泵送前用同砼配比的去石子砂浆润管,正确启动泵车,检查泵管连接、支撑是否牢固等;
   1.3施工时采用泵送砼,为保证砼连续浇注,要求在技术和生产组织上保证砼供应、输送和浇注的各环节效率协调一致,保证泵送工作连续进行。
  1.4收集施工过程中砼的性能数据,以帮助调整、改进设计配比和监督砼拌合生产过程。
  1.5针对商品砼站运距较远且地处交通复杂地带,为了解决C60级砼坍落度损失的问题(特别是高温季节尤为突出),保证砼正常施工,采取部分泵送剂在现场二次掺加的方案,现场二次掺用的泵送剂必须配成溶液使用,二次掺用量根据试验确定。
  1.6砼出站运送至现场卸料完毕的时间、试块的制取、养护和试验严格按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
  2 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设计要点分析
   2.1 应该根据工程的使用功能与混凝土结构周围环境的具体情况设计混凝土的目标性能。要求混凝土具有全面的高性能是不科学的。这不仅在技术上难以达到,而且也要造成资源上的极大浪费。
  2.2 采用低水胶比,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增强硬化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能,减少硬化混凝土的收缩裂缝。水胶比较大时,混凝土中会留下较多的毛细孔,增加硬化混凝土的收缩。
  2.3 掺加足量的矿物细掺料。使用矿物细掺料是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一个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抑制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的危害。吴中伟教授认为,矿物细掺料是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之一,它起着根本改变常规混凝土性能的作用。在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掺入部分活性矿物细掺料可以促进水泥水化生成物的进一步转化。改善硬化混凝土的孔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能。应该注意,矿物细掺料的使用不是简单的对水泥的代替。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矿物细掺料的品种与掺量。研究表明,将两种以上的矿物细掺料复合使用时,其综合效果优于其分别单独使用的总和,这就是所谓的超叠加效应。
  2.4 掺加高效外加剂。高效外加剂是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必备材料。正是由于高效外加剂的发展才使高性能混凝土的制造成为可能。现在已经有了制造各种高性能混凝土的系列外加剂,虽然他们的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超叠加效应也存在于外加剂与外加剂的复合使用以及外加剂与矿物细掺料的复合使用中。将两种奈系高效减水剂按照一定的比例复合使用,可以使复合后的产品的各组分间的作用相互调节,从而达到发挥其各自的优势的目的,其综合效果超过两种外加剂单独使用的效果的总和,应该通过试验,找出最佳匹配材料与最佳匹配比例。
  2.5 除非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较高,否则不要使用高标号水泥;除非有特殊的需要,否则应该避免使用早强水泥。
  2.6 在连续浇注的混凝土结构中,必须保证混凝土具有相同的塌落度。当混凝土的塌落度不同时,混凝土在硬化过程这产生的收缩也不同,两种不同塌落度的混凝土之间容易产生较大的收缩裂缝。
  2.7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结构形式以赋予混凝土最佳的性能。例如钢纤维增强混凝土、杜拉纤维增强混凝土、钢管混凝土等。
  3 施工过程的管理和后期养护
  3.1 砼的配制与搅拌
  在砼生产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原材料的计量偏差,砼拌合物应采用自动计量装置,水泥。水掺合料、外加剂的称量误差在±1%之间,骨料控制在±2%左右。对集料的含水率的检测,每以工作班不少于3次,如有异常情况要重新检验。按照实测含水率调整用水量、粗、洗、细骨料用量。砼搅拌时的水泥温度:南方不宜高于60℃,北方不宜高于50℃,且不宜低于10℃。
  在开工之初,应对所选用水泥、砂、碎石、掺合料、外加剂等原材料制作抗冻融循环、抗渗性、抗氯离子渗透性、抗裂性、抗钢筋锈蚀和抗碱-骨料反应的耐久性试件各一组,进行耐久性试验。砼拌合物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强制式搅拌机1000最短搅拌时间至少2min。砼拌合物应随时进行塌落度、含气量、泌水率、入模温度等进行检测。
  3.2 砼运输
  砼的运输能力应该满足施工需要,使浇筑工作不间断,保持均匀性,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否则,要对砼拌合物进行二次快速搅拌。严禁在运输过程中向砼拌合物加水。
  3.3砼浇筑
  对大方量砼浇筑,应事先制定浇筑方案。砼入模前,应采用试验设备测定砼的温度、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坍落度损失率等工作性能。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或配合比要求的砼方可入模浇筑。入模温度一般控制在5℃~25℃之间。砼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应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辅助输送砼,保证砼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砼浇筑过程当中应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间歇时间不得大于90min,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新浇筑砼温度与邻接的已硬化砼温度不得大于15℃。砼搅拌、运输及浇筑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砼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砼应连续浇筑,并在底层砼初凝之前将上一层砼浇筑完毕,上下层应不少于1.5m。
  3.4 砼振捣
  可采用插入式振捣棒,附着式平板振捣器,表面平板振捣器等振捣设备。振捣时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砼时,每一振捣时间应以砼表面呈现浮浆且均匀平整、不再出现大量的气泡和不再有显着沉降为准。一般不会超过30s,避免过振。若需要变换振捣位置时,应首先竖向缓慢将振捣器拔出,然后将振捣器移至新位置,不的将振捣器放在拌合物中平拖。
  3.5 砼的养护
  砼浇筑成型后水泥硬化还需要一定数量的水分,一般砼浇筑完后,天然空气相对湿度较低砼中水分容易蒸发,应尽快洒水养护,抗渗要求的砼赢不少于14d。当气温低于5℃时, 不得洒水,应覆盖保温。在任意时间内,砼养护水的温度要小于砼表面温度,之间温差不得大于15℃。砼养护期间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砼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剧烈变化。养护期间砼的内部与表层、表层和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大于20℃。砼养护期间应对有代表性的砼结构进行温度控制,采取同条件养护记录。防止砼受温、湿度的侵蚀,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砼达到预期的强度和抗裂能力。
  4结束语
  十多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该项研究与开发应用,使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原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工作性、结构性能以至应用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家辉.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现状及其前景[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0.
  [2]郑建岚.现代混凝土结构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教学将如何进行,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现就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问“问题”提出一点自己的见解.高中物理教学离
随着H-Hopf代数理论发展的日益完善,它已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体系,它与数学的许多其它领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在图论、数学物理、离散数学等学科中的应用日趋广泛.近二十多年来,用图
我国今社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日益完善,也随之拉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向前迈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表现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更新的方面。随着施工技
期刊
三维流形组合拓扑理论是低维拓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Heegaard分解来研究三维流形是三维流形拓扑中的重要方法之一.Casson和Gordon在1987年引入了弱可约的Heegaard分解的思
为了研究不同基本苗机插对中稻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共设6个不同基本苗机插处理,分别为A(每穴2苗)、B(每穴3苗)、C(每穴4苗)、D(每穴5苗)、E(每穴6苗)、F(每穴7苗)。结果表明
图的连通性在图论的研究领域中是很重要的,它们对图论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k-可收缩边是研究连通图的构造的强有力工具,在使用归纳证明连通图的性质也起着重要作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大直径不等厚超长钢管桩现场制作工艺及操作要点。采用合理的制造装备进行现场钢管桩组装、焊接、涂装,有效地控制了超长钢管桩的尺寸偏差、焊接变形,供此类工程施工参考。  关键词: 超长;钢管桩;現场;制作;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large-diameter ranging from thick long steel pipe pil
期刊
摘要:房建工程采用预应力施工较少。本项目承建的芜湖海螺大厦裙楼为框架结构,二层楼面至屋面设计有大跨度预应力梁。我们使用的预应力技术包括:预应力的成孔工艺、钢筋的成型工艺、穿筋预锚工艺、张拉锚固工艺以及灌浆工艺等。该技术有其较明显的结构优越性及其社会技术经济效益。  关键词:大跨度;预应力;施工技术  Abstract: Housing construction in progress less p
期刊
朗读能力属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基本范畴,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形式之一。因此,小学阶段应该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本文提出要在朗读之前:强化目标意识,让学生有追求的
“生活即教育”倡导者、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知识就是经验,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建立在对学习者有意义的、直接的、具体的经验之上。”这种“在做中学”的体验式学习,是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