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n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将新教材、小学生的发展特点、现代教育的要求等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并帮助他们积累各种写作素材,以此提升其写作水平。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可供小学生写作的素材也相当有限,再加上学生们的见识和阅历十分缺乏,以致学生的写作思维难以有效发展,在写作时往往不得其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成效的消极因素,并提出了改善写作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为了改善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们首先要善于反思和总结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其整理归类,之后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改进方法,并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同时借鉴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来为学生设计合理、科学的写作教学流程,使其在掌握各种写作知识的前提下,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素材,在作文中不断创新思路和角度,由此来提高写作教学的整体水平,确保语文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影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成效的消极因素
  (一)小学生本身对于写作的兴趣不浓
  很多农村的小学生出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作文课十分排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不愿意在写作学习方面下功夫,常常需要家长督促和教师逼迫才能完成一篇质量不高的习作。学生对写作的不感兴趣使得作文教学工作的质量一直难以提升,一方面没有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极为不利。
  (二)学生在写作中没有丰富的素材资料
  由于地区发展的劣势,使得小学生们大多只能在当地活动,外出参观、游玩的经历少之又少,面对那些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写作主题,农村学生们常常会出现无话可写的情况,以致作文中经常会有雷同的情节、相似的观点,甚至有些同学只能依靠杜撰来完成一篇习作。素材的缺乏给作文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语文教师不能一味让学生凭借想象去补充各种写作的事例,学生们也不可能总是依靠虚构来完成各种写作活动,严重阻碍了农村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作文教学的形式单调、老套
  很多农村教师的作文教学手段都是一样的,一般先让学生围绕相关的写作话题进行讨论,说一说自己的经历,再让他们站起来发言,互相分享和交流,然后给学生念几篇范文,让他们思考和分析,最后让学生打草稿,经过修改之后就誊写。在这样单一又枯燥的教学流程中,小学生的作品大多会沿用范文的格式和事例,完全没有创新性和个人观点,其写作思维和想象能力都受到了禁锢,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作文教学的质量,也不利于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发展。
  (四)教师没有教会学生写作的技巧
  在新时期的教育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在农村小学,教师们仍旧侧重于个人的“教”,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致小学生在作文课上只知套用模板来完成习作,却不知如何从个人的生活实际出发来挖掘习作的关键点。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本身所掌握的写作技巧是相当有限的,不仅不会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切入点,作文中也完全无章可循,写作思路与结构往往处于混乱的状态。
  (五)常规的写作训练力度不够
  作文和阅读一样,应当是学生学习语文学科时的常规训练活动。但是在农村的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将写作当成了每周一次的活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仍然是分开进行的,小学生真正受到写作训练的机会较低,基本的写作练习量完全达不到正常的作文教学的要求,写作的质量也就相应无法提升,严重影响了作文教学的效果。
  二、提高农村小学写作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融入作文教学
  1.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素材
  在课内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让学生将文中写景、写人的优美语句积累下来,还可以让他们将一些成语、典故、歇后语等记录在自己的积累本上,用此种方法帮助学生从课内获得更多的写作材料,同时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以提升。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语文教师鼓励学生共享资源,将自己的课外书带到学校和其他同学交换,由此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其阅读量,并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读的文章或书籍制作读书卡片、做读书笔记,不断增加个人的写作材料储备,并定期阅读和背诵自己积累的各种素材,以备不时之需。
  2.通过阅读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通过阅读学习,语文老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形式,要求学生进行扩缩写、改写、仿写或续写等,以此来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激发其想象和理解应用能力,在日积月累中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学习古诗文时,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诗文含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扩写,形成一个小故事或是一个简单的情景剧,然后要求学生选择讲解或表演的形式来还原自己的作品内容;学习神话或寓言故事时,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为其补充或续写情节,让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找到一个落脚点。经过长时间、高频次的写作训练,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会不断进步。
  3.引导学生分析阅读文本,掌握相关写作技巧
  课内阅读文章是小学生学习写作技巧的最佳途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立足阅读文本,引导小学生对作者的写作角度、手法、文章结构等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特定情节中融入环境描写的妙处,为其展示多种表现手法用于文章中的突出优势,让其明白一字、一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作用等,学会在写作中推敲和构思。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小学生会掌握相关修辞手法的正确使用方法,也会尝试用一些新奇的思路和写作角度来完成个人的作文。
  (二)以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写作思维
  語文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丰富其语文学习体验的重要平台,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小学生能够收获更多的个人感悟,自身的经历和见识也会不断增加。农村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的环境资源优势,带领学生到户外去,一起闭着眼睛感受鸟鸣虫叫带来的喜悦感,去体会在野外烧水做饭像“过家家”一样的乐趣,并让学生充分感知泥土的芬芳、花朵树木的生机等。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也让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满足,在创作时更加具有新意。
  (三)丰富作文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作文课上,语文教师要适当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并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参与各种活动。围绕某一写作主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新闻播报的形式来讲解个人的见闻,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的形式来展现相关的事件或场景等。在之后的作文评选活动中,教师也要让学生切身体会评作文的感受,通过写评语、提建议等形式帮助他人和自己完善写作的方法。
  三、结语
  写作是学生学习语文时必须接触和掌握的一项技能,也是学生自身语言综合能力的体现,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开展写作教学活动,不仅关系着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终成效,也在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身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因势利导,综合考虑小学生的发展目标和作文教学的实际,善于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优势来打造高效、有趣的作文课堂,并将写作教学与日常的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汉东.浅议农村小学作文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2(6).
  [2]吴楠楠.浅议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A]\\2017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
  [3]李玉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A]\\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 北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2011年版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主要谈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发
笔者使用呼吸机成功抢救了19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导致呼吸衰竭病人,除一例自动出院,18例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文章对呼吸机的使用及抢救护理做了详细的说明.
会议
【摘要】作文,长期以来就占据了语文试卷的近半壁江山,作文教学自然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如今的作文教学处境是:学生写作比较被动,兴趣不大,甚至望而生畏。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这样的被动写作现状应该想办法支招。本文从活用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生活实践、强调主动积极阅读等方面探讨,试图调整传统教学方式,改变写作固定思维模式,从而使学生写作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
语文教学要兼顾学生的学习特征,选择一些语言知识相对浅显、文章发展层次清晰、阅读主题比较集中的文体开展群文阅读,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的语言
【摘要】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发现,许多的高中生乃至部分语文教师也对这种碎片化的快速阅读青睐有加。但是,这种貌似高效的“碎片化阅读”带给我们语文教学的伤害却是深远的。这些支离破碎、似是而非的所谓“精华”,往往是“残羹剩饭”,营养少之又少。和碎片化阅读相比,深入的“整体阅读”无疑能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更加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整体阅读;语文教学;有益帮助  【中图分类号】G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