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创新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_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能否如鱼得水、自由遨游,这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关键。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提倡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如何创新、如何打开束缚学生创造力的“精神枷锁”,这本身是需要创新思维来看待的问题。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打破定势化的教育,使学生的思路多样化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过低地估计了学生的创造力,讲解包办过程;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刚出现困难就代学生说出了标准答案,也不管学生自己想表达的是什么,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于是,课堂上呈现的只是教师在灌输,学生在机械地操练。譬如:在翻译句子中,每道题可能具有好几种翻译的方法,以前见过的学过的知识都可以应用,并非必须运用本课课文里讲的要点用法。比如“继续努力你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可以翻译成:
  ①Keep on trying and you will make greater progress.
  ②If you keep on trying,you will make greater progress.
  ③Keeping on trying,you will make greater progress.
  这三个句子看似只有个别字词的差别,但实际上句子结构完全不同,它分别应用了并列句、条件句、现在分词做状语等三种不同的语法点。因此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而不是采用书上的标准答案,这样会使学生对不同的语法现象有更清楚的理解。
  二、对学生应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训练逻辑思维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它能使人思考问题严谨、严密。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也不容忽视。在对文章进行分析时,老师不仅要就文章的细节提问以锻炼学生对文章细节的注意力,而且要从文章中蕴涵的丰富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素材进行创造性的培养,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授课中注意融会贯通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内容,把握教材的精髓,有选择地提出一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不仅能使学生积极思考,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教师除了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外,还应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敢于提出问题。
  三、培训学习策略,改善学习方法
  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有很大的随意性,这样就有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策略培训的必要性。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
  (1)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有计划的观察和有针对性的培训。
  (2)根据学习的内容或训练的要求,确定专题培养目标,在课堂上一次或多次集中进行学习策略培训。
  (3)根据课堂上当堂发现的个别问题进行即时培训。
  (4)针对个别学生学习中的策略问题,在课堂上对全班学生进行培训,以点带面,争取大多数学生的提高。
  (5)把策略培训和学习内容结合起来。
  四、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沃土
  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的配合协调和多样的统一,在心理机制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谐是美,能陶冶人的高尚情操,激发创造热情。
  五、在英语的创新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学习
  有句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激励了许多的有志青年。创造力是人的生命力的最高表现,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和源泉。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拓宽学生的思维,打开束缚学生创造力的“精神枷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不仅是英语教学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
其他文献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自然的即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学科之间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和谐,教育与教学和谐,师生在和谐中自然地生长。所谓“生态”,即平衡。生态型的语文课堂,追求一种民主、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生态型的语文课堂,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教学信息接受者,而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欲望和创新精神的学习者。一句
期刊
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要求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转化学困生不仅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怎么去转化这些等待滋润的心灵?怎样让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一、班主任思想观念的彻底转变是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1、承认与接纳现实。由于生理缺陷、智力因素、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等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作了如下的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对话”的理解,很多学者与老师认为,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包括老师与学生、老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种关系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不能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直接灌输给学生,而要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对话与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
期刊
数形结合解题就是在解决与几何图形有关的问题时,将图形信息转换成代数信息,利用数量特征,将其转化为代数问题;在解决与数量有关的问题时,根据数量的结构特征,构造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即化为几何问题,从而利用数形的辩证统一和各自的优势尽快地得到解题途径。这对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有极大的帮助。  一、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集合问题  认清集合的特征,准确地转化为图形关系,能够使问题得到直观具体的解决。一般
期刊
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解答思想政治课中的材料题时总是存在这样或哪样的困难,答题命准率特低,答题效果特差。针对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我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因班制宜,因生制宜,寻找适合我校学生的方法。对专家权威提出的经验、方法和解题技巧,我不是拿来就用,而是在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通过对几届毕业班学生的教学和复习,从中获取了一些道理和体会,尤其对思想政治课中材料题的解答摸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体,对待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中的生成资源,教师应抓住契机,伺机引导,有益开发。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挖掘生成资源,充实课堂教学;把握生成资源,倡导自主探究;利用生成资源,激活道德潜能”三方面阐述了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把握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实践与认识。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 生成性资源 实践与认识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性的课堂资源往往被人忽视
期刊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常言道“教无定法,教贵有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其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一环。总结自己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复习旧知识,目的在于激活原有知识  教师可通过对学生提问或进行小测验等方式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利于新知识的接受。检查复习的方法有:口头问答、黑板演示、默写重要知识点、检查课外
期刊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接受程度,小学教科书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凸显了鲜明的内涵主题,形成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表达有序,层次清晰,情感步步推进;巧抓细节,感情色彩真挚,抓住最能展现当时场面的人物、情节、环境进行描写;人格心灵得以唤醒,形象性格强烈鲜明,教书与育人巧妙融合。“品文悟意陶情,课程集萃撷珍。”  一、胸怀真挚“思想情感”,走近伟人领略风采  每一个学生都可能成为非凡的人,但能
期刊
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如果能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学中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使教师能够轻松愉快地通
期刊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从版面设计、内容体系和语言等方面看:它一改往昔那种说教式的面孔,取而代之的是活泼有趣的画面、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内容,让学生走进课堂,真正成为新课堂的主人。我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即倾注了情感的感染、熏陶的教育,特别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努力创设情境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心理体验  情境教学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