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irer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接受程度,小学教科书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凸显了鲜明的内涵主题,形成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表达有序,层次清晰,情感步步推进;巧抓细节,感情色彩真挚,抓住最能展现当时场面的人物、情节、环境进行描写;人格心灵得以唤醒,形象性格强烈鲜明,教书与育人巧妙融合。“品文悟意陶情,课程集萃撷珍。”
  一、胸怀真挚“思想情感”,走近伟人领略风采
  每一个学生都可能成为非凡的人,但能否成为天才,关键是教师能否像对待天才一样的爱他、期望他、诱导他。积极的期望能促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望效应。例如“走近毛泽东”单元,其中《七律·长征》是毛泽东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开国大典》和《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则是他人对毛泽东的回忆及讲述毛泽东的故事。我将“思想情感”教学着力点放在“胸怀思想情感,领略伟人风采”上,“所期望的效果”即激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激动的心情,激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更尊敬、更崇敬、更爱戴的自豪之情,产生“振兴中华,匹夫有责”信念,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上收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思想情感”之“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二、胸怀真挚的“思想情感”,加深对革命伟人的敬仰
  1、“思想情感”——将雪山之貌与红军之情相融,折射诗歌意蕴。《七律·长征》是毛主席回顾长征,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写下的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全文展示了长征途中“腾越五岭”、“疾跨五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的雄壮图卷,通过客观的“远征难”与主观的“不怕”、“腾细浪”、“走泥丸”、“尽开颜”,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凸显了红军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七律·长征》巧用典故,夸张中折射出深厚的诗歌意蕴,将雪山之貌与红军之情相融。
  2、“思想情感”——将当时场面的人物、情节、环境进行描写,使人亲临其境。《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教学《开国大典》,重中之重是将学生的思绪“拉回”当时大典的盛大与隆重,即群情激昂的会场、庄严热烈的典礼、雄壮激越的阅兵、盛大隆重的游行。文章采用了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使人如同亲临其境。
  3、“思想情感”——将毛泽东常人的情怀寓以丰厚的深意,平凡的小事见伟大,“露水珠见太阳”。《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于1948年春夏之交在花山村发生的几件事,表现了毛泽东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精神和作风,展现了毛主席的凡人情怀。作者选择了三件看似平凡的小事,详略得当,凸显了鲜明的主题。
  三、胸怀真挚的“思想情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细心品读
  1、导读引领,揭示设计意图。要把握单元要求,读懂导语内容,整体感知课文设计意图,了解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事件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写作方法。
  2、深入阅读,感悟“思想情感”。要把握课文要求,理清课题脉络,整体认知文章具体内容,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深入感悟情感层层推进的真谛。
  3、细读品味,揭示图文内涵。要体会重点词句、段落、主句的意义,品味主题意旨,并结合识别图文的内涵,充盈情感美,揭示事例的精当巧妙。
  4、读写迁移,练习表达。可选择一个比较熟悉的人,叙述2—3件实事,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注意选材——理清脉络——语言表达——场面描写——情节引领——揭题解题——悟意陶情,表达真情实感。
其他文献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为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期刊
逆向思维就是正向思维的反向思考,它合拍于新教材中提倡的新、异、活的指导思想,也符合知识前后交融、便捷发散的思维模式。在解题中正向思维往往繁杂难得、求解不通,而采用逆向思维则简单易行、迎刃而解。以下就以逆向思维在数学解题中的使用作简单的论述。  一、巧妙逆用幂的运算性质
期刊
对教学工作而言,最怕的就是学生对授课内容缺乏兴趣、丧失信心、觉得无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自信、更乐于去学习呢?我认为关键在于课堂上的有效提问。那么语文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是如何体现的呢?   一、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想巧妙提问,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学生水平的差异性,设计出有层次性的问题,由
期刊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自然的即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学科之间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和谐,教育与教学和谐,师生在和谐中自然地生长。所谓“生态”,即平衡。生态型的语文课堂,追求一种民主、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生态型的语文课堂,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教学信息接受者,而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欲望和创新精神的学习者。一句
期刊
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要求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转化学困生不仅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怎么去转化这些等待滋润的心灵?怎样让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一、班主任思想观念的彻底转变是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1、承认与接纳现实。由于生理缺陷、智力因素、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等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作了如下的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对话”的理解,很多学者与老师认为,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包括老师与学生、老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种关系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不能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直接灌输给学生,而要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对话与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
期刊
数形结合解题就是在解决与几何图形有关的问题时,将图形信息转换成代数信息,利用数量特征,将其转化为代数问题;在解决与数量有关的问题时,根据数量的结构特征,构造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即化为几何问题,从而利用数形的辩证统一和各自的优势尽快地得到解题途径。这对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有极大的帮助。  一、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集合问题  认清集合的特征,准确地转化为图形关系,能够使问题得到直观具体的解决。一般
期刊
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解答思想政治课中的材料题时总是存在这样或哪样的困难,答题命准率特低,答题效果特差。针对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我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因班制宜,因生制宜,寻找适合我校学生的方法。对专家权威提出的经验、方法和解题技巧,我不是拿来就用,而是在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通过对几届毕业班学生的教学和复习,从中获取了一些道理和体会,尤其对思想政治课中材料题的解答摸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体,对待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中的生成资源,教师应抓住契机,伺机引导,有益开发。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挖掘生成资源,充实课堂教学;把握生成资源,倡导自主探究;利用生成资源,激活道德潜能”三方面阐述了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把握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实践与认识。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 生成性资源 实践与认识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性的课堂资源往往被人忽视
期刊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常言道“教无定法,教贵有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其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一环。总结自己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复习旧知识,目的在于激活原有知识  教师可通过对学生提问或进行小测验等方式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利于新知识的接受。检查复习的方法有:口头问答、黑板演示、默写重要知识点、检查课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