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说”——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必由之路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bedwi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很重要。听也是读,是用耳朵读;说也是写,是用嘴写;读也是听,是用眼睛听;写也是说,是用笔来说。”可见说话能力对语文能力结构体系的构建和语文教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培养说话能力应当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消除传统影响,引导学生“敢说”。在人类发展史上,过去因受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限制,人们利用声音、发挥声音效能的领域非常狭窄,人类在一开始就要想办法用简单的线条、符号等来克服声音的这些缺陷,这就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书面语言(文字)的发展。这是人类语言发展史上的共同特征,也是口头语言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的最大局限。
  由于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意识积淀的影响,人们对说话能力的培养总是不够重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相当大一部分的人仍是会把能说会道与花言巧语等同起来,甚至有人还把“祸从口出、少说为佳、不说为妙”视为至理名言、生活哲学。直到今天,我们当中仍然有不少人信奉着所谓“沉默是金”的“生活真谛”,这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意识积淀给说话能力的培养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另外,建国后,由于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有些人以“大老粗”为荣,不注意言辞的表达;而近年来,一些所谓的“大款”也往往是口出狂言、语不成篇、错漏百出。所有这些,都给说话能力的培养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后果。
  基于历史的积淀及现实的原因,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从一开始便十分严重地忽视了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甚至读完了高中还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即使有时“硬着头皮上阵”,也是讲得结结巴巴、层次混乱。这种情况不单出现在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身上,就连不少“优等生”也是如此。这些现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我们先来看看说话能力在语文能力结构体系中的地位。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看,语文能力这个整体是由听、说、读、写诸要素有机地组合而成的。它包括理解、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能力。要理解口头语言便要“听”,要理解书面语言便要“读”;要运用口头语言便要“说”,要运用书面语言便要“写”。因此,要运用好口头语言,说话能力的培养便不可缺少,它是语文能力培养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能说”。激励学生敢说,这是第一步。学生敢说了,但有时又会无话可说,或者想说而又说不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艺术处理,选准刺激学生说话的兴奋点,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或者非说不可,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思维紊乱的人,一定说不好话,只有思维清晰而又有层次,语言才会清楚而又有条理,所以,思维训练和说话训练应同步进行。基于以上两方面,我们应把说话能力的培养与听、读、写能力的培养相结合,进行整体培训,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让学生“能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重点、难点,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或复述、或概述、或辩论、或作专题发言。学生每节课都要想问题、提问题、讨论问题、聚敛思维,再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此反复训练,他们的思维和说话能力都会得到提高。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即席演讲,这是对发散思维的很好的训练,学生会想、会思维后也就能说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整体训练,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培养学生将话说得清楚,让人听得明白。
  
  三、教会学生说话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会说”。“敢说”是基础,“能说”是基本要求,“会说”才是目标之所在。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智力的综合体现,它需要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牢固的记忆能力、丰富的联想力和想象力、缜密的思维能力以及出色的表现力。说话技巧的训练内容大体有如下几点。
  首先是语音和语调。语音语调的变化会带来语义的变化。语调的不同,语音轻重位置的不同,表达的意思便会有很大差别。所有这些,教师都应训练学生注意准确运用。
  其次是语速的训练。说话的快慢、急缓与表达的语意关系密切,喜、怒、哀、乐,各有所异,说话对象不同、内容不同,语速更是不同。所有这些,都应具体训练。此外,如何根据说话时目的、对象、场合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措辞变化,如何把话说得大方、得体、有条理、切合语境,如何在说话时充分利用“身体语言”和“副语言”等进行辅助表达,这都要在训练过程中有所侧重。学生掌握了这些说话的基本技巧,他们便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说出得体的话来,从而变得“会说”。
  当然,说话能力的培养的最终目的还是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学生能真正成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优秀人才。
  (责任编辑 刘宇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去势雌鼠泪腺中MMP1和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blot和RT-PCR的方法检测60只雌鼠泪腺中MMP1和TIMP1的表达情况,并进行SⅠt检测。结果:雌鼠去势后SⅠ
2010年6月24日是高考成绩揭晓的日子,山东、湖北各有一名学生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而自杀。震惊之余,我不禁对目前的高三教学展开了反思。在高考的升学压力下,教师一味地追求知识、能力目标,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以至学生心理脆弱、不能面对挫折,这是造成上述惨痛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其实,高三作为整个高中阶段最为关键的一年,更需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
一、教育大环境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听说领先”、“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已经成为我国中学外语教学中的重要目标。我们广大外语教师和专家亦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美国明尼达大学的约翰逊曾经指出:“仅仅把学生分到小组,并让他们进行合作,这本身并不能保证一定就能产生合作,换句话说,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需要众多因素的协调配合,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实践证明: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然而,在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实质性的了解,使合作学习缺乏有效性,甚至流于形式.那么如何寻求提高合作学习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