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慈善事业的出家人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jqwertyui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乾县阳洪镇三坳村州河边的弥陀寺,有一位醉心慈善事业的出家人,她就是现任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弥陀寺第52代住持释果宣法师。
  早在1985年,果宣法师从耀县香山寺初到弥陀寺时,看到自己的修行净地竟是在村汕坊的五孔窑涮里,并且眼睁睁地看着前任住持宏贤法师被掩埋进塌陷的土窑内。从这天起.她开始率领弟子们第一次走出庙门,从附近农民手里租来15亩旱地、30亩河边水浇地,种小麦、玉米、蔬菜,解决了僧尼、居士们的吃饭问题。然后年复一年地上l山开荒,将17亩荒坡改造成果园,自己动手采石运料,填坑平地,建起了一座殿堂林立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新弥陀寺,而且还把寺院内外建设成了一个柏油公路直通312国道的陕西省第一个对外开放寺院和成阳市重点旅游景点之
  果宣法师萌生收养孤儿、创办所慈爱学校的念头始于1989年初秋的一个傍晚,她从中央电视台播发的一条新闻消息中得知:我国每年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学生就达到了100多万,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揪心的、沉甸甸的数字啊,而且更令她坐卧不安的足,就在弥陀寺附近的几个村子里,失学儿童的比例也不断增加。尽管身为出家人,但佛经中有关“慈悲为怀、广施善心”的教海和教人“开智慧、脱愚痴”的思想,都告诫自己对贫困失学孤儿绝不能坐视不管,一定要尽微薄之力,用爱心为他们创造出一块生活和学习的“乐土”。
  时间不等人。果宣法师当即选中了离寺院不远的叫卣六分四土地,以高出当地十倍以上的昂贵地价租下了它,准备办一所免费招收16岁以下孤儿及贫困孩子上学的全日制寄宿学校,衣、食、住、用全包,并把这所学校取名叫“慈爱学校”。教育方针、教学内容与其它普通学校完完全相同,不带任何宗教色彩。
  此叫弥陀寺经济收入虽然有一点起色,但寺庙的修建已花费掉不少财力物力,办学的资金成了一个大问题。果宣法师多次与乾县、成阳几家银行联系贷款事宜,银不顺利。跑单位、串企业募集捐款,还是一尤所获。后来还是她师父的一位熟人牵线搭桥,才跑到天津某公司借到30万元。因为轻信的缘敞,这笔钱被乾县某公司经理吴某骗去大半,果宣法师因此发起45度的高烧,一连昏迷了二天三夜,汤水不进,不省人事。身体略好一些,她打起精神继续日夜奔波,东凑西借,终于又筹到20万元。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一座占地1100平方米的“慈爱学校”终于建成了。
  学校建成后,前国家文化部部长高占祥特意为该校题写了校名。82名孤儿在这里生活和学习,年龄较大的一批孤儿中,自的考入大学;有的在县城里读高中;还有一些年满18周岁的孤儿,由果宣法师为他们在珠海等地找到了工作,并亲自把他们送到单位,为他们安置好了一个“新家”。
  如今的慈爱学校早已远近闻名,并被陕西省教委授予“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称号,是当之无愧的“明星学校”。该校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和办学水平也在同步提高,办学规模早已从1992年建校初期仪有的一栋三层楼、几排简陋平房发展到现在的总投资300多万元,拥有两栋教学大楼和一栋宿舍楼,图书馆、实验窒、微机教室、医疗室、食堂、浴室等教学、生活设施齐备。目前,在该校任教的23名中、小学敬师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8名;高级讲师1名,讲师1名。每月果宣法师仪为这些老师支付工资一项就高达】3万元,每天光供养孤儿和贫困学生吃饭仅蒸馍就要买一袋半面粉。更不要说添置别冉勺教学仪器、经营这些孤儿日常生活等多项费用了。
  果宣法师收养孤儿、兴办教育的爱心壮举,吸引来省内多家新闻媒体关注的目光,《两安晚报》于2000年5月19日特意设定了“慈爱热线”电话,号召全社会都为果宣法师收养的这些孤儿们捐款、捐物;“六一一”期间,陕西电视台还专门邀请果宣法师与孤儿们一同走进演播大厅,她的现场演讲以及孤儿们表演的武术节目令全省观众感动不已。
  1996年3月22口的《青海日报》,一篇题为《果宣法师的心愿》的文章讲述了这么一段小故事:身在乾县弥陀寺的果宣法师得知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雪灾的消息后,于当天姻买5吨面粉、300条棉被和一批治疗冻伤的药物,雇来两辆卡车,第二天一大早便日夜兼程,于3月19日下午将救灾物资送到玉树州驻西宁办事处,并当场向灾区学校捐款1万元,还委托记者为她在当地找一所贫困学校,每年定期为该校捐款捐物,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类似这种济危扶贫的爱心义举对果宣法师来说,次数实在是太多了。当她得知三坳村有三位孤寡老人生活困难时,立即派人送衣送粮;得知老人生病时,亲自上门诊治;每逢春节,寺院再穷她也要拿出300元,买上礼品,挨家挨户地为全村每一位50岁以上的老人送去节日的问候。在乾县街头,她看见有位面黄肌瘦满嘴起泡的年轻妇女领着孩子乞讨,忙上前询问,当得知这娘俩是被狠心的男人抛弃后无家可归,从甘肃逃到陕西的情况后,二话不说接回寺院,安排吃住治病,并把孩子送进慈爱学校学前班读书;当她得知有位女孩子考上大学后没钱上学,草草找了婆家准备订亲时,连忙送去一大笔学费,不但帮她度过眼前的困难,还保证一直供她到大学毕业。近年来,果宣法师一手供养的大中学生就有8名。十年间,果宣法师直接参与扶贫的地区已遍及周边的8个县。此外,她还为青海省最为贫困的尖扎县捐建了一所中学,为县政府捐献了一辆吉普车。
  被果宣法师收养并送进慈爱学校学习过的孤儿学生,分别来自甘肃和陕南、陕北及高原等一些贫困地区,其中有的是因山洪爆发所有亲人遇难而成了孤儿,被省妇联送进慈爱学校;也有的是因父母吸毒而独自流浪街头,被果宣法师领回来,甚至还有一位刚生下来就被无情父母遗弃在弥陀寺门外的弃婴。果宣法师身为出家人,何以如此大慈大悲、十年如一日地醉心于慈善事业?何以如此乐此不疲、舍弃一切地走出寺门关注芸芸众生?何以如此自讨苦吃、无怨无悔地济危扶贫奉献爱心?全部答案都在一个“心”字上,用她本人的话来说:“‘心”’是什么?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世界上万事、万物、万法都是由‘心’去‘造’的。所以‘三界所有,惟是一心’。这正如原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慈善协会会长徐山林为电视台给果宣法师拍摄的专题片题写的片名那样——“爱心化作菩萨行”。
  好人一生平安。
其他文献
平凡的感动  它如绚丽的桥梁,架通陌生的两地。  它如一股汩汩流淌的清泉,浇灌着干涸的心田。  它如一团烈火,燃起心中无限的激情。    永恒向日葵  风儿凉了,月儿瘦了。一样的风儿,一样的月亮。我到伯父家度假,结识了枫,我们种下了向日葵,因为它总面朝太阳永恒不变。我是日,她是葵,我们一起看夕阳,一起吟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起感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个月后,我走了,剩下枫和
期刊
2005年5月21日,浙江省台州市佛协护法慈善功德会办公室收到一份来自大西北的传真,题为《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在“两基”攻坚中所面临的困难》。文中介绍:“漳县全县有学校203所,其中中学7所,小学194所,幼儿园2所。……漳县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文化落后,山大沟深,交通闭塞,教育上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目前全县尚有94所学校有危房,……(这些危房)已经或者即将倒塌!领导急、家长急、老师急、学生怕!
期刊
也许是受到一篇名叫《收藏青春》的文章的影响,我也开始学着去收藏生活中令人难以忘怀的点点滴滴。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忆起这些久藏的往事时,泪水濡湿了我的双眼,丝毫不减的感动仍然激荡着我的心灵。  我想起一个温暖的冬夜,室内一灯如豆,我把昔日朋友送给我的贺卡连同尘封的往事一同从抽屉里翻出来。贺卡有的已搁置多年,微微泛黄,带着一种陈年的温和的香,很淡很好闻。我拥被而坐,小声读着上面简短却真挚的祝辞,我的声
期刊
这是圣诞节之后的第一个星期天,七点的弥撒开始了。教区的居民们都非常安静,每个人都呆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喧闹繁华的圣诞节把人们的精力都消耗完了。就连孩子们都很安静,人们更愿意靠着椅背休息。  约翰神父俯视着安静的人群,用愉快的语调说起圣诞节的真正含义,然后谈起了慈善、爱和关心别人,说善意永远都不会是错的。他说的都是我们早就听说过的,我们每个人都因为尽到了自己的职责而沾沾自喜。约翰神父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期刊
经济欠发达,财政拮据,资源贫乏,自然灾害频发的老、少、边、穷农业县均属于贫困地区,具有困难群体多、救助面广、数额大与善款筹募难度大、款额少的矛盾,能有效缓解这一矛盾,慈善事业的发展就能彰显其社会意义,就有旺盛的生命力。笔者从事县级慈善工作近十年,感触颇多,受益亦深。  贫困地区发展慈善事业的基本思路是:明确工作重点;立足本地求外援;通过慈善项目争取外援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贫困地区现阶段工作的重
期刊
那是1963年2月里的一个寒冷的早晨,我把我所有的家当草草地塞进两个硬纸板手提箱里,偷偷摸摸地溜出了大学的宿舍。最后看了一眼乔治亚州那昏暗的黎明,我又继续向前走。穿过了一片树林,就到了高速公路。在那儿,我想方设法拦住了一辆卡车。   “你要到哪儿去?”卡车司机问。   “只要能离开这儿就行。” 我是被学校开除的,而且是第二次被开除了,我再也没有脸面回家去面对我的爷爷了,是他含辛茹苦地把我抚养成人的
期刊
2005年7月30日至8月6日,香港杰出青年义工交流团在大连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的义工陪伴下,对大连进行了为期8天的交流访问活动。该团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福利署推广义工服务督导委员会选出的2004—2005香港杰出青年义工10名,来访人员还包括“学生及青年义务工作小组”召集人罗殷巧儿太平绅士,香港社会福利署的林绍裘和张淑贞,以及香港杰青义工协会代表曾嘉敏。  社会福利署每年都组织杰青义工赴世界各
期刊
她没有想到,身在异地,会有2000多名素不相识的宁波人一周内为她捐款60万元。  她没有想到,躺在病床,会有400多名宁波人冒着高温到医院看望她。  是她浓浓的母爱感动了宁波人。  罗南英,青海省乐都县高店乡河滩寨学校29岁的语文教师,3岁男孩鹏鹏的妈妈,一个找到了骨髓配型却无力支付60万元骨髓移植费用的白血病患者,在她绝望时,宁波人用博大的爱心感动了她,感动了她的家乡青海,感动了一座又一座城市。
期刊
我从小厌恶继母,觉得凡是继母都是很凶恶的。  小时候,我在南方的一个小村庄生活。解放初的农村生活很清贫,日子过得很苦。我那时才7岁,为了让家里的生活过得好一点,身材矮小、又黑又瘦的我常与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到小山坡上挖野菜。带上好几个竹篮子,把野菜装满大大小小的篮子才肯回家。然后洗净洒水,挂在屋檐下,经过一夜的生长,转天早晨一看野菜绿油油的,招人喜爱。一大早,招呼上几个小伙伴,提上盛满野菜的竹篮子,到
期刊
陕西省慈善协会资金募集部的一份资料显示:协会成立七年来,共收到各类善款800O多万元,凡是超过10万元的大宗款项,90%以上的都是徐山林会长亲自劝募的。  这个数字,既说明他德高望重的人格魅力,又显示了他千方晤计推进慈善事业的不懈努力。  他常说:慈善事业是好事,又是难事,一切善事都要钱才能办减。只有深入宣传,广泛募集资金,才能把好事办好。他当了多年常务副省长,从挥笔批钱到劝人捐钱,这个转变很不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