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的探讨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8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教育信息化当前的发展趋势及制约瓶颈,进而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20-0038-02
  
   教育城域网作为富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性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具备整体资金投入少、建设周期短、资源共享程度高等优势,已经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在过去的5年中,我县大部分学校完成了校园网的建设,使全县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随着教育城域网的建设和应用不断深入进行,很多新问题在不同层面上凸显出来。从实际应用层面上来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电脑数量配备不足;教育城域网建成后出现“信息孤岛”问题,信息没有充分地“流通”起来;大部分领导对教育信息化应用认识不够,后续的投资跟不上。从发展层面上来讲,主要问题在于教育城域网的后续发展驱动力和运行机制问题尚需探讨。只有在认识和实践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教育信息化才能在建设和应用水平上不断提高。
  
   一、 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形势
  
  目前,教育信息化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期。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全局的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尽快促使农村中小学建成信息化教学环境,积极推进多样化教育技术手段与新型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把农村教育扎扎实实搞上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正确地认识我们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矛盾、新问题,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信息化工作全局,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迎接新的挑战。
   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重点,全面推进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新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农村教育摆在了重中之重的地位,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重点在于信息技术在教学全过程中的广泛应用。要在应用上狠下功夫,在应用上有所创新。要善于发现和培育一批有效应用的典型,充分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通过典型引路,最终达到广泛应用,普遍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广泛参与。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建设一个完整的支持服务体系,这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可先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实施入手,逐步健全理论指导、资源提供、人员培训、技术支持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支持服务体系,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二、 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1.领导认识不足
   某些学校领导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够,其表现为学校没有配备足够数量的微机,计算机是开展教育信息化必不可少的设备,计算机严重不足,开展信息化也就成了空谈。
   2.教学资源的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和管理
   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由于教学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人们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便会出现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教学资源,因而不易管理和利用。突出的问题是,教学资源的建设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造成资源建设的重复投资,也给全县造成了极大浪费,更谈不上资源共享了。
   3.信息化队伍建设
   从实际情况来看,各单位虽成立了组织机构,但人员配备没有按照要求落实,大部学校是兼职人员。人员的不固定使全县教育信息化开展受到了极大影响。人是决定因素,没有一支技术过硬的信息化队伍,教育信息化也就无从发展。
  
   三、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思路
  
   1.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发展的信心
   特别是各级领导的认识要进一步提高,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方向。明确教育信息化必须以服务为宗旨,即为课程教学改革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服务、为教育质量管理服务、为家校沟通及社区发展服务。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启动,让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自身素质,是跟上时代发展脚步的基本要求。
  2.规范教学资源库建设,更有效地建设好教学资源库
   使其在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保证,并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领导的优势,避免重复性建设工作,保障教育信息化工程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育资源建设统一规划是十分必要的。统一规划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从资源的技术开发角度,提出一些最低的技术要求;二是从用户的角度,为方便使用这些素材,需要对素材标注哪些属性,并从可操作性的角度,规范属性的数据类型及编写类型;三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提出资源库的长期发展与维护目标,规划学科资源的组织结构,强化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并提出管理这些素材的管理系统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功能。
  3.信息化队伍建设
   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技术人员的培训和骨干教师的应用培训,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信息化组织机构,要有专人负责,做到责任到人,才能确保城域网和校园网的正常运行。结合工作实际,安排专业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为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育信息化队伍,包括技术队伍、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这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
   4.硬件建设
   教育信息化应用硬件是必备条件,从目前的统计情况来看,全县教学和办公用机近6000台,由于计算机更新速度较快,实际能使用的不足3000台、能上网使用的不足2000台。过去存在上网操作使用不规范、网络运行不稳定等问题,通过采用深信服公司的上网行为管理产品得到了有效控制。为使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微机与安全管理设备的配备仍然是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三建一更新”,大力推动学生用机和教师办公用机配备力度,并建设一体化安全管理体系,使全县教育城域网网络系统的安全系数和计算机数量配备达到上级的要求。
   5.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是各学校要保证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运行经费;二是落实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运行经费;三是保证信息化队伍健全、人员落实到位。
其他文献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prognostic role of preoperative serum carbohydrate antigen(CA) 19-9 levels in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cholangioc
水稻叶的表皮细胞具有“角质—双硅层”,一层是在表皮细胞壁与角质层之间,另一层是在表皮细胞壁内与纤维素相结合,这种“角质—双硅层”可保护植物免受菌丝入侵,并减少叶面
黄以卫首先从发展历程、数字化校园结构和改善之处三个方面对普教信息化建设阶段展开了分析.大致内容如下:1.教育信息化的三个发展历程:a.计算机等IT设备的建设;b.网络化校园
摘 要:本文运用统计分析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一所小学的调研,了解目前该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并归纳了信息化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信息化教学;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8454(2008)20-0029-03    一、前言    2001年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
水稻小穗着粒密度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其与单株穗数、小穗数和粒重等有密切的联系。该性状在密穗品种与疏穗品种杂交的 F_1值高于双亲平均值,F_2群体分布呈近正态分布的曲
本研究以高蛋白的大豆品种齐黄26和低蛋白的滑皮豆为亲本,杂交获得含170个单株的F2分离群体,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通过Mapmaker3.0作图软件,构建了一张包含18个连锁群的分子连锁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成为许多专家和一线老师关注的焦点,通过几年的研究、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成果,但也出现许多问题,尤其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不高,甚至出现了不少的误区。本文针对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课程有效整合进行深入研究,寻找信息技术与高中课程有效整合的方向和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摘 要: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堂变革是根本,信息技术为学生思维发展构建了学习环境,有效课堂管理为学生思维发展创造了自由空间。本文详细阐述了学生思维发展的几个条件,并最终得出了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模型。  关键词:学生思维发展;课堂变革;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8454(2008)20-0035-04    自信息技术出现之日起,人们就意识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triptolid(TP)o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secret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monocular cells(PBMCs)and the associ
目前,能源问题威胁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为了解决能源问题,世界各国均开展了对燃料乙醇的研究,其中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燃料乙醇已经成为国内外燃料乙醇研究和规模开发的热点。采用甜菜为原料发酵生产燃料乙醇具有种植面积广、发酵工艺简单、乙醇产量较高等优势。近几年一些国家开展了对能源甜菜的研究,但是没有一套完整的能源甜菜经济指标的鉴定技术。本论文通过优化酵母菌1373的发酵条件,对能源型甜菜甜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