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的小“意外”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n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是变化着的艺术,也是不可被复制的艺术,相同的教学内容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这些个性鲜明的主体时不时会给课堂制造些“小意外”,然而正是这些“小意外”在课堂上碰撞出了美丽的火花!
  关键词:课堂意外
其他文献
《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是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了解这一知识,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而且可以利用它解决很多日常生活问题。教材在例题之后编排了以下几道习题。  【教材呈现】  原题1:下面哪组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为什么?    原题2:一个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12厘米和18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可能是多少厘米?在合适的答案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正确把握学生的探究起点,教学才能真实有效。教学前测正是帮助教师找准教学起点和把握学情的有效手段。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它的知识基础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和“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算
最近,读到贾志敏老师写的一篇文章《老于的忧虑》。“老于”是谁呢?于永正老师也。他到底有什么忧虑呢?还是先让我们来听听吧——  初春,桂林,我们不期而遇。是夜,我约他小叙。他不落座,右手斜插胸襟,频频走动。看他这模样,我不禁想起电影《难忘的1919》里列宁激动的样子。  他问:“老贾!你信不?”  “你不说,我咋信?”我期待他发表高见。  “全国95%以上的学生不会读书……”说到这里,他有些激动。 
王金辉,杭州师范大学认知与脑疾病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2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多模态神经影像技术的复杂脑网络方法学和临床应用研究(重点关注阿尔茨海默病和抑郁症)。围绕人脑连接组学重大科学前沿课题,在活体人脑功能网络的模型构建、方法学评价和疾病模型验证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近年来,在本领域国际主流学术期刊BiologicalPsychiatry,Journa
【摘要】培养学生做终身阅读者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基本编写理念。要落实这一要求与理念,作为一线教师必须立足班级儿童的情感需要,精心选择书目,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从而让学生由爱阅读走向会阅读,在自主、自由的阅读中提升阅读素养,获得精神成长。   【关键词】统编教材 阅读活动 精神成长   温儒敏教授说:“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读书的种子。”统编版语文教材也在每一册都设置了一个“
编者语:教育变革,最终发生在课堂。课堂变革,最终体现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只有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学的研究,不断成就学生自主、开放、扎实、深入的学,课堂才能真正转型。“深度学习”恰恰是指向儿童学习的一种新理念,其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意义重大。2018年4月27日-28日,“全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研究联盟”在江苏无锡成立,并举行了首届教学研讨活动。现将活动的相关成果予以刊发,期待引起大家的共鸣。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独创的一种全新文学形式,它与传统意义上的课文有着很大的差异,与教材纯粹收录的经典诗词也有着本质不同。文包诗是教材编著者遵循经典诗词的内在情境,从诗词创作的背景以及诗人独特的经历和心境出发,以现代白话文创作而成的,表现出优美而灵动的言语风格,与经典诗词一脉相承,为学生真切地感知诗词意境、体悟诗人内在情感搭建了有效的桥梁。如何在阅读教学中遵循这一文本的特点和规律,为学生搭建高速通道,
【摘要】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和融课堂”,是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着力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以“和而不同、相融共进”为核心理念,促进思维互补、开发思维潜能、实现思维融合,引导学生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勇质疑,善思辨,实现师生教学相长、和谐共进。本文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的再认识” 教学新探索为例,阐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和融课堂” 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和融课堂
小学的习作教学要坚持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学生的活动,写学生的学习、写学生的活动、写自然、写社会,丰富学生的实践,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生活积累、思想积累和语言积累,并且与各类活动、各科教学紧密结合,要实行课堂习作和在生活中习作“多轨运行”,在生活、活动、学习中积累语言和表达方法,做到“厚积薄发”。    一、习作与闲暇活动相整合    1.与综合性实践活动相整合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作文教学就
如果电池有心,想必今时今日也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自从《华尔街日报》发文称“科技世界正在因电池技术进展缓慢而百般烦恼”之后,未来科技就被描摹成了强悍而无奈的巨型机器人——制作精良、无所不能,却因缺乏一枚高效、稳定的新能源电池而无法施展万般抱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新能源材料专家云斯宁因此在实验室度过了更多周末时光,与“革命性突破”等浮夸的字眼相比,他相信脚踏实地才能更迫近真理,才能让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