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药院校推进通识教育的几点思考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r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医药院校推进通识教育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文件精神?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复合型高素质医药人才的必然要求。加强通识教育要树立通识理念,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通识教育,以文化育人推进通识。
  关键词:通识教育;医药院校;意义;措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终身学习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通识教育?穴general education?雪是指对所有大学生普遍进行的共同内容的教育,目的是要将受教育者作为一个具有主体性的完整的人而施以的全面教育,使受教育者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与心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并能够在自身和谐的基础上寻求与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共存。这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高度契合,因此,笔者认为高等院校要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通识教育。高等医药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医药体制模式的转变以及医患关系的现状,医药领域对高素质综合性医药人才的呼唤尤为强烈。作为高等医药院校,不仅担负着对学生传授医药知识的责任,更应肩负起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的重任。基于医药院校通识教育弱化的现实,促使我们对医药院校推进通识教育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一、加强高等医药院校学生通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医药院校在办学思想上强调培养专门人才,强调对学生进行医药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全面素质教育,其根源在于对教育的本质,教育的价值观存在不正确、不全面的看法,没有立足于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没有把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教育和培养统一起来。这与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和时代的迫切需要不相符合。在知识经济时代,倡导通识教育,特别是加强医药院校的通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复合型高素质医药人才的必然要求。
  ?穴一?雪加强医药院校学生通识教育,是适应现代医药体制改革的需要
  医药是以人、人的生命、人的健康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学科,比其它科学更加强调人性关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医药体制模式逐步转变,高校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人才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这些变化对医药院校学生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标准,作为医药院校学生,不仅要具有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有厚重的人文修养,要高度关注患者的心理、情感及生活质量。加强通识教育,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升医药院校学生的道德伦理、人际沟通等能力,提高现代医药服务水平,有利于适应医药模式的转变,有助于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穴二?雪加强医药院校学生通识教育,是防范医患纠纷的需要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促使我们对新形势下医患人文价值进行重新认识与思考。目前医院和医生受到医疗纠纷的困扰,某种程度上是为我们过去和现在违背医学人文精神的不当行为付出代价。面对日益增多的医患纠纷,人文关怀应该是化解医患矛盾的最好办法。各种医患矛盾日益凸显,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医药院校学生培养体系缺乏具有人文关怀的通识教育。医药院校学生大多是从应试教育中走过来的,对当前医疗卫生领域出现的问题常常表现出无所适从。医药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通识教育,增强医患关系意识,提高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他们才能有效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妥善解决医疗纠纷,避免医患矛盾激化,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穴三?雪加强医药院校学生通识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我国正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把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视和对民生的关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积极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药卫生保健制度,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购药贵”的问题。这就对医药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本质上讲,医德所要求的具体内容与通识教育的内容也是一致的,这种现实的要求使医药教育要加强学生通识教育,打好职业道德的基础,促进科学教育与通识教育相互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尊重人类、尊重生命、有爱心和高尚职业道德的人类健康守护者。
  二、加强医药院校学生通识教育的主要措施
  ?穴一?雪树立通识教育的理念
  树立科学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相互统一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是引导者,引路人。在教育工作中,他们的观念会对学生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医药院校教育者首先应对医药学科有正确的认识。医药学不仅仅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传统文化科学,它是两者的融合统一。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医药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的陈旧观念,真正实现以学科科际整合和交融为导向的通识教育,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育工作中,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学会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关爱生命,理解社会,成长成“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穴二?雪在医药专业课教学中融入通识教育
  医药院校的素质教育、医药的基础教育、临床教育是医药教育的“三大支柱”。医学院校必须在医药专业课教学中融入通识教育,构建专业院校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具体来讲,通识教育课程应包括五个模块:一是功能性的通识课程。主要指国家规定的公共必修课,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等。二是综合性的通识课程。主要指跨学科领域或同一学科领域包括许多主题的综合性科目。如国学原典导读、科学与文化、心理与人生、学习与成才和安全与健康等。三是分配性的通识课程。此类课程是由学生根据学校所设定的必修的通识教育学分并按兴趣自由选修的科目。课程的开设依学校资源的状况、社会需要、学生需要与兴趣而定。四是专题性的通识课程。它以主题学习的方式进行,以不需要学生预先修习系统性专业知识为前提,既可以是反映学科新成果、新趋势和新信息的学术讲座,也可以是专题讨论、辩论和学术沙龙等。五是体验性的通识课程。这类课程主要通过生活体验和环境熏陶来进行,是开展通识教育的最佳路径。如可通过社会调查、临床实践、社区服务等形式培养和塑造“全人”。
  ?穴三?雪以文化育人推进通识
  良好的校园文化属于大学通识教育的隐性课程,是实施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养成学生的"通识"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潘懋元先生认为:"一般说,通过校园文化所形成的素质,往往更为深刻与牢固,影响及于终身。"因此,高等医药院校推进通识教育,必须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以文化熏陶实现文化育人的功能。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发挥"一个主体"的作用,实施"两项举措"。"一个主体"是指领导、教师、学生和全校广大教育工作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全校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和社团的积极作用。"两项举措"是指:?穴1?雪积极倡导和着力进行学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用心建造、设计与布置具备传统医药文化校园景观和校舍建筑,使校园成为通识教育的优良场所,给学生心灵一种高尚文化熏陶;?穴2?雪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以师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人文与科学讲座、文化艺术节、科技宣传月、课外阅读与读书讨论等,丰富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思想。
其他文献
<正>2015年12月12—13日,由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气象科技史专业委员会(筹)主办的第2届气象科技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召
第12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eein China,ICHSC)于2010年6月26—30日在北京顺利召开(封三)。本届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
中国政府目前正在制定的2011至2020年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将重点解决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提高贫困人口的能力问题。这是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副司长刘书文12月14披露
教育的现代化与幼儿发展的需要,对幼儿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变传统的幼儿园教学管理思想与观念,提升幼儿园教学管理能力势在必行。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转变理念
数字电视是指从节目的采集、制作和编辑到信号的发射、传输、用户端接收的全过程都使用数字化技术的全新电视系统.数字电视具有高品质画面、震撼音响等效果。它在普通的电视频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高年级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各科内容提供了文字基础。所以,我们教师在教授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培
语文课堂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由于有不少语文教师对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特点不够明晰,故而要么因循守旧,要么娇
摘要:通过在汽车检测信息管理中应用网络技术,很多管理工作的实施,都可以按照预期设想来完成,各项工作的实践基本上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以后,应继续在汽车检测信息管理方面,不断地加深探讨,促使多项工作的进行,能够从全局角度来出发,为将来的工作进步,努力奠定坚实的基础。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网络技术与汽车检测信息管理的结合,能够创造出更高的价值,推动产业的积极调整。  关键词:网络技术;汽车检测;信息管理;
只要你觉得自己的镜头感良好.面容和身材姣好,你就可能成为全城女孩中的幸运儿,获得知名摄影机构、专业发型工作室、造型公司进行的全方位包装,成为全城最惹眼的她时代女孩,
1919 ~ 1927年,美国医生霍奇斯在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工作,是首任科主任,建立了X线诊断工作规范和X线检查制度,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新型X线机.同时还帮助中国各地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