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课型下“思维导图”对学生“时空观念”培养的探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muo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空观念”作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指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只有将历史事件置于相应的时空框架中,学生才能对历史事件有正确的认知。不同课型下,运用不同的“思维导图”式教学流程教学,便于学生掌握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历史知识的归纳、比较和历史思维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育 “时空观念”这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不同课型;思维导图;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历史具有发展性特点,任何史事都发生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空间环境之下,只有引导帮助学生梳理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才能使学生正确认知历史事件、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但是,历史综合性特点使之包罗万象。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将学生从繁杂的史事中带领出来,从历史发展进程中去把握所学内容,形成完整的历史时序感和空间感,而不只是掌握零散琐碎、甚至混乱的知识点,是历史教学的一大难题。
  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学者托尼·布赞(Tony·Buzan)提出思维导图(Mind Map)这一概念后,如今已在教学实践中广泛运用。它运用箭头、线条、符号、图像图表、关键词等,将文字简述化,图文并茂、直观简洁地表达复杂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能充分体现出思维过程。而且形式多样,既可表达纵向发展的“时间概念”,又可表达横向发展的“空间概念”,实现时间与空间的结合,从而便于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因此,根据不同课型,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流程,充分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水平。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就不同课型下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作用进行探究。
  一、新授课:建构“思维导图”式思维模式,树立“时空观念”意识
  1.初始阶段环节:教师展示导图—学生自主研学—教师新授—合作探究—教师解疑
  具体流程:教师先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详略得当的思维导图;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思维导图自主研学,在研学的过程中,在教材上做好笔记,标注关键词,比如时间、地点、经过、结果、意义或影响等;授课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解决课堂上的生成问题和老师预设的研学问题;无法解决的问题,则由教师解答。
  这种教学流程主要使用在初一入学后,学生接触历史学科不久,主要目的是建构“思维导图”式思维模式,初步树立“时空观念”。这一阶段,老师提供的思维导图主要是依据教材以时间顺序编写的特点,以时间轴或表格的方式呈现,应相对简单。比如在学习《原始农耕生活》这一课时,就可以设计如下表格,渗透“时空观念”:
  2.发展阶段各环节:学生自主研学—教师新授—合作探究—学生设计思维导图巩固总结
  具体流程:教师先向学生展示研学问题,学生自主研学大致掌握课本内容。授课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预设性和生成性问题。最后总结时,由学生自主设计本课内容的思维导图。如新授《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这一课时,可在最后引导学生设计思维导图总结如下:
  这样的思维导图,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时序性非常清晰。也可以看出,学生形成了“时空观念”意识。
  在学生熟悉了思维导图的价值和方式之后,它的绘制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设计。这样的思维导图更能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和理解,更进一步调动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
  二、复习课:依托“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强化“时空观念”意识
  1. 方式一各環节:确立主题—确定次主题—归纳相关史事—绘制导图—交流完善
  具体流程:在教师的指导下,确立单元或专题主题,形成中心词;根据中心词,分析与之相关的关键词(次主题),构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地位,归纳寻找相关史事;学生在此基础上绘制本单元或专题的思维导图,最后细化内容、交流完善。如复习世界近代史时,教师先引导学生确立一个主题:资本主义发展史;以此为中心词,找到相关史事,再提炼相关史事的关键词:萌芽、发展、确立、巩固和扩展;再逐步细化完善思维导图。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能轻松地掌握资本主义发展各阶段的主要史事和内在逻辑联系,形成清晰的时空观念。
  2. 方式二各环节:归纳主干内容—绘制导图—交流补充—发现规律—提炼主题
  具体流程:以单元或专题为单位,师生合作,归纳总结本单元或专题的主干内容,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所绘制的思维导图,相互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学生将自己的导图补充完整,并加上细节。最后从导图中发现规律,再把单元主题提炼出来,明确时代特征。
  这两种教学流程在各个阶段都可使用,随着学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自主度也不断提高,“时空观念”也不断强化。因为教材的每一单元和教师自行设计归纳的每一专题,都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时代特征是某一时空环境中对历史现象的概括与提炼,它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主要内容,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特点,也是历史学业考试经常涉及的内容。如在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时,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思维导图:
  通过这样的思维导图,学生能够轻易地归纳出此时期的时代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需要注意的是,历史的发展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在空间上也有关联性。历史教科书往往按照编年体和专题进行编写,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历史内在的诸多联系,不利于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整体的历史时空观十分必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地图形式的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对历史事件进行整体把握。
  例如,在复习资本主义发展史时,我用世界地图做了三个思维导图。第一个是走向近代,突出文艺复兴的兴起和扩展、新航路的开辟和影响;第二个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把英美法三国的革命在地图上呈现;第三张是美国内战、俄日改革,即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这三张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构建历史框架,还能使学生按照时间和空间要素,建构起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多样性与统一性,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   三、练习课:运用“思维导图”式思维模式,迁移“时空观念”意识
  环节:阅题—分析—构图—作答—完善
  具体流程:学生首先在阅题时关注题干或材料里的具体年代、时代背景或空间信息;分析材料内容,联系时代背景或相应空间思考答案,初步形成思维导图,最后完善答案作答。
  这种教学流程主要使用在材料的解答上,亦可简化用于选择题的解答,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解题习惯。当学生习惯用这种流程解题时,“时空观念”已经形成。比如下题,学生能轻松地运用“时空观念”选出答案A。
  “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不同课型下都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使之进行探究式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它利用多种记忆元素,“有效平衡全脑记忆,达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高度统一,让复杂的历史事件一目了然,”摆脱传统教学中的死记硬背。教学实践说明学生要能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形成知识体系,必须拥有储备丰富的知识,形成时空观念,才能理清时代线索。小到每一课时、大到每一单元及至每一专题,思维导图都能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清晰的历史知识体系,形成清晰明了的历史时序,有效建立起历史时空观念。
  但是,初中学生毕竟整体水平有限,在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的放手,也需要老师的引导。
  例如,在总结复习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及近代化的探索》这一部分内容时,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教师设计以下问题:“1.中国近代主要遭到了哪几次侵略?2.相对应的有哪些反抗?3.相对应的有哪几次近代化探索?具有怎样的规律?”
  第二步:学生自行翻阅教材或查阅有关资料,总结出答案。
  第三步: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展示答案。有的学生采用表格式思维导图,内容一目了然;有的学生采用组织架构图,美观清晰;有的学生采用“树枝状”或“鱼骨状”思维导图,构成知识网络;
  综上所述,通过教学实践,如果我们能够在不同课型下充分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导图”式的思维模式,对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形成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017年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
其他文献
本报综合消息 4月9日,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分享会暨“教育新时代·学校新生态”高峰论坛在四川天府四中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中国教育学会指导,《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川天府新区社区治理和社事局主办。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如平,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刊》编委会副主任马宪平出席开幕式。本次大会持续两天,分为开幕式、教
【摘要】数学课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所教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的生活经验,才能更好地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实现有效的教学。老师要在实践中善于发现和反思,及时更新修改教学设计再实践:通过对主题图的有效应用、对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对教学行为的有效实施等进行思考与实践,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提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设计;主题图;教学活动;教学行动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摘要】课堂提问不仅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问不仅需要充分激发广大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培养其深度思维能力,还需要充分挖掘、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力。本文通过结合绘本阅读教学课例实践,探究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发学生深层思考、培养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策略,依托有效提出问题、巧设阅读教学活动、借助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設问;思维品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各个国家的交际及来往,就使用到交际语言。尤其是英语,在与各国之间的文化、经济和沟通中尤为重要。学习英语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与世界各地友人流畅地进行英语沟通交流,促进文化的发展。但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难以达到教育的目标。而英语话剧是一种完美使用英语语言表达的艺术,它可以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将生活中的事物表现出来,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拓宽了文化视野
【摘要】被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直属机关党委推荐为“创建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后,我校特别注意结合学习和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下面简称《条例》),创新优化、精心设计“主题党日”活动,以重视理论学习、围绕中心工作、紧扣时政热点等多种方式,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并希望借此举措引领学校高质量向前发展。本文以我校党员实际教育管理工作为例,就有效实施策略作简要论述。  【关键词】贯彻条例;党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也逐渐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于学习的起始阶段。通过小学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推理、创新意识、模仿想象等数学素养,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以促进小学数学教
【摘要】阅读期待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同时也影响着语文教学。而且小学阶段是习惯的养成阶段,阅读期待的培养更是对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小学这个特殊的时期,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对小学生阅读期待的培养激发学生阅读的乐趣,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考虑和深入研究。  【关键词】一年级学生;阅读期待;培养策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在人的终身发展
【摘要】高中教师在日常教学任务中要明确教育方向,要紧跟教学方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在历史的教学中加入新的知识内容,明确古今中外发生的事情以及发生事件后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是非观,让学生建立起历史知识体系,不断地从历史中学习经验与教训,从历史的角度,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育;核心素养;兴趣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生活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摘要】学习英语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教小学生英语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要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降低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如今,有很多教师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教小学生学习英语。本文详细地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以及如何有效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的方法,希望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注重课堂纪律与良好习惯的养成。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个体差异等有所差异,其心理发展与行为习惯也各不相同。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各方面习惯表现的观察,判断教学活动安全事故的防范,重视对学生的监控,从而有效地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体育;安全防范;安全教育;安全意识  体育课堂是一个开放的课堂,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学习过程,如果在平时的体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