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贮诗情画意的荷塘月色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MM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蕴涵着作者丰厚的艺术修养,体现了作者表达技巧的高超,如无平不陂的开篇技巧,细针密线式的描写手法,善于变换的描写角度,以景寓情的抒情方式等。
  一、开篇技巧——无平不陂
  由标题性质看,《荷塘月色》为写景散文,即借景抒情散文。然而在开头时,朱自清并没有急于描写“荷塘”之景,描述“月色”之色,却是先表述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乍看之下,这岂不是跑题?其实不然,这正好是作者创作的高明与独特之处,符合“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一创作技巧。
  在写景文章中,若动笔就写景,尽管直入主题,却难免平板无波;而倘若长篇大论地抒发情感,那么易于偏离写景主题。于是则出现了写作难题:不但要让文章看起来不平板,而且也要切近主题。那么该如何有效处理这两者关系?对此,朱自清则进行了巧妙处理,开头只一句抒情语,再向有关“荷塘月色”的内容转入。这一手法独具匠心,有顿笔藏锋之妙——欲右却先往左顿笔,使画面更具美感,不平淡。同样,在文章中,这一“无平不陂”的写作技巧,使篇章更有摇曳多姿之感,平添曲折之美,更具生动、形象之感。就如《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标题应描写“小屋”,而作者在开笔上先描述“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由山写出,然后再绕回至正题。这样,不但突出了小屋的位置,也奠定了写景的基调,巧妙地点破标题。因此,在《荷塘月色》一文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抒情语句在内容上为全文奠定了低沉的感情基调。
  二、行文技巧——细针密线
  在《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不但描写了荷塘,也描写了月色,月色为荷塘之月色,荷塘为月光下之荷塘,于是巧妙地将荷塘与月色描写有机融合,展现了幽静、朦胧、优雅之美。在荷塘之中,物象只有水与荷,仔细划分,也只有“流水”、“清香”、“白花”、“叶子”等,而朱自清却能妙笔生花,描绘出荷塘之美景,这既归于作者细腻观察,又归于作者高超行文技巧。
  如在第四段中,开头描写道:“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由内容上看,这应是描写叶子,而作者却通过“荷塘”而巧妙引出。在文章中,“荷塘”一词,承接第一、第二段,同时也直接地揭示题目;然后从“荷塘”引出 “叶子”, 线索非常分明,文脉十分贯通,将“形散而神不散”发挥得淋漓尽致,使篇章意脉通贯,承接自然巧妙。对于这一写法,可称其为“织毛衣法”, 一针数线,细针密线。
  在第五段中,描写的是荷塘上的月色。“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月光静静,青雾薄薄,云淡淡似笼着轻纱的花与叶子,月影、树影,处处展现了宁静与幽雅,使荷塘、月色水乳交融。
  当然,荷塘的美丽也需周边环境加以衬托,因此,在文章的第六段中,生动地描写了荷塘四周之景色。这样,通过一针数线,细针密线,写出了荷塘之景,月下之景,为读者营造出幽美、朦胧之意境,带来美之享受。
  三、描写视角——善于变换
  对于同一景物,采取不同视角描写,给观赏者的视觉感受是截然不同的。文章第四、五、六段围绕标题,对荷塘和月色进行了集中描写,同时描写视角不同,不停变换,让人感觉不繁冗。在第四段中,多次写了花和叶子,而以“微风”巧妙引出,描绘了花与叶之整体形态,尽管对花与叶进行两次描写,但其视角不同,给人不同美感。荷叶密密层层,而后引出多种多样的零星点缀的荷花,此方式为实写,写出了荷塘景色的静态之美。如:静态荷花,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由不同角度,描写出淡淡月色辉映下荷塘中荷花的那种剔透晶莹之感,绿叶衬托之下,荷花的那种忽明忽暗,那种纤尘不染之美质。然后一阵微风吹来,引起“动”——荷香淡淡沁人心脾,花与叶也有了闪电般颤动,而颤动后,月下的荷塘则有了短暂动态变化。在下段中,第三次描写了花与叶子,而由以“月光”巧妙引出,与上述功效相同,每添加一物象,景致就不同,也不重复,更增添了和谐关系之美。这体现了作者观察角度的独特,以及善变的描写角度。另外,在此文中,运用了叠字、通感、比喻等修辞手法,让篇章更具典雅之韵,富有画意诗情之魅力。
  四、抒情方式——借景抒情
  此文由情而起,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作者才去荷塘,然后欣赏荷塘美景,引入江南采莲风俗,忆起江南,而又归至家中。由情至景,复又归情,既为记游,也为抒情,从而巧妙地服务于表情与写景需要。
  作者的情感变化较为复杂:经历了不静、求静、得静、出静、归于现实。在作者思想感情上,看法各不同:或愁闷心境,或闲适之情,或对现实不满而产生的一种愤激之情,或对美好生活之向往,或自塑了作者的形象。多数评论认为该文中,情感是较为复杂的,既有淡淡忧愁,也有得静后的的淡淡喜悦,其原因在于全文处处笼罩着低调情绪。在文章开头,作者便写出“心里颇不宁静”,奠定了低沉的全文感情基调,然后写出了路的寂寞、幽僻,云和月色的朦胧,树影则是斑驳参差,远山则是隐隐约约。尽管蛙声与蝉声热闹,却与作者无缘;然后作者引出古人采莲盛况,忆起江南,有颇多感慨。此景,让人体会到作者那淡淡忧愁。不管是何种情,作者都是借景而抒,并贯穿于全文之中。
  五、结构模式——首尾回环
  在结构模式上,《荷塘月色》可谓是首尾回环,引人入胜。在文章中,第一段的句末写了“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而在最后一段中,作者写道 “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这一结构产生一种“带上门——推门进去”之圆环模式。同时,这种模式,可表现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这一规律,适应于全文感情线索——颇不宁静、淡淡忧愁、淡淡喜悦、淡淡忧伤、思乡愁、不宁静——呈现出一种“螺旋式上升”状态,增强了文章中的情感烈度。但圆环模式一般是无首无尾,同时循环往复,更能够寓意永恒性情感,因而被不少作家常常运用。比如《雨巷》、《再别康桥》、《绿》多运用了这一结构模式。
  总之,作者以月色为主轴,荷塘为背景,独具匠心地虚实为用,浓淡相宜地描绘出整个荷塘的月夜风采。把大自然中的诗意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让声、光、色、味都透出神韵,共同点染荷塘月色绰约的风情。这样的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不仅使作品贮满诗情画意,也使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情趣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224000)
其他文献
有人把写文章比喻成“带着镣铐跳舞”,你可以尽其所能,跳出优美的舞蹈,但不可以挣脱枷锁。这里,“舞蹈”就是作文的语言、构思、文采等等;“枷锁”就是文章的主题,意思就是文章写得再好也不能离开文章的主题。如一篇好的记叙文叙事要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又要文采斐然,扣人心弦,但不能天马行空,随意挥洒,必须要切题;一篇好的议论文不仅要求观点正确,旁征博引,有较强的说服力,而且又要有一定的深度,发人深省,但始终要
期刊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多倾向于要求考生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因而散文越来越受到考生的青睐。但不少考生的文章空洞无物,无病呻吟,充斥着虚假造作的矫情。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也将“感情真切”列为基础等级中的重要一条。鲁迅先生说,写文章要“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三闲集·无
期刊
许多参加过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几十万考生同写一题,千文一面,材料雷同,观点相近,格式相仿,相同或相似的语言随处可见,让人眼前一亮、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的佳作很难发现。究其原因是考生们大多从讲求“规范”的课堂作文训练中走来,他们带着雷同的烙印走进了考场。   例如,面对2008年的江苏省高考作文题目“好奇心”,有十几万考生同时“把苹果砸在了牛顿的头上”。十几万考生同时用这样一个启迪幼
期刊
在笔者的想象中,汉字的复杂多样,应该让外国人望而却步。可跟他们交流后,才意外地发现了两个有趣的现象:一是千变万化的汉字是让外国人对汉语着迷的一个主观原因,在他们看来,长一点或短一点就变个字,“太神奇了”、“太有魅力了”;二是同一个字竟有不同的读音(多音字问题)常常让他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头都大了”、“都不敢念了”,这也是国人觉得外国人发音“怪里怪气”的一个根本原因。  多音字是汉字特有的文
期刊
王力先生说:“读古文,一不留神就会指鹿为马,以今读古,误解词义。”事实上对于数量如此之多、变化如此之大的文言实词,同学们确实经常张冠李戴,古今混淆。那么,怎样才能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呢?下面结合实例做简要分析。  一、区别古今,慎重判断  从古到今,在漫长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有许多词在范围、程度、感情色彩、词义甚至用法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些词往往成为高考文言文中实词考查的重点,如果用今天
期刊
学习文言文对职中学生来说有重要意义,它是培养职中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但一直以来,职中文言文教学模式僵化,执教者往往将教学的焦点放在讲授和检查学生的背诵、翻译上面,从而不由自主地走入“灌入式”的教学误区。学生感觉文言文学起来很吃力。诚然,学习文言文必须对字词加以掌握,必须对课文加以背诵,懂得课文表达之意。但这种灌入式的教学违背了新课程学习的要求。笔者认为,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自己体会文章思想内
期刊
语文教学决不是单纯地传授客观知识,它需要情感的投入,是一种将知识性和情感性融为一体的学科教学。无论是传统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还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一般的语文知识,还要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文学的理解、对人生的看法、对大千世界的感受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为之动容、为之动心。《我与地坛》是人教版、苏教版的必读篇目,是史铁生先生在经历人生坎坷不幸后,饱含血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要使学生学好作文,首要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由于学生素质不同,且存在个性差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顾及局部;既要看到共性,又要尊重个性。而解决好差异性问题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创造能力的前提条件。在中学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实施分层教学是尊重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如何授之以趣,培养持
期刊
在高三复习中,学生往往会沉溺于数理化的题海中,忽略了语文的复习。有些学生认为语文靠平时的积累就好,考试前没有必要复习,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平时的积累固然重要,但是复习也是不可或缺的。要想取得好的复习效果,我们应该摈弃死板的复习方式,树立起新的学习观念,寻找新的灵活的复习方法。  一、制订可行性的复习计划,稳扎稳打  在高三的语文复习中,有些学生没有为自己制订一个可行的复习计划,因此,在复习中,没
期刊
确定中心论点和提炼分论点,是深化立意的训练。明代王夫之说得好:“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还有人说过:“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也同理,“意”这一“统帅”首先通过审题和布局做好“战略部署”,而后统率材料、言语等“各路大军”去夺取辉煌战果。如果没有拟好论点就下笔千言,那是没有选好文章的主帅,就匆忙调集语言之将和文字之兵,那岂不“累死”语言材料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