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呼吸道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theme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上、下呼吸道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

方法

40只雌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缺氧组SD大鼠(20只)在自动控制间歇性缺氧试验箱饲养;对照组(20只)正常喂养、不加处理,均饲养35 d,饲养周期结束后,取大鼠软腭、气管、肺组织,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

结果

慢性间歇性缺氧可导致大鼠上、下呼吸道均发生不可逆转变。缺氧组软腭固有层和黏膜下层厚度(125.85±6.34)μm,对照组(57.26±4.6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30,P<0.01);缺氧组气管软骨环缺如处软组织厚度(21.85±1.67)μm,对照组(13.26±0.7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49,P<0.01);缺氧组肺泡间隔厚度(2.15±0.49)μm,对照组(0.45±0.1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32,P<0.01)。

结论

本研究从病理学角度证实长期低氧会造成大鼠上、下呼吸道均发生明显的组织重构,影响其功能的正常运转,所以对于OSAHS患者,建议早期干预,防止呼吸系统发生不可逆病变而延误病情。

其他文献
国际医学实验室认可准则明确要求要监测检验全程(TTP)的质量。目前分析阶段的误差得到了有效控制;而分析前、后阶段的误差成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因而,监测与改善分析阶段外的质量将是我们面临的任务。监测TTP的质量,将促使临床实验室从过去局限于实验室中各阶段的管理而扩展到实验室外各环节的管理。同时,也促使我国室间质评组织机构开展分析阶段外的质量保证计划。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已制定了临床实验室质
期刊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与宫颈癌相关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并进一步使用分类树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法(CHAID)建立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在宫颈癌中的辅助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至2013年浙江省台州医院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宫颈癌初诊患者581例,宫颈良性疾病者342例,健康体检者341名,检测其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CEA、SCC、AFP水平。
目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前ICGR15检测与肝功能指标相关性的研究。方法横断面调查。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92例,其中男160例,女32例,男女比例5∶1,年龄26~72岁,平均50.5岁。对19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脉搏光度法色素密度(PDD)法行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测定ICG 15 min滞留率(ICGR15),依据ICGR
目的评价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常用参考物质、校准品、质控物质等制备物在HDL–C测定中的基质效应。方法方法学比较。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 EP14–A2方案进行基质效应评价。以超速离心/化学沉淀/HPLC(小体积β–定量法)测定血清HDL–C的方法为比对方法,12个厂家的HDL–C匀相法为待评方法,分别测定40份新鲜人血清及13种制备物的HDL–C水平;将两种方
显微镜检查目前仍是红细胞形态检查最基本的方法,同时也是参考方法。深入理解红细胞形态异常的病理机制,提高对易混淆或临床应用价值较大的形态异常红细胞的辨识能力,遵循和落实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重复性的原则和措施,规范报告红细胞形态的检查结果可以提高检验人员整体的红细胞形态学检验技能和对红细胞形态异常的诊断能力。(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 38:721–723)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SA)、乳凝集素(MFG–E8)在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风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1至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295例住院患者,根据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78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完全正常)和CHD组(217例,冠造结果显示至少1支主要冠状动脉狭窄大于30%),其中CHD组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以及心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梅尼埃病家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基因筛查结果,探讨其听力学、前庭功能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通过对三个梅尼埃病家系成员进行全面体检及临床听力学和前庭功能检查,整理、分析家系资料,确定遗传规律,绘制家系图谱并进行听力学及前庭功能特征分析。应用目标区域捕获联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中一家系2例梅尼埃病患者进行基因筛查。结果三个家系中的8例梅尼埃病患者均为语后聋,一个家系中的患者伴发偏头痛。3例先证者的发病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