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与文本对话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作了如下的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对话”的理解,很多学者与老师认为,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包括老师与学生、老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种关系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不能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直接灌输给学生,而要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对话与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对话”式阅读教学也涉及学生观的改变,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把学生看成是一个自我生命的实现者,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既有历史性又具有开放性的自我创造者。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都很容易理解,因为学生与老师都是在场的,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却很容易被忽略,因为在课堂中作者是不在场的,于是便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老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揣摩作者写作与独特表现方式的意图就已经是在与作者对话了,而没有与作者进行更深一层次的交流,这显然不是全面的对话,也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独立人格的发展。真正的对话应该是师生与作者以平等的地位针对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老师与学生要正确地解读作者的观点,更要对这一主题进行自己独立的思考,提出自己独特的意见与观点,然后才可以与作者一起切磋切磋、探讨探讨。
  在这个过程中,正确解读文本是进行深度对话的基础。我们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表达,并不是就可以随意解读文本,反而要求我们更加重视正确解读文本,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度对话。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呢?首先要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与作者的观点区分开来。有些学生很容易用自己对客观事实的理解来取代作者的观点,然而,很多时候学生很难一下子就能正确理解文本所呈现的事实和作者的态度。人总是喜欢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自己的经验为依据,以自己的视角看问题,误解往往就是这样产生的。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本身的洞察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对任何事实的陈述里,总会透露出作者本身对这个事实的主观态度与情感,这是可以从文章的措辞中看得出来的,当然有些比较明显,有些比较隐晦。语言这东西本来就是这样,同样的客观事实,个人的主观态度不同,就会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所以才有词语的色彩意义。如果排除人的主观态度,“狡猾”与“聪明”也是同义词。老师的作用就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背后的意味。
  如果语文课只是一个文本解读的过程,如果语文课只有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只有师生对文本的倾听,而没有师生对作者的质疑与反问、没有学生自己独立的思考与自由的表达,这样的课堂很难培养出真正的人才,这样的教育也不能说是真正的教育,也不可能是有效的教育。课文就算是圣经,我们也没有必要对之顶礼膜拜,它只是一个线索、一种材料,是我们与伟大心灵交流思想的载体,更是开启我们思想的钥匙,我们是拿来用的。
  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老师应该让学生对文本所呈现的客观事实进行分析与思考,不要受到作者态度的影响,更不能唯作者马首是瞻。只有在思想与思想的撞击中才能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潜力与学生个性发展的潜能。老师可以通过以下两个策略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一、引导学生找出事实的矛盾点,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二、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发散性地去思考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确立自己的论点、搜集资料、寻找论据,还可以尝试把自己的观点写下来,或者改编故事,这不仅仅是思维的训练,更是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也许有些老师会认为这样上出来的不是语文课了,他们认为语文课就应该一味地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与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诚然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表达的工具,脱离了思维,语言本身只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符号。一个完整的对话理论,应该包括正确解读文本、师生独立思考与自由表达这几个方面,哪一个都不可缺少!
其他文献
从教数年来,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学生掌握化学用语的难度很大,这是阻碍他们学习化学的拦路虎。笔者认为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门槛,只要能熟练记住如元素、离子、原子团等符号,就等于有了打开化学这门学科的大门的钥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运用一些便于记忆的好方法,以减轻学生记忆的压力,使他们熟记化学用语,走出学习的困惑,为他们学习化学打好坚实的基础、树立浓厚的兴趣。现就我的教学点滴介绍如下,供同仁们商讨。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和个性特点表现和落实在作文教学之中。作文的最大特点是用语言这一中介来表达作者的生活和情感,其基本任务就在于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会做人这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统一起来,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能切实地促使学生更好地做人和发展。因此,语文素质教育中的作文教学应将“人”和“文”有机统一起来,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使作文真正成为培养和提
期刊
整个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四种技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写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即运用学过的英语知识进行思想交流。现在的书面表达,实质上是一种控制性或指导性写作,它不得离开要求去自行立意、随意发挥;它与“翻译”相似,但又比“翻译”灵活。它是在指定范围内比较灵活的写作,常常会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情景和要求写出一篇文理通顺、语言准确、连贯流畅、地道的英语短文。纵观近几年的英语高考试题,写作实际上是考查学
期刊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数学教学也随之由原来的教师教、学生学改变为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实践,这些在教学过程的设计、组织、引导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为学生服务的一个引路人。  一、数学教学中要组织好复习旧知  数学是关联性较强的一门学科,知识与知识之间是相互延伸与发展的。复习好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坚实的基础,只有认真地组织好旧知识的复习,才能让学生更
期刊
一、理解记忆法  理解记忆是一种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基本记忆方法,对概念、性质的概括,对法则的提出、公式的推导等过程必须一清二楚。例如:小学课本中有各种面积公式,其中长方形面积公式是最基本的,其他图形的面积都可以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来,这样理解就容易记住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了。  二、重点记忆法  记住重点内容,通过推导、联想等方法便可以记住其他内容了。例如学习常见的数量公式:路程=速度×时间;速度
期刊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为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期刊
逆向思维就是正向思维的反向思考,它合拍于新教材中提倡的新、异、活的指导思想,也符合知识前后交融、便捷发散的思维模式。在解题中正向思维往往繁杂难得、求解不通,而采用逆向思维则简单易行、迎刃而解。以下就以逆向思维在数学解题中的使用作简单的论述。  一、巧妙逆用幂的运算性质
期刊
对教学工作而言,最怕的就是学生对授课内容缺乏兴趣、丧失信心、觉得无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自信、更乐于去学习呢?我认为关键在于课堂上的有效提问。那么语文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是如何体现的呢?   一、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想巧妙提问,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学生水平的差异性,设计出有层次性的问题,由
期刊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自然的即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学科之间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和谐,教育与教学和谐,师生在和谐中自然地生长。所谓“生态”,即平衡。生态型的语文课堂,追求一种民主、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生态型的语文课堂,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教学信息接受者,而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欲望和创新精神的学习者。一句
期刊
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要求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转化学困生不仅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怎么去转化这些等待滋润的心灵?怎样让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一、班主任思想观念的彻底转变是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1、承认与接纳现实。由于生理缺陷、智力因素、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等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