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矫正中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最基本途径,在学习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人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阅读,并在中学和大学继续学习。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加与加深,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不同的阅读教学环境影响下,中学生养成了自己独特的阅读习惯:有的人阅读时从不作批注,而有的人则“不动笔墨不读书”;有的人拿起书来一字一句从头读到尾,而有的人则能迅速地略读。阅读习惯的不同往往会导致阅读效率的差异,比如在同样的时间内阅读同样一本书,有略读习惯的人能很快抓住主题;那些不会略读的人读完后却不知所云。注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老师,倾向于不断矫正中学生的阅读习惯。对中学生不良阅读习惯的矫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培养中学生在阅读时养成做标记和批注的习惯。
  
  标记一本书的方法很多,现举例如下:
  (一)画横线:在重要的或有分量的词句下面画横线。
  (二)画垂直线:在应引起注意的段落旁画垂直线。
  (三)作星状标记:这种记号一般用于强调书中最重要的部分。
  (四)标数字:用于指出作者进行推理的论点与层次。
  (五)圈号:将关键的词或短语圈出。
  (六)在书页的空白处作批注或摘要:写下由某一段落所引起的疑问或结论;简述复杂的章节;分析文章主线的表达顺序。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作者发生互动的过程,虽然作者对他所写的主题比读者了解得多,但教师决不应认为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依赖于互动,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标记和批注时,就对作者的观点作了思考与分析,对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有了进一步的把握。
  学生在读书时,可以把读书心得写在纸片上,也可以写在书页的空白处,甚至写在两行间的间隙里。当他们再次读到这本书,重温从前的见解和疑问,在疏忽的地方加上新的批注时,就是对同一个问题重新探讨,收获必然很大。
  现在,有许多中学生读书时从不作标记和批注,这是一个不良的阅读习惯,也是造成中学生阅读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培养中学生在阅读时作标记和批注的习惯十分必要。
  
  二、培养中学生在阅读时养成迅速略读的习惯。
  
  略读的方法很多,在读一本书之前,教师可向学生提供如下略读的步骤:
  (一)看标题、内容提要和序言,特别注意标题、主题与宗旨,或作者的主要观点。
  (二)研究书的目录,以弄清书的大致结构。
  (三)注意书后的索引及引证的有关书籍。在索引中见到需要了解的重要名词时,可翻看有关段落,找到解答。
  当学生接触到一本书,可由自己决定该书是详读还是略读。如果打算略读,就可以在上述步骤指引下,找到重要段落或包含内容提要的重点章节重点阅读。
  对书本进行迅速地略读,有助于在阅读过程中化难为易。在略读时,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能迅速理解的部分,这些易于理解的部分很快形成一个坚固的立足点,站在这个立足点上,学生的阅读就可以继续向上攀登。在迅速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理解的部分即使只有50%左右,也能有效地使其余晦涩的章节变得明朗。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每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生词,很多教师很自然地让他们去查字典。教师吩咐学生阅读时不断查考百科全书、学术论著和其他原本出处,希望学生能从中得到帮助。可是,当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费解的段落及难懂的议论和注释时,往往会觉得枯涩烦躁,他们享受不到阅读的乐趣,就会抵制甚至放弃阅读,也忽略了他们本来可以理解的部分。因此,教师培养中学生在阅读时养成迅速略读的习惯,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养成了很多不良的阅读习惯,这些习惯,不仅打击了中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了他们的阅读效率,更严重地制约着他们今后的学习前景。作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总结,寻找到这些不良阅读习惯的根源,对症下药,不断矫正这些不良习惯,培养他们正确、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吴海燕,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
其他文献
深冬,雾霾朦胧了一切。  去往学校的路上,我使劲搓着双手,又不停地拢在嘴前哈着热气,镜片上升腾起一片白雾,周遭的一切变得更加模糊。整个上午,只觉自己的脑袋越来越重,一连打了四五个喷嚏。课间,同桌伸手一碰我额头,“呀,你发烧了,都这么烫了,还不去医院。”我只是朝她笑了笑,又埋下头与直线、椭圆去作斗争。到了下午,实在是撑不住了,潦草地写了张请假条,得了老师的准许,朝最近的一家医院走去。  “身上钱够吗
在当前的语文教育改革中,一谈到审美教育,许多教师便联想到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许多多光辉高大的正面人的形象,而忽视了教材中许多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的变异人物。我认为这些变异人物同样值得我们教育者关注,也同样具有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本文拟从阅读与写作两个角度就什么是变异人物,解读变异人物有何价值,以及如何在写作中刻画变异人物这三个方面谈一谈。    一、变异人物及其分类    所谓变异人物是指在文学作品中
谦 逊  高尚的品格有许多种,它们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处世中的一些明智之举。谦逊作为其中之一,亦是如此,并能不断改造一个人,由内到外,使之朝“圣人”方向努力,“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就是这个道理。  诺贝尔是十九世纪末瑞典杰出的化学家,他一生贡献极大,但为人十分谦虚。他的哥哥想让他为自己写一封自传,诺贝尔执意不从。他说:“我不只是没有时间,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不能写什么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
怀旧,其实便是人性本能的记忆。rn好比年轮也意味着是树木的记忆一样——想想吧,若树木亦有情愫,它们那一圈圈细密的年轮,该录下了它们所经历的多少故事呢?难道,它们会忘记曾是幼树
古人常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生的追求,孜孜不倦,这是对知识的博览、对经验的积累。因此,在文化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地球村”时代,这更应成为我们追求的人生课程。2016年7月6日,我带着父母的嘱托和对国外游学的好奇,在老师的带领下与另外33位同学一起远赴美国,开展为期16天的夏令营活动。  经历了一天的飞行,我们于7月7日早晨7:00抵达了纽约肯尼迪机场。走出飞机场那一刻,我深深地长吸一口
王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幕列笙琶。
小女孩,我跟你说:  如果你到我们中间来,  我一定会给你最真诚的爱。  我会给你穿上棉衣,  让你不感到寒冷;  我会给你最美味的食物,  让你不再感到饥饿。  我还会让你跟我一起,  背着书包去学校上学;  你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  领略到人生的真谛。  我会拼尽我所有的一切去爱你,  让你感受世间的温暖。  所以,小女孩,我跟你说……  金扬志,湖北大冶滨湖小学学生。
期刊
在远古部落,人们就形成了独特的行为规范,历经数千年的沉淀,中华民族一步步完善着礼仪制度。即便是经过礼崩乐坏的朝代,仍有一些东西保留下来,在历史的演变中,实实在在影响着中国的文化传统。  这就是老规矩。  中国自古重礼,许多流传多年的老规矩深深烙着时代的印记。“笑不露齿,话不高声”、“温良恭俭,忠厚处世”、“见了长辈要请安行礼”、“吃饭不能发出声音”……当然,也有不少束缚人性的规矩,什么“大门不出、
正如时人所认同的那样,“出名要趁早”。当下的时代浮躁气重,人们的功利心强,许多人梦想着一朝暴富,一夜成名,眼望星空而忽视脚下的路。我想说,放下那颗饥渴焦虑的功名利欲之心吧,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力潜于心,稳健走好每一步。  力潜于心,于乱世中成就辉煌人生。“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称“卧龙”的他,拥有超凡智慧却不倨傲。他隆中妙对,负重出山,纵横捭阖,运筹帷幄,为蜀汉争得一席天地。天下三分
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管理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选用,所以,具体地说,教学内容的挖掘、教学管理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选用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学科教学育德的三大途径,这三大途径也是语文教学育德的基本途径。  教学内容的挖掘是语文教学育德的主要载体。记叙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属于语文教学内容中的文学作品,它以具体的形象反映历史、现实或未来生活;议论文虽然从体裁上讲是不一样的,它一般是从具体到抽象或者是从抽象到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