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课中材料题的解析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hi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解答思想政治课中的材料题时总是存在这样或哪样的困难,答题命准率特低,答题效果特差。针对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我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因班制宜,因生制宜,寻找适合我校学生的方法。对专家权威提出的经验、方法和解题技巧,我不是拿来就用,而是在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通过对几届毕业班学生的教学和复习,从中获取了一些道理和体会,尤其对思想政治课中材料题的解答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教学、符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实践学习中收效良好。
  面对每一道材料题,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一、主动进攻,摒弃恐惧心理
  对于政治材料题许多学生特别害怕,因为材料题文字多、内容杂,信息点具有隐蔽性,所以有部分学生从心底里容易产生恐惧感,失去自信,在平时的训练中见到材料题就“躲”,这样一来,哪怕再简单的题有可能也不敢去看一下,从心理上已经服输。因而每个学生都要培养主动进攻的意识,摒弃恐惧心理。
  二、读题思考,领会材料主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在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多读必有益。其实这话在解答思想政治的材料题中也适用。只有读题,才能知道题目的已知条件和要求,材料内容才能“进入”人的大脑,产生“映像”,学生才会明白题目在说什么;如果不读题,那几乎就无从下手。不能说自己兴趣来了就读几句,兴趣不来就不读,把读题看作可干可不干的事,这种认识是大错而特错的。如果在每次解答试题时,总是抱着一种侥幸心理,粗枝大叶、敷衍了事地读几句,对题意只有个一知半解,便手忙脚乱地开始作答,等到答了相当篇幅以后才发现原来答案与题意大相径庭,反过去再去读题思考时,时间已浪费,题目下面的空白处已被占完,这样会事倍功半,结果只能是一团糟。因而,解题时读题是前提。
  三、解剖材料,捕捉信息
  读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寻找信息点的过程,如果说读题要全面的话,寻找信息点就是全面之中的重点。重点的把握其实也是一个较难的过程,要在长期的训练中才能慢慢提高。为什么这样说呢?举个例子来说吧:同样一个题目,让学生自己去读并思考,他们也许是笼统读下去,抓不住重点,这样把题目读多少遍也不一定能找到信息点,因为没有经过反复的训练,学生一般不会有这种意识,要么把全部内容都看作重点,要么认为都不是重点;但当老师示范读一遍时,高低声区分,次重点有别,有大部分学生便会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信息点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捕捉到了,这就为联系知识点指明了方向。
  四、有效定位,结合知识点
  我们解题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寻找信息点,而是要把信息点与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教材中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把寻找信息点比喻为公安机关抓捕犯罪分子的话,那联系知识点就相当于法院确定犯罪分子适用什么刑罚。刑罚的选择不当,对犯罪分子的量刑就会不准,就会张冠李戴,造成冤假错案。要是这样,后面的解题就会南辕北辙,答的内容再多、语言再精彩、卷面再整齐都是白搭,最多能得到评卷者1~2分的施舍分,因而结合知识点是解材料题的关键。
  五、全面观察,详略得当
  要全面观察题目中的材料内容,包括注解和附文等;全面观察题目要求及其侧重点,从全局着眼。不要看到问题就写,否则可能会出现该答的没答、不该答的乱答;可能第一问该简答,你却详答了,小题大做;可能第二问需详答,你却已经密密麻麻答在了第一问,结果却是内容颠倒,最后导致失分。判断题目的轻重程度和内容的多少,可以根据题目后的分值大小做出简单判断。当然,分值低者,内容简单,应简答;分值高者,内容复杂,应详答。所以要从全局出发,从整体观察,该简则简,该详则详。
  六、组织文字,认真书写
  作为材料题,组织语言文字做答是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前面所做的每个环节都是为这一步服务的。因此,做答是测试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步,既可测试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能测出学生的文字书写和条理归纳能力,当然更重要的就是可以检测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是材料解析题的归宿和落脚点。答题时要注意整体效果。每一题的排版以及题与题之间的布局要考虑美观,每一行行距要均匀。内容少空间大者,可以适当写疏松些;内容多空间小者,可以适当写紧凑些。书写要清晰工整。要培养这种能力,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可通过走过场来实现,而要有顽强的毅力和脚踏实地的精神,通过多思、勤练才会慢慢提高。
  七、勤思苦练,总结解题规律
  每当遇到材料题时,不应抱有侥幸心理,要认真去读、去思考,哪怕是一个细节也不能放过,可针对每次的测试和训练,把成功的经验再次应用到实践中去——试解材料题,通过多次反复的思考和苦练,寻求更佳的思路和方法。
  每个学生只要能从这几步去分析、思考、严格训练,那么,我相信当面对政治材料解析题时就会胸有成竹,冷静地、认真地去对待,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大脑清醒、思路通畅,从而提高解答材料解析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整个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四种技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写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即运用学过的英语知识进行思想交流。现在的书面表达,实质上是一种控制性或指导性写作,它不得离开要求去自行立意、随意发挥;它与“翻译”相似,但又比“翻译”灵活。它是在指定范围内比较灵活的写作,常常会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情景和要求写出一篇文理通顺、语言准确、连贯流畅、地道的英语短文。纵观近几年的英语高考试题,写作实际上是考查学
期刊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数学教学也随之由原来的教师教、学生学改变为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实践,这些在教学过程的设计、组织、引导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为学生服务的一个引路人。  一、数学教学中要组织好复习旧知  数学是关联性较强的一门学科,知识与知识之间是相互延伸与发展的。复习好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坚实的基础,只有认真地组织好旧知识的复习,才能让学生更
期刊
一、理解记忆法  理解记忆是一种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基本记忆方法,对概念、性质的概括,对法则的提出、公式的推导等过程必须一清二楚。例如:小学课本中有各种面积公式,其中长方形面积公式是最基本的,其他图形的面积都可以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来,这样理解就容易记住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了。  二、重点记忆法  记住重点内容,通过推导、联想等方法便可以记住其他内容了。例如学习常见的数量公式:路程=速度×时间;速度
期刊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为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期刊
逆向思维就是正向思维的反向思考,它合拍于新教材中提倡的新、异、活的指导思想,也符合知识前后交融、便捷发散的思维模式。在解题中正向思维往往繁杂难得、求解不通,而采用逆向思维则简单易行、迎刃而解。以下就以逆向思维在数学解题中的使用作简单的论述。  一、巧妙逆用幂的运算性质
期刊
对教学工作而言,最怕的就是学生对授课内容缺乏兴趣、丧失信心、觉得无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自信、更乐于去学习呢?我认为关键在于课堂上的有效提问。那么语文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是如何体现的呢?   一、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想巧妙提问,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学生水平的差异性,设计出有层次性的问题,由
期刊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自然的即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学科之间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和谐,教育与教学和谐,师生在和谐中自然地生长。所谓“生态”,即平衡。生态型的语文课堂,追求一种民主、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生态型的语文课堂,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教学信息接受者,而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欲望和创新精神的学习者。一句
期刊
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要求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转化学困生不仅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怎么去转化这些等待滋润的心灵?怎样让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一、班主任思想观念的彻底转变是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1、承认与接纳现实。由于生理缺陷、智力因素、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等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作了如下的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对话”的理解,很多学者与老师认为,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包括老师与学生、老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种关系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不能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直接灌输给学生,而要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对话与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
期刊
数形结合解题就是在解决与几何图形有关的问题时,将图形信息转换成代数信息,利用数量特征,将其转化为代数问题;在解决与数量有关的问题时,根据数量的结构特征,构造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即化为几何问题,从而利用数形的辩证统一和各自的优势尽快地得到解题途径。这对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有极大的帮助。  一、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集合问题  认清集合的特征,准确地转化为图形关系,能够使问题得到直观具体的解决。一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