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女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j1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高中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高中女生数学能力逐渐下降,虽越学越用功,却越学越吃力,部分女生出现厌学现象。因而,对高中女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应引起重视。
  一、 根除心疾,培养兴趣
  女生数学能力的下降,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而女生性格较为文静、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因此导致她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教师要多关心女生的思想和学习,经常同她们平等交谈,了解其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制订学习计划,清除紧张心理,鼓励她们“敢问”“会问”,激发其学习兴趣。事实上,女生的情感平稳度比较高,只要她们感兴趣,就会克服困难,努力达到提高数学能力的目的。
  二、 发现问题,注重方法
  在学习方法方面,女生比较注重基础,学习较扎实,喜欢做基础题,但解综合题的能力较差,更不愿解难题;女生上课记笔记,复习时喜欢看课本和笔记,但忽视上课听讲和能力训练;女生注重条理化和规范化,按部就班,但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差。因此,教师要指导女生“开门造车”,让她们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地指导听课,强化双基训练,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指导她们学会利用等价转换、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将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还可以组织她们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能力。
  三、 调整心态,强化预习
  女生受生理、心理等因素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相对要差一些,对问题的反应速度也慢一些。因此,要提高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数学能力,课前的预习至关重要。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女生课前的预习,可以编制预习提纲,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空间想象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要求通过预习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难点。认真预习,还可以改变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因此,要求女生强化课前预习,“笨鸟先飞”。
  四、 巩固提高,落实“双基”
  女生数学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女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讲授新课组织复习;也可以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使他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到促进作用。
  五、 扬长补短,增加自信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女生在运算能力方面,规范性强,准确率高,但运算速度偏慢、技巧性不强;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但间接推理欠缺、思维方式单一;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直觉思维敏捷、表达准确,但线面关系含混、作图能力差;在应用能力方面,“解模”能力较强,但“建模”能力偏差。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女生的长处,增加其自信心,使其有正视挫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特别要针对女生的弱点进行教学,多讲通解通法和常用技巧,注意速度训练,分析问题既要“由因导果”,也要“执果索因”,暴露过程,激活思维;注重数形结合,适当增加直观教学,训练作图能力,培养想象力;揭示实际问题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培养“建模”能力。
  
  (唐山市丰南区丰南镇成人学校)
其他文献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人们通常也认为“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总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学习起来感
古人常说:“启其蒙而引其趣”。兴趣是靠引导才逐渐形成的。诱导未入门者从枯燥乏味达到兴趣盎然。是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真正把教师的主
数学不仅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教学过程既是一个可控制的信息流通过程,又是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在从事了多年的数学教学后,有几点感悟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小学阶段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加强学法的指导尤其显得特别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
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现结合本人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气
当今社会最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成为了新课改的根本指向。那么,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 以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恰当运用评价方式  对学生活动多种评价方式的恰当运用,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自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其产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评价的方式有很多,而在课堂教学中正面赞赏学生、鼓励学生则成
担任班主任工作,总要遇到一些后进生。要把班主任工作做好,转化后进生是不容忽视的,那么应该怎样做呢?  (1)用爱感化后进生。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后进生大多傲慢骄横,同时心里又很自卑,比其他学生更爱犯错误,犯了错误又常常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切忌挖苦讽刺,把学生的错误攥在手里,作为惩治他们的武器,否则学生更反感。要冷静、耐心地对待他们的过错,以真诚的爱生之情,激起他们感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离开了情感教育,一切素质教育都将无从谈起。李吉林老师曾说:“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情感教育,以情感人,寓情于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教育。   一、吃透教材,把握真情实感  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情感是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
新课标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索与创新,对学生学会学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所谓健康,并不仅仅是不得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没有某种心理疾病或病态心理,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中学生来说,是指在心理上有比较完善的发展,以形成健全的品格个性,能做到自然应用自己的智慧去适应客观环境,使个人的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要求之间有着和谐的关系。具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