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广播台的岁月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c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些过往的人/依稀的往事/有些笑容总是浮现我脑海
  ——题记
  大三开学不久,学校广播台一年一度的招新工作开始,台里准备在全校范围内海选一批大学生作播音员和文字编辑。
  考查文字编辑和播音员有所不同,播音员的录取较为看重朗读技巧和音色,对文字写作不作过多要求,文字编辑的选拔则需过笔试作文关和面试关。
  我和另外九名幸运少年顺利通过考核,成为了校广播台的编辑。出于文风特点的考虑,台长安排我来做周三下午“青春驿站”栏目,这个栏目题头的那几句话至今我还记得——走过时,是青春的感受;回眸时,是难舍的稚情。这里是“青春驿站”!
  广播台的架构十分严密。台长和副台长都是高一级的在校大学生,台长兼任总编辑,副台长兼任播音部部长,台里还有十名播音员以及十名编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大人物在幕后指挥广播台的运转,她便是学校宣传部副部长。
  先介绍一下台长,台长叫司令民,戴着眼镜,一脸严肃,个头不高,他在上传下达和业务管理(主要是收稿和审稿)之外,还负责每周一下午的子栏目“党建知识介绍”的编辑工作。这个栏目类似现在的官媒,紧跟党的政策以及领导人的活动轨迹,编辑在组织语言时须绝对严谨,不容有错,掷地有声。
  我进台时,司台长已经兢兢业业地干了两年,天生不苟言笑的性格因素以及所主持栏目的长期内化作用使然,他的身上有着超乎全台所有同事的稳重。
  副台长卓越是个河南女孩,身材略胖,但长得眉清目秀,待人接物颇有分寸,见面时,莞尔一笑是她常有的标签。她协助台长处理台里事务,也负责台里的部分播音工作。
  与强调政治正确的党建栏目不同,“青春驿站”是一档较为贴近大学校园生活的栏目,每期节目固定时长半小时。
  我很感谢做编辑的这段时光,在此之前,我写文章从未超过八百字,进台后才知道,播音员“绣口轻吐”半小时的背后,需要约六千字的文字容量作为承托。
  我惶恐极了。
  实在是写不出来。
  于是,每周一的中午,小憩一会儿之后,利用下午没课的空档儿,带上零食,我自觉地走进学校图书馆自习室,封闭自己至晚上八点,抓狂似的翻找各类杂志,搜罗整理材料,六千字的稿件,一开始只有一千多是我的原创文字,其余全是整段誊抄而来,记得,当时我策划了诸如“天气与情绪”“青春与运动”等主题内容的广播稿。
  两个月之后,我惊奇地发现,无需拾人牙慧和借鉴他人,自己也能出炉六千字的长文了。
  一次交稿时,我有点性急,未及叩门,便径直推开播音间的门闯了进去,结果发现门内我的两个同事正利用播音间隙(经常穿插有班得瑞等音乐家的纯音乐),彼此凝神对视,眼神中透着甜蜜爱意,完全察觉不到我这个不速之客的到来,看到我后,他俩装作若无其事地对我笑了笑,然后埋头翻阅稿件。
  原来,台长和副台长偷偷谈起了恋爱,碍于敏感特殊的身份,两人瞒过了所有人。
  我在心里暗笑:台长,你藏得可真够深呢!
  台里的二十多个同事各有特点。播音员中有一个当年读大二的学弟,名字现在记不清了,但我记得他来自湖北第一经济强县——大冶,他在高中时受过专门训练,音色很纯正,他留着平头,一身休闲潮装,十分阳光帅气。他用的是当时最为流行时尚的索尼爱立信手機,常把手机挂在腰间皮带上,十分炫目,并且这款新手机可以更换七色壳,所有七种颜色的壳子在购买时已为机主备好,方便随时根据个人心情变换。台里还有一位女编辑,恩施人,因为频频接触台里男生,竟主动表白追求另外一位男编辑,可惜流水有情落花无意,对方最终还是婉拒了她。
  台里的工作是零报酬,但大家都干得很卖力很开心,零报酬意味着没有人争名夺利,也没有人两面三刀,在这片没有了刀光剑影以及恩怨情仇的江湖,大家各司其职,相处甚欢,不到20平米的广播台内,不时传出欢声笑语,这是个温暖有爱的集体!
  零报酬铁律的背景下,女部长还是给了我们所有成员一个莫大的惊喜。
  进台半年后,一天,女部长带来学校高层的指示,说要组织台里所有人去到附近的黄州赤壁景区游玩一天。
  简直是喜从天降呀!
  朝夕相处的我们,可以集体出游,这机会太难得,真令人雀跃不已!
  游玩黄州的那天,大家玩得很开心,在景区,我们拍摄了很多照片,其中有一张至今仍为我所珍藏,那天的中餐也由女部长作了妥善而特别的安排。
  时光荏苒,一年的愉快时光很快就过去了,我们被台里要求腾出位子给新人们,交接工作的前一天,女部长召集所有成员到会议室开会,在这次欢送会上,渐渐熟悉我们的她,表达了对我们过去工作的肯定,以及分别后的不舍。
  当年,QQ群这个新鲜事物还没有产生,参加工作之后,由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同,对生命中出现的人和事有了新的惦念,以及个人QQ号码更换后的错失旧友等因素,我和台里的同事们至今都没法联系上彼此。
  这将是生命中难以填补的缺憾,青春散场之时,少年又要寻找各自的诗和远方,有时人生就如《红豆》里唱的,‘‘没有什么永垂不朽’’,那些熟悉的容颜,在素淡的流年里渐行渐远,但我仍要学会感恩,感恩学校以及广播台所有的同事们,是你们给我平淡的大学时光增添了一抹亮色,注入了更多激情,让我安然走过那段青葱岁月……
其他文献
熟人都知道我家有几个孩子。可是,偏偏在一些场合,就有不知情的人会问:你家有几个小孩?每每这时,我就不假思索地给出答案,我家孩子会凑成一个“好”字。可我天生就不会骗人,当意识到这样的回答多少带有欺骗性的时候,我低笑点的优势就立刻显现了出来,用手遮挡着咧开的嘴,眯成一条缝的眼睛早已出卖了偷笑。我会立刻补上一句:“不过,姑娘不是我生的”。看着对方诧异的目光,我却一本正经起来。任你怎么猜,怎么想,我在心里
期刊
路很遠,驿站很近。  寒风铸造的锋利钢刀,反复扫荡挂满青霜的脸颊,双脚踩着零乱的枯枝残叶,在树枝沙哑的呼叫声中,我突然听到:今天是2018最后一站。跨过今日,就是2019年了,美好的昨天画上了圆圆的句号,我们将跨进走向未来的新起点,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忆起朱自清先生说过的一段话: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是怎样的岁月呢?在大海上岁月是一叶扁舟,风吹浪打依然向着目标前进;在蓝天上,岁
期刊
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我便从睡梦中醒来。收拾了好一会,发觉没有遗漏,这才略微安心地独自离开。  这将是一场什么样的行程呢?些许期待,些许紧张,些许忐忑。或许是因为没有友人作伴,也不能联系到什么人,除了一个地理名称,其他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要去?可能是一个念头,也或许是一个缘分使然吧。  长途客车里是皆为昏昏欲睡的乘客,车内是安静的,车外却有些热闹。路旁的树木花草随着奔驰的客车迅捷地往后退着,似乎
期刊
翻译史走过百年,一大批当年如日中天的译文家最终湮没在了历史的烟尘中不为人知。倒是傅雷、朱生豪恍若暗夜中的流星,在短暂的生命中,用无与伦比的学识才情划出了一道人生中最美的弧线。他们的作品历经时光的无情淘洗,成为了傲然挺立、绿叶纷披的梧桐。  历史的聚光灯无数次地对准莎士比亚、巴尔扎克还有托尔斯泰,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那些在灯影里孜孜矻矻、皓首穷经、不辞辛苦劬劳的人,朱生豪默默为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离
期刊
北宋著名文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书对一个人的滋养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举止谈吐,完善对世界的认知,教会人们如何与身外的世界相处,它还可以打造一个人的精神气质。人们常说的文质彬彬浓浓书卷气,便是经年累月的诗书浸染在人身上悄悄留下的痕迹。这种精神气质,一旦形成,将伴其终生,有如流年牵出的一身素雅,芬芬迷人。  钱理群先生讲,读书最重要的意义是打下一个人终身学习和精神发
期刊
博白,一块让我魂牵梦绕的土地,它永远炽烈着我多彩的人生。  ——题记  我的家乡在广西博白,那里山川秀美,地灵人杰。  博白县,古称白州。位于广西东南部,是广西客家最大的聚集地和世界第一大客家人聚居县,有客家山歌、乡傩歌舞、采茶歌舞、木偶戏等民间文艺,曾摘取“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中国杂技之乡”等荣誉称号。  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我虽然离开博白、外出闯荡多年,但
期刊
仙庾岭位于荷塘区,它如一颗璀璨奇异的明珠,镶嵌在连绵不绝的山峦之间。这里更是“仙气”弥漫,据说“仙庾”的相传为唐玄宗之孙李豫之妻沈珍珠修行成仙之地。故而,这里誉为“仙姑”“仙女娘娘”“仙庾”盛名远播,竞引无数雅士游子神往。  一个久旱突降甘霖的午后,我与一位在当地文化部门供事的友人应约一道,信步偕行仙庾岭。山脚下,荷塘荷花绽放盛开,只见她慈容舒展,玉臂轻摇,香风缓送,雨露悄滴……显得娇媚百态,煞是
期刊
有种声音,纯净而甜美,带着淡淡的清香,犹如盛开的丁香花,给人以春雨过后的清新,初夏午后的爽朗。  有种声音,柔软而缠绵,带着丝丝的忧伤,犹如溶化在口中的巧克力,让人陶醉,让人迷恋。  有种声音,清脆而明亮,带着大自然的芬芳,犹如一股春风,拂过之处,色彩斑斓,生机盎然。  有种声音,雄健而浑厚,带着浓烈酒香,犹如珍藏多年的“茅台”,纯香中带着辛辣,令人乐观旷达,深沉悠远。  声音万种,味道无穷,细细
期刊
我小时候,听长辈们说过,他们亲眼见过有困难的家庭吃过变了色的地瓜干。当时我也半信半疑,几天后,还跑到人家里去问了问,那人说,这样的顿顿有也不孬了。所以当社员们有了自己的承包地以后,都起早贪黑、不顾劳累的干活,就是为了不挨饿,为了增加收入。因此我们从小就跟着大人们干活,从小就知道不干活就没有饭吃。那些年,我们天天守望着土地,劳累在土地上,同时也享受着土地带给我们的丰收喜悦。  少年时,每当放了学,我
期刊
九姑离开人世有许多日子了。  九姑姓王,在娘家排行第九,因此大家都叫她“九”,九姑是乡间一名普通的村姑——我的亲婶婶。  听母亲说,我刚出生的那会儿,极爱哭闹,整整啼哭了一百来天。为了哄我,九姑经常抱着我到村子里转悠,一见熟人,两眼就眯成一条缝,乐得合不拢嘴,那样子就像是自己生了个胖娃娃似的。到了咿咿呀呀识字读书的年龄,恰逢父亲被推荐,家人也就搬离了村子。打那以后,和九姑在一起的日子也就少了起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