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三角关系的建置与分拆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电影《唐人街》海报人物产生情节,情节塑造人物。在故事创作中,设计人物和编织情节同样重要。设计人物包括塑造人物和构建人物关系,构建人物关系包括建置和分拆人物关系。在设计人物时,把主人公这一个人物设计得精彩是远远不够的,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塑造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只有构建出好的人物关系,才能创作出一个精彩的故事。如何设计故事中的众多人物?人物关系又该如何构建?下面,笔者以好莱坞类型电影中的人物设计作为分析对象,以探索这一问题的答案。
  一、电影中人物的分类:
  在法国剧作学者皮埃尔·让的《剧作技巧》一书中,根据剧作作用的不同把电影中的人物分为六类。
  (一)主体——主要人物
  创造一个故事的第一步就是创造主要人物,主要人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甚至是植物,但是他或它必须具有人的意志,能够为了欲望而产生行动,因为只有行动才能创造故事。主体有时并不只是主人公一个人,在群像戏中,主体也可以是一个拥有共同目的和戏剧任务的团队。
  (二)对立体——对手
  第二步就是寻找主体的对手,“无论故事情节有多少人物推动,主体和对手之间的核心冲突才是推动所有人物的戏剧动作的起点。主体拥有戏剧问题,并且试图解决它,对手接收了主体的行动并反抗,这样就使得主体的努力受到了干扰。但是‘对手’和‘敌对的’却不能混为一谈,在戏剧创作中的‘对手’可以是惹人喜爱的、敏感的、被动甚至无助的。”[1]对手的剧作作用是:对主体的行动做出阻止,领导对抗主角的力量,阻碍主体解决戏剧问题。
  (三)主体的辅助体
  “从本质上而言,是主体创造了其他人物。其他所有人物之所以能在故事中出现,首先是因为他们与主体的关系以及他们每个人在帮助刻画主体复杂性格维方面所起的作用。”[2]主体的辅助体类的人物能够帮助主体实现愿望。
  (四)对立体的辅助体
  “如果说主体与对立体之间的角力是一场象棋游戏,那么主体和对立体分别是两方的首领,主体的辅助体自然就是主体一方的部下或者援助部队,与此同时,对立体的一方也会有自己相应的部下或者援助部队。”因此,对立体的辅助体的作用就是:协助对手阻碍主角解决戏剧问题。
  (五)输出体
  “输出体是剧本价值体系的保障,它向主体交代任务,尽管这一任务不一定符合主体的愿望。最后,输出体再向剧中的所有人物转达其判断。”[3]输出体类的人物往往是编剧所建置的这个世界的一个行为准则的评判者,他决定着这个世界中价值体系的对与错。
  (六)客体
  主体需要客体,客体代表着主体的欲望,主体在整部影片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得到这个客体,但是有些影片中的客体不是人而是物,这里重点讨论的是客体是人的情况。
  虽然人物有以上六种类型,但是并不意味着一部影片中一定都具有这六类人物,在某些影片中,往往这六类人物是相互重叠的。这就需要剧本创作者在创作中有效地对这些人物进行建置和分拆,构建故事中的三角关系。
  二、主线情节中人物三角关系建置的
  几种类型在一个故事的主线情节中,人物三角关系的构建最普通的就是主体、客体和对立体,主体产生得到客体的欲望,然后采取行动,这一行动被对立体接受做出阻碍主体的行为,于是主体与对立体展开了一场角力,故事也就由此产生了戏剧矛盾。在好莱坞类型电影中,不同的类型电影,其人物三角关系的构建也因其类型特点,产生不同建置和分拆规律。
  (一)主体、对立体和客体
  西部片、强盗片、警匪片、黑帮片或者硬汉侦探片的故事内核是:正义战胜邪恶。正义的一方是主体,客体是主体想要保护的那些人们。无论是牛仔、正义的强盗、警察、黑帮英雄还是侦探,他们一出场就是为了保护他人而战,而对立体便是邪恶的一方。尽管这类故事中会伴随着有爱情故事的发生,但是影片中出现的那个女人一般都是主体想要保护的客体之一,而爱情线往往只是作为故事的支线辅助主线。
  西部片《关山飞渡》,主人公林哥一行人坐着驿车走向西部,战胜了一路上的艰难险阻,最终到达目的地。故事的主体是林哥,对立体是阻碍林哥一行人向西部前进的人物(先是印第安人,然后是三个要杀林哥的仇人),客体是妓女达拉斯和驿车上的人们。警长既是客体又是输出体,警长最后对林哥的法外施仁,林哥带着妓女达拉斯前往边界的农场开始新的生活,这里通过警长(输出体)的决断阐释了正义终得善果的价值体系。故事主线的人物三角关系主要围绕在主体、对立体和客体之间。
  强盗片、警匪片、黑帮片或者硬汉侦探片都是西部片这种类型的一种变异,剧作模式与西部片是相同的:
  强盗片《公敌》中的约翰·迪林格是那个动荡时代的英雄,他的对立体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探员茂文·普维斯,客体是包括情人悠比莉·弗雷凯特在内的人民大众。故事的内核设计与《关山飞渡》一样,主体为了保护客体,战胜了对立体,在正与邪的较量之中获得胜利。
  警匪片《警探哈里》中的哈里是正义的警探,他的对手是绑架案的凶手,客体是被绑架的人质。在执行任务中,哈里将凶手打伤逮捕,但因为缺乏证据,凶手被无罪释放,凶手又劫了一车儿童对市长进行威胁,市长希望给凶手钱来解决,哈里不顾上司的反对,单枪匹马追踪凶手,最后将其击毙。其中,市长起了对立体的辅助体作用,与凶手共同给了主体哈里压力,但是主体哈里并没有退缩,最终以正义战胜了邪恶,保护了客体。
  黑帮片《教父》中的迈克是一个黑帮英雄,他的对立体是其他的黑帮势力,客体是以父亲、哥哥为首的家人。迈克从不想接替父亲到最后接替了父亲,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教父”,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父子亲情在故事中作为支线情节为主线服务。
  硬汉侦探片《唐人街》里的杰克因为帮一个妇人调查丈夫的外遇而发现整个国家的水利贪污真相。杰克是整个故事的主体,以诺亚为首的整个国家黑暗势力是对立体,以受害者艾弗琳为代表的整个国家的受害者是客体,于是编剧在这三者之间架构了一个主体为保护客体与对立体作斗争的故事。   由此可见,类型电影中西部片、强盗片、警匪片、黑帮片或者硬汉侦探片的三角关系一般都建立在主体、对立体和客体之间。输出体要么是以客体的身份出现,要么是以对立体的辅助体的身份出现。此类型故事中对立体会有对立体的辅助体,但是主体一定没有主体的辅助体,因为英雄永远都是单枪匹马的战斗,英雄永远都是孤独的。
  (二)主体、对立体(客体)和对立体的辅助体
  当对立体和客体是同一个人时怎么办?
  当对立体和客体是同一人时,这就需要在故事中分拆同一个人物的不同剧作身份,来构建故事主线中人物的三角关系。好莱坞喜剧片、音乐片、歌舞片和家庭情节剧的故事内核都是情感:爱情、亲情或友情。主体为了得到某个人的爱而采取种种行动,阻碍他或她的对立体是他或她所追求的那个人,或者是以追求的那个人为代表的整个家族或群体,多表现为阶级、家族观念的阻碍。在故事中,对立体会产生一个转变,由对立体变为客体,当这个转变产生时,主体和对立体产生了感情,那么随之主体要战胜的对立面中的对立体的辅助体也便出现了,对立体的辅助体继续阻碍主体完成戏剧任务。
  喜剧片《一夜风流》中的彼得为了得到独家新闻故意接近和照顾千金小姐艾丽,最终两人产生了爱情。彼得是故事的主体,独家新闻是彼得想要得到的,但得到的唯一方式就是接近艾丽,艾丽是彼得获得新闻的对立体。当两人产生感情后,艾丽转变为客体。此时,得到新闻不再是彼得想要的了,获得艾丽的爱情才是彼得的真正欲求。然而,有等级观念的艾丽爸爸出现,作为对立体的辅助体,反对彼得对爱情的追求。
  音乐歌舞片《音乐之声》中的玛丽亚是故事的主体,她的愿望是教好冯·特拉普上校的七个孩子。客体是七个孩子,对立体是对孩子要求苛刻的冯·特拉普上校,但是玛利亚却渐渐用教育孩子的成效感动了冯·特拉普上校,把冯·特拉普上校变成了客体,两人产生了感情。当冯·特拉普上校转变为客体时,对立体的辅助体产生了——男爵夫人(代表等级观念)。最终,主体玛丽亚破除陈规,勇敢地追回了自己的真爱。
  家庭情节剧《克莱默夫妇》中的泰德·克莱默是故事的主体,他的愿望是在妻子离开后能够与儿子相处得快乐,客体是儿子。但是与儿子相处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儿子已经习惯了母亲的照顾,所以儿子渐渐表现出对立体的一面。泰德·克莱默的戏剧任务就是把儿子这个对立体转变为客体,做一个好父亲,而母亲乔安娜则是对立体的辅助体。故事的主线是:主体如何说服乔安娜(对立体的辅助体),让主体获得儿子(对立体转变为客体)的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父亲。
  由此可见,喜剧片、音乐片、歌舞片和家庭情节剧的人物建置和分拆都是围绕主体、对立体(客体)和对立体的辅助体来构建的。与主体产生情感的人物在影片中会由对立体变为客体,这是由此类类型电影的主题所决定的,因为主体最终一定会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对立体变成客体,是为了与主体并肩作战,迎接来自对立体的辅助体(对立体所处群体)的反对,最终获得情感的欲求。
  (三)主体、对立体和主体的辅助体
  当客体是物不是人时怎么办?
  这种人物设置的搭配一般出现在公路片中,例如《雌雄大盗》的主体是克莱德,主体的辅助体是邦尼,对立体是以警察为首的整个社会,整个故事讲的是那个时期的美国年轻人对社会的一种反叛。主体的欲望就是反叛,至于具体反叛什么人其实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所以这类影片要么客体很多,要么客体是一种精神——自由。所以落实到人物上,在设置上往往围绕主体、对立体和主体的辅助体来建置。
  三、支线情节中人物三角关系建置的几种类型
  (一)励志情节:输出体转化为对立面(对立体或对立体的辅助体),或者本身就是主体的对立面
  在喜剧片、音乐片、歌舞片和家庭情节剧这些以情感情节为主线的故事中,同样存在着励志情节。如《音乐之声》中的男爵夫人,作为输出体的代表,在发现玛利亚和冯·特拉普上校产生感情时,转变为对立体的辅助体,代表传统反对玛利亚与冯·特拉普上校的结合。越是故事中输出体站到了对立体的一方,主体的阻力就越大,主体需要为欲望奋斗的动力也就越大,于是励志故事也便产生了。因此,在剧本创作中,当故事中需要有励志情节时,将故事中的输出体转化为对立面(对立体或对立体的辅助体),或者从创作故事的起初就把输出体设计为主体的对立面,是编写励志情节的一种很好的模式。
  (二)情感情节:对立体转化为客体
  故事中,所有的情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主体想要得到的情感所代表的那个人物,一定是以主体对立体的身份出场的,在主体努力下,彼此产生情感,这个对立体变成客体。在西部片、强盗片、警匪片、黑帮片或者硬汉侦探片等故事类型中,情感情节的设计也是如此。如《唐人街》中的艾弗琳一开始由反对主体追查真相,最终由对立体转化为客体,与主体产生了感情。如《教父》中的父亲,一开始作为主体的对立体出场,逼迫主体接管家族的事情,最终主体觉醒为父亲报仇,此时父亲转化为故事的客体,亲情产生了力量。
  结语
  从剧作上来看,好莱坞类型电影设计人物和人物关系的规律十分规整。此外,还有很多剧作模式复杂的影片,并非都遵循以上归纳的这些人物和人物关系的建置和分拆规律。故事创作的魅力就在于:剧本创作者可以在遵循规律的同时,在创作中尝试各种剧作元素不同的建置和分拆。然而,这些变化需要剧本创作者在实践中慢慢的摸索和创造。
  参考文献:
  [1]温迪·简·汉森.编剧:步步为营[M].郝哲,柳青,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38.
  [2]罗伯特·麦基著. 故事[M].周铁东,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445.
  [3]皮埃尔·让.剧作技巧[M].高虹,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13.
其他文献
[摘要]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从^性的视角对“文革”这一段特殊的历史进行了重构与再现,颠覆了大多数人的历史文化记忆,并进而产生了一种奇特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表意系统 人性 重构    姜文执导的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以下为了表述的方便简称为《阳光》)曾荣获1995年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最佳影片奖。该片不仅包孕着丰富而深邃的思想意蕴,而且还隐含着独特而精巧的艺术内涵与商业资质,是一部实
【作者简介】 李丽霞,女,河南濮阳人,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所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经济社会史研究。  由华谊兄弟出品,冯小刚导演、刘震云编剧的电影《一九四二》于2012年底公映,获得良好的票房,一时间各种评论纷起,其中以褒扬居多。本片宣传海报定在阐释“人”的主题——灾民手握裂痕斑斑的碗,一只蚂蚱停驻在碗上。以老东家(张国立饰演)为代表的灾民群体,与以蒋介石(陈道明
[摘要]李安的电影之所以备受青睐,很大情况下得益于他影片的叙事手法。李安在自己的影片中,既遵循了传统电影的一些叙事手法,又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自己的创新,他把传统的电影叙事手法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建构起属于自己的一块天地。  [关键词] 边缘化叙事者 断点 景深镜头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5.005    众所周知,李安电影中的“风景”颇多,《推手》
影片《超脱》中亨利·巴赫特是一个有着与学生进行某种情感交流天赋的英语老师,但是他却选择了埋藏这种天赋。为了避免和学生或者是自己的同事产生什么"情感交流",他选择了做一个临时的代课老师,在每个学校都只呆很短的时间,然后就离开。  一次,有人推荐他到一间落魄的公立学校任教。这里的学生由于长期无人管教、目中无人,教学工作极难开展。在此期间,他耐心与叛逆学生交流,在不突破自己底线的前提下,善用方法,尊重、
《美丽人生》是一部问鼎奥斯卡的影片,是一部提名戛纳的影片,更是有“意大利的卓别林”之称的罗伯托·贝尼尼成功的作品之一,这无数熠熠生辉的光环依然不能完美评价这部电影。得以成为经典,只因为它是一部可以让人笑着流泪的电影。  在法西斯种族主义抓捕犹太人的背景下,演绎了一段跨越种族与阶级的传奇爱情。男主角基多和女主角多拉组建了一个平凡温馨的家庭,然而由于墨索里尼的政策,拥有犹太人血统的基多在生活中处处受阻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模式,自1999年诞生以来取得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独立学院在规模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就教学的客体来看,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都较差。从教学的主体来看,师资力量薄弱,专职英语教师大部分教学经验不足,还停留在“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程式上,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摘要] 西周时期窃曲纹灵活的线形纹饰弥补了青铜器体块特质的不足,赋予凝重的青铜器以生命的气息,线条的表现更加的抽象化和程式化。各种青铜的礼器、重器的装饰纹样都是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的杰作,其装饰与实用统一的审美创造,构成了华夏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精英文化,在世界装饰艺术宝库也迸射异彩。  [关键词] 青铜器 装饰纹样 窃曲纹 构成形式  人类由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比起原始时代的彩陶艺术,向前发展
天注定般的《天注定》,因为种种现实的因素,还没公映就已经“谬种”流传。而所有在网络平台上展开的讨论,基本上是一片赞扬之声。与此前公众以为“贾樟柯变徐克”的笑话成鲜明对比的是,公众在看过《天注定》后,由衷的理解了贾导口中的“武侠电影”。不过,与贾樟柯执导的其它影片不同的是,这次的普遍赞扬,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普遍的情感的认同性宣泄。基于此,笔者才认为应该对这部影片提出严肃而认真的批评,因为在这其中蕴含着
[摘要] 姜文2010年导演的作品《让子弹飞》在影坛至今仍留有飞痕,不同于其它商业大片把观众的泪水笑声留在影院,《让子弹飞》成功让观众带着思考走出影院。片中布莱希特“间离效果”艺术手法的运用对形成这种观影效果起了重要作用。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反对传统戏剧使观众沉浸于剧情受感情支配,提出了间离观众与剧情使观众成为观察者做自主判断的史诗剧理论,“间离效果”是实现其理论的核心艺术手法。《让子弹飞》充分
【作者简介】袁佳,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电影创作研究、电影史研究。  【基金项目】电影《八部半》海报 《八部半》是费德里克·费里尼的经典作品。影片通过回忆、幻想、梦境的呈现,隐喻了一个关于电影创作的故事,也隐喻了电影本身。本文便拟从心理学与美学体验、时间与空间的艺术、释放本我的白日梦三个方面对《八部半》这一独特的电影文本进行分析,探究电影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一、心理学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