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前三分钟”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wang8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今天,城区学校大部分小学生都拥有一种或几种音乐方面的特长,他们希望有展示音乐才艺的机会。我把课堂变成舞台,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给孩子搭建展示音乐才艺的平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从多角度,全面分析与论述课前三分钟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多元意义。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小学音乐;多元意义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因此,我利用“课前三分钟”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鼓励学生更加大胆、自信地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更好的实现音乐教学目标。
  一、“课前三分钟”是展示学生才艺的最佳舞台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人的情趣培养甚至终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加强。如今,绝大多数家庭都非常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家长在课余时间为学生安排了钢琴、声乐、舞蹈等各种才艺的学习。在一个班级里,许多音乐门类的课程,都有学生学习。然而,虽然各类音乐舞蹈比赛很多,但只有极个别特别优秀的学生才能登上大赛的舞台。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缺少登台表演的机会。
  根据现实存在的问题,我在每节音乐课中,单独划出三分钟的时间,让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在班级里演出。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艺术风采的舞台,使他们在锻炼胆量的同时,赢得同学们的赞赏和老师的肯定,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其实,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演员”,而不是“观众”。我发出“课前三分钟”的倡议后,这项活动立刻就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响应。学生纷纷献出自己的“绝活”:唱歌、跳舞、朗诵、小品、讲故事……不一而足。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太多限制,只要愿意上台展示,我就大加鼓励。随着活动的逐步开展,我逐步提出新的要求,最好能结合音乐课的特点,更多凸显音乐元素。由于受到场地等条件因素的限制,学生不一定当场表演,可以将录制的视频带到班级中通过多媒体平台进行展示,作品的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当学生看到自己的表演录像时,每个人的脸上都乐开了花,每个人都感到骄傲与陶醉。课前三分钟,成了孩子们张扬个性的平台,也成了学生最喜欢的“群众大舞台”。通过这个舞台,让学生发现了更出色的自己和与众不同的伙伴。
  二、“课前三分钟”有利于开阔学生音乐视野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程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的内容,音乐教学的外延,应该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处处都可以发觉生活中的美,都能发掘生活中的音乐元素。一本教材,无论编写得多么周全,都不可能让学生学习到所有的音乐知识;一名老师,无论知识多么渊博,专业技能多么过硬,都无法穷尽所有的音乐课程。音乐课程,需要教师去拓展,也需要学生去丰富。教学的理想境界,是师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和学习者。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索和发掘音乐知识的积极性,让音乐课程不断生长出新的内容。
  “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开展,给学生带来了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课前主动学习与探究。每次开展这个活动时,学生的兴趣异常高涨。为了把最精彩的自己展示给同伴,他们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编排节目,去准备表演的节目道具。展示活动只是短短的三分钟,但准备的过程,远远不止三分钟。为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学生必须在准备环节上下工夫,找音乐伴奏、查资料,可谓是绞尽脑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音乐本身,更多地是在准备的过程中对音乐进行了探索与思考,挖掘了音乐知识的无限魅力。学生对课外音乐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知识,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三、“课前三分钟”有利于缩短师生距离,融洽师生关系
  教育家加里指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区别于父子和母女,区别于兄弟姐妹,区别于朋友同事,在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在教学中,我发现那些平时喜欢和我交流的学生,上课基本上都不会违反课堂纪律,还会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其他学生也会在他们的带动下而积极参与进来。课堂三分钟,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指导者”变成了“观众”,学生对老师少了一份畏惧,多了一份亲切。
  几千年的师道尊严,让学生和老师之间,会自然而然形成一道屏障。只要有老师在场,学生就会自觉收敛,不敢展示最真实的一面。想要跟每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课前三分钟,就是个良好的契机。在这三分钟里,课堂变成了舞台,学生不必拘泥于太多的限制,可以尽情地释放自己。有了一两次突破自己的经历后,学生就会变得大胆自信起来,师生关系的融洽度大大提高。原先班级里最爱吵闹的学生,有的能安静地观看同学表演了,有的成了最积极的小演员。课后许多学生见到老师,都会不约而同的询问“老师,什么时候才有音乐课啊”。通过“课前三分钟”活动,使学生们轻松地看、投入地演、开心的笑,一下子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四、“课前三分钟”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音乐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重视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因地制宜的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师生通过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充分地张扬个性,使學生在音乐课堂中感受到美的环境。严谨而又活泼的“课前三分钟”活动,切实营造了民主、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更注重感性的体验。他们觉得老师有趣,课堂好玩,就乐于参与其中。
  如果说课堂氛围是水,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好比水中的船,水涨则船高。所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度也因此而显著提高,他们对音乐课的热情更加高昂。爱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前三分钟,带给学生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开启学习之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课前三分钟”活动,一方面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另一方面,“课前三分钟”这种新颖的课堂教学方式,融洽了师生关系,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课前三分钟”活动在音乐课堂中的开展,能让学生们在音乐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音乐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霞著.谈中学音乐课前才艺展示的多元意义.音乐时空,2015.
  [3]李晓文.浅谈“才艺三分钟”的重要性.体艺教育,2016(06).
其他文献
【摘要】自2004年以来,广东省高中数学步入了新课程改革时期,与实施多年的初中新课程相链接。然而,高一伊始,“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的问题由来已久。不少学生刚进入高中时,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应,这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得较为突出,究其原因,初高中的数学知识、数学学习方法等的衔接程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教学策略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普遍存在感觉数学难学,成绩不容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的不足,结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例,分别在读前、读中和读后这三个阶段,提出几种问题设计方法,以发挥问题对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PWP模式;问题设计  一、引言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策略。罗伯特·马扎诺(2014)指出,“如何使教学吸引学生是教师应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而最行之有效的策略就是围绕问题开展的
【摘要】初中物理实验涉及内容较多,对学生认知生活、感受生活有着重要影响。而实验教学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学习认知的内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物理难点,相较纯理论授课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的兴趣。鉴于此,本文重点探讨利用初中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以期推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进程。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占据了初中物理的重要位置,对学生学好物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而微课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具有短小精悍、指向性强、生动活泼等特点,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旨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 微课;小学数学;课堂应用  微博、微信以及微电影等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标志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反映了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应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那么,在现实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呢?现简述如下:  一、加强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情感是成长中的学生所必需的,如今的学生情感丰富,渴望受到尊
【摘要】班主任是学生精神文明的关怀者,全面关心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担负一个班级各方面的日常教学与日常管理工作。在刚接手班主任工作的时候,我积极了解、观察同一个年级不同的班级的班风情况,发现有的班级精神面貌非常好,个个学生朝气蓬勃;有的班级在文明礼节方面表现突出,每个学生尊师爱幼;有的班级在学习风气表现积极向上,永不服输的精神。为了更好地完成班主任的工作,我积极探究其原因,认识到班级文化对学生的身心健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贯彻新理念,推行新型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措施。开题是综合实践活动链上的起始,一个成功的开题对于学生保持持续的活动兴趣,对于实践活动的有计划、有效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从一线指导教师的视角,从“紧靠生活,引导发现问题”“突出主体,倡导活动自主”“搜集范例,加强方法指导”“重视评价,激
班级,是学校教育基础的教学单位和行政单位,是学校教育发展的产物。儿童从踏入学校成为学校中的一名学生的那一天起,有大量的时间在班级中度过,班级学习生活经历可能带给学生伴随一生的深刻影响。  一、班级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学生的学校生活绝大部分是在班级中度过的,学生在学校的活动基本上是借助班级而展开的。班级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又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还是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主要平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
对工作产生懈怠,并非教育行业的“专利”,任何一个职业的人都可能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懈怠。作为小学教师到了45岁以后他们的职业生涯也几乎到了顶峰,逐渐出现了较典型的“懈怠”表现。作为管理者,不应对此现象大加鞭挞,而应正确分析教师懈怠心理产生的原因,积极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引导教师克服懈怠心理,重新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一、教师职业懈怠现象的原因  通过细致的了解、分析,教师工作懈怠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四
语文方面的“语用”可以说是如何对语言进行更好的运用,即怎样在特定的语境中准确、恰当地表达清楚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并产生相应的效果。“语用型作文”则要求学生在写作时将所学过的内容,根据写作要求规范、妥帖地进行运用。小学是打好语言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本文主要着眼于教师如何激发中高年级小学生对于语用型作文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合理地进行写作,让学生能更好地运用自己平时所积累的语言文字,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