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甘泉 滋润绿苏堤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ld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的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全面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作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为依据,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自我教育;爱国主义;道德修养;高尚情操
  初中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的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健全的人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德、智、体全面发展。初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呢?笔者认为必须踏实践行好如下教学环节:
  一、有的放矢——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蕴含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因素,通过学习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历史,观察社会,领会为人处世的道理,探索坎坷的人生之路,在道德情感上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教育。而学生的自我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理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不断升华德育理念,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摘抄富于生活哲理的名言、格言、警句以及具有高尚情操的诗文片段。诸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来表现雄伟抱负,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而且经典的名言也是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灵的鞭策,促使他们不断改善自我精神世界。当然,我们还可以借助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学有榜样,思有方向,干有动力。譬如:《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藤野先生》中的鲁迅先生,这些典型人物形象折射出高尚的爱国情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自我对照比较中,自我分析得到体验,自我修养得到提高,精神境界得到完善。
  二、因材施教——有机融合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既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之核心,又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挖掘的爱国情愫。因此,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合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才能有效达成三维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因此,我们一定要善于挖掘教初中的德育资源,在“授业解惑”时灵活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祖国的未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学习、欣赏典范之作时,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可谓是点睛之笔,那种忧国忧民情怀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同时,爱国爱民的炽热情感流露在诗行里,曾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抛头颅,洒热血,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一定会茅塞顿开,爱国情怀油然而生。许多学生在学习了歌德的《最后一课》一文后,切身感知主人公小弗郎士面对国家、民族的不幸遭遇,自觉的把真挚的爱国情感表现在对祖国语言的学习上,爱国主义教育得到了升华。
  三、咀嚼文字——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中如此描述:“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可见,语言是祖国的象征,作者的写作动机是为了突显自己的崇高的道德修养和爱国热情。作为炎黄子孙,也许不会苟同,因为汉语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精确、最形象、最具灵性。据可靠资料显示:使用汉字的人运用其他语种的人更富有想象力。方方正正是汉字的重要特点,仅从一个“人”字的写法上,就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对后人寄予的厚望——做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人。汉字的字形除了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想象力外,其蕴含的意象、修辞等手法也让人感触颇深。诸如学生在欣赏“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时,必须明白作者不仅采用夸张的手法,而且紧扣“腾”突出了五岭的奔腾气势,“走”突出五岭的疾驰状态,衬托了中国工农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再如学生在赏析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时,务必紧扣“笼”和“寒”两个字其中,重复使用“笼”字将淡月、薄烟、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渲染了无限悲凉的氛围,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展示了作者忧伤的情怀;“寒”字使学生想联想到当时正值深秋或寒冬,那种无限的思绪跃然纸上,学生由此感叹作者高尚的道德修养。众所周知:常用的中国汉字不过几千个,词汇恰似繁星点点,内涵丰富,韵味无穷,我们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汉字的无穷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趣。
  四、结合背景——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初中语文新教材中罗列的各个时代的中外名家名篇,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个人魅力,打下了他们所处的时代烙印,因此,把握课文作者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不仅是完成阅读教学的前提,而且实施语文的育德功能的前奏曲。譬如:我在教学茅盾的《白杨礼赞》时,针对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其美感所在,就在导入时把作者所處的时代背景作了简要的讲述,并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作者的道德情操,从而激发他们为了实现中国梦而发奋读书的热情。
  总之,初中语文是语言、理解、思想品德三者有机结合的整体,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以各自的教学风采来证明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至理名言——“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其他文献
学校图书馆有着丰富的藏书资源,整洁幽雅、宁静平和的阅览环境,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科学的管理和全开架的服务。学校图书馆不但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而且是学校的资源中心、学习中心、教学中心、服务中心、阅读中心。新课程改革的又一突出特点,是突出“必修课、选修课和本校选修课”这三大板块。并有不断增加选修科目的趋势,选修内容级为丰富。  一、图书馆阅读选修课课程内容的选择  “新课堂”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架构的基
教案制定依据: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提出明确要求:学会速读,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在通读课文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012年滨州学业考试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考查内容有如下几条要求:  1.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意思。  3.能准确筛选提炼、概括运用文章的主要
一、在观察操作中,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低年级学生的内心世界往往不是按照定义的方式来理解的,他们更多按照先前眼睛看到的、尔后积累在脑海中的先前经验来给所学的抽象概念加以思考。丰富的经验背景是学生理解概念的前提,否则将容易产生死记硬背概念的字面定义而不能领会概念的内涵的问题。这里的“经验”,学生除了可以从学校学习中获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获得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苏教版三年级
口语交际,这项综合性学习,2011版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就指出:“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好教学资源,只有每堂语文课都扎实积累,学生的表达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一、创造机会,培养表达自信  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培养表达能力的基石之一。许多人认为,创造是科学家、发明
担任九年级语文教学七年来,我每每翻看刚接手的学困生作文,在感受到他们写作能力差的同时还会发现抄袭现象特别严重,一些学生甚至坦言自己从来没写过作文,平时抄作文书或网上的,考试实在没办法就抄写考卷上的阅读题中的选文、背歌词等,我们语文教师要在这短短的一年内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的确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工作。那么,我们怎样帮助他们走出作文困境呢?现将我在实践中摸索的方法和总结的经验概括如下:  一、让学
学生是一个个灵动的生命,课堂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应该让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让教师的智慧获得迸发,让品德课堂充满生机。那么,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在我们日常的品德教学中,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弹性预设——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沃土”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品德课堂,关注的重点是学生主体的学习状态,教学预设要更多地注入学习设计的内涵,这样的设计应是“弹性预设”,即教师在课前预设时要为学生的活动和发
【课文简析】  《珍珠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由于作者冯骥才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从对“人与鸟”的关系的叙述中,启发学生在“人与动物”和谐共存方面作深入思考。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读准儿化和轻声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继
小学数学新程标要求学生学习有价值的知识和实用性的知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贯彻这个新课程标准,我市全面实施“15/20/10”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广大数学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密切关注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效率作了大胆尝试。  一、创设愉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活动与教学范围有着内
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有些教师由于对“合作学习”理解不深,渐渐走入合作学习的误区。教学中,我们要发现“浮华”背后潜伏的危机,追求扎实有效的“合作学习”。  误区一:合作学习就是讨论。  一次公开课,老师讲行程应用题,出示一道题:同学们,这道题比较难,遇到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学生齐答:小组讨论。讨论后,师生交流将问题解决了。老师又出题,又问:现在怎么办?学生答: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绝不等于小组讨论。刘
随着我市“15/20/10”有效课堂模式的全面展开,小学体育改革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广大一线教师不仅注重培养的学生的体育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合理渗透德育教育,切实履行了“教书育人”的圣神职责,促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小学体育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紧密结合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才能成功渗透德育教育,具体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集体意识,加强团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