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初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shi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要学好,必须多看阅读课外书,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我们在初中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积极尝试: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由于时代的隔阂,学生普遍对名著缺乏了解,缺乏亲近感。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热情,是促使学生搞好阅读的关键。
  第一,初中三年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是名著的节选,我们要将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利用它们吊起学生阅读原著的胃口。我们可以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切入,每到精彩处戛然而止,一如"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真让学生"欲罢不能",由此吸引大批学生阅读原著,一睹为快。
  第二、用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推动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思考,善于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例如:语文课前三分钟"名著推荐活动;名著成了大家关注、交流的话题,成了大家心灵的需求,学生觉得,不读点名著,似乎挺没品味。这样,从交流的需要出发,学生从名著中就能读出乐趣,读出成就感。
  第三,运用新型资源有效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许多名著都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近来还出现了"百家讲坛""读书时间"等节目,有很多名家对名著的讲解,例如:于丹《〈论语〉心得》、易中天《品三国》、周思源《品红楼》等等。在学生阅读名著前,先让他们看影片、听讲解,层层渲染、不断造势,诱导学生去自主地阅读有关书籍,使关切的心情变成阅读的兴趣,阅读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明确的阅读目标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阶段是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的关键阶段。所以要使阅读取得明显成效,我们就必须在有目的、有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实施。参照课标和教材,我把初中三年的阅读目标设定如下:
  七年级(上):必读:《繁星》《春水》《伊索寓言》
  七年级(下):必读:《童年》《昆虫记》
  八年级(上):必读:《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八年级(下):必读:《海底两万里》《名人传》
  九年级(上):必读:《水浒》《傅雷家书》
  九年级(下):必读:《格列佛游记》《简o爱》
  三、形式多样的阅读引导
  学生的阅读是为了有所得,所以必须有一定的阅读指向。正如北京大学教授蒋绍愚说的"不加引导,就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只愿读一些通俗文艺、消遣作品,而终身和经典无缘"。所以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引导是非常必要的,由此我们可作以下方法指导:
  (一)精读。
  精读适用于篇幅短小、精美的文章。精读就是逐字逐句反复诵读、仔细揣摩、精心钻研、寻求要旨的一种阅读方法。精读要求读者能通过推敲词句、准确地理清文脉,把握中心意思,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构思及所运用的表现的法。精读的内容是对字、词、句、篇的理解。
  (二)略读
  略读就是粗略地读,是一种只求"观其大略"的阅读方式。略读与精读不同,它着眼于通观大意或专门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它要求读者能在大量的快速的阅读中,略去枝节,抓住主干,舍弃次要,抓住关键,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或确定需要精读的重点。
  略读的基本特点是纵观大意,迅速把握主要之处。略读的基本特点说明,读者在阅读时注意力多放在那些中心句子上,对说明中心、论证观点的语句可一带而过,着重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主旨。略读是一种有目的、精神高度集中的阅读活动。
  精读和略读这两种读书方法,是由不同的阅读目的、不同的阅读材料和不同的阅读环境所决定的,各有用处,要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运用。这两种阅读方法是交叉运用,互为补充的,阅读中恰当的运用将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三)朗读。
  朗读是一种基础性阅读,是训练阅读能力的必经阶段。简单地说,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大声读出来,本质上,它是一种凭借语音来感受文字内涵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朗读经过目——脑——口——耳——脑的动作转化,要求朗读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心到、口到。
  (四)默读。
  默读是不出声地读。它是阅读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默读不需要逐字逐句细看,常常伴随着跳读和猜读,可以大大加快阅读的速度。默读有助于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运用默读法应注意以下问题:感知文字符号一般不应以字为默读单位,要求在一个极短暂的注视之间接收一个较大的语言单位——一个词或一个词组、一个句子。默读时不能口中念念有词。默读速度要适中偏快。默读是为了理解和记忆,因此要结合笔记,眼观大意,或读后复述大意。
  (五)速读。
  速读即快速阅读,它是一种从文字中迅速有效地提取所需信息的阅读方法。这是一种全新的视读法,是一个由视神经将文字信息直接传给大脑,瞬间完成识别、组合、选择和储存的过程。速读是以理解和记忆为前提的,读得快,理解得快,获得信息迅速,同时要求输入信息也快,这才是高层次的阅读水平。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速读呢?
  首先要养成默读的习惯。
  其次要求速读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大脑要迅速成反应。
  再次,要养成整体认知的习惯。
  (六)背诵
  背诵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国古代就有背诵文章的良好传统。背诵该以"理解"为基础。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都是经验之谈。现代文学大师鲁迅、茅盾、巴金等人学习写作也都依靠背诵,多读多写。多读多背名家名篇和优秀时文,不但可以丰富语汇、优化语言、养成语感、接受表达经验,而且能吸收文化积淀,获取情感体验,陶冶心灵。读背多了,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典范的语言材料,头脑里就形成了一定数量典范的话语模式,加上经常地表达训练,这样,原话阅读就有了直觉的意会能力,说话写作就能准确地表达。
  四、必要的名著阅读训练,与中考链接。
  针对必读和先读的名著篇目,找准名著学习的切入点,(1、文学常识; 2、故事情节;3、主要人物及性格;4、人物与情节关联;5、精彩片断要记忆; 6、整体感悟评价品味)寻找历年中考中的名著阅读题目,再由教师选排,精选经典习题,让学生在阅读与解答习题的同时有成就感,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更有兴趣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中学生阅读名著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乃至全社会浓厚的氛围创设。希望我们的尝试能让浓浓的书香伴着学生一道成长,让他们去采撷人生中美丽的智慧之花!
其他文献
【摘要】高考考场作文想达56分有"九阳真经"可取:1、首段≤三句;2、首尾及中间扣题三至六次;3、学会用好骈偶句式,用好比喻排比等修辞;4、学会炼词:用好动词,活用关键词(词类活用);5、学会设置悬念,使文起波澜;6、记叙文要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7、记叙性文体要用好描写手段;记叙文要重视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的恰当运用;8、学会写好规范的散文;9、议论文的观点宜开门见山亮出。  【关键词】凤头点题扣
升钟水库位于四川省南部嘉陵江支流西河上。挡水建筑物系粘土心墙石渣坝。在设计心墙土石坝时,必须对坝坡迎水面进行稳定分析,求出库水位降落时的浸润线。文中在水库粘土心墙石
【摘要】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作文讲评,让作文讲评与写作同步进行,提高作文讲评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作文讲评讨论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一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反映了他的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学生写作文不容易,教师批改作文更难。一般情况下,两周一次作文,当教师把作文批阅完以后,学生的创作激情早已消退,写作灵感荡然无存,讲评的效果大
【摘要】阅读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语文教学本身的要求。  【关键词】课外阅读方法习惯兴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
本文论述了岩石水力学模型的建立,并进行了库区应力场的耦合分析。这种分析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oc
长期以来,作文课的有效性一直牵动着语文老师的心,也撞击着学生的心灵.怎样让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轻巧,成了每一位语文老师探究的课题.变大作为片段训练,积少成多,积累为上
【摘要】如果说情感是教学的根本,那么语文情感的教育就是各学科开展之源。初中阶段是学生情感与思维勃发的阶段,若在此阶段能够合理适当的引导学生认识情感、发掘情感则必定会对以后人生奠基完美的情感开端。因此,抓好情感教育就成为我们当前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本文中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笔者阐述了以下几点:情感教学以老师的正确引导为开端;情感教学以老师的渊博知识为积淀;情感教学以老师的互动角色为要求;捕捉学
地下水面之上的井孔入渗时,在井孔的附近形成了饱和区和非饱和区。不考虑非饱和区对入渗和反求土体渗透参数计算的影响,会带来很大误差。该文应用饱和—非饱和区数值计算方法,提
基于PUMA560工业机器人的第2,3关节设计了位置/力混合控制器。在力控制环建立了基于BP网络的自适应PID控制器,该网络可辩识所接触环境的动力学特性。实验表明,这种位置/力混合控制器经训练后,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