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和写作亲密接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纵观文学史,大凡国内外著名的作家除了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以外,都会阅读大量的书籍。因此,他们学富五车,文思敏捷,作品层出不穷,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谈到他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说过,他如果没有系统地学习文学知识,是不可能写出那样的作品的。他还特别提到在开始创作之前,用了八个月的时间,专心致志地读了《战争与和平》等世界名著。我国伟大诗人杜甫用最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从古到今,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只有在读中探写,读写拧为一体,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如何通过读写演练,使得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享的一道精神美餐呢?我有幸参加了“循序渐进,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下面谈谈做法和体会。
  一、以课内阅读为阵地,进行读写训练
  关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边读边写是我们极力提倡的一种方法。写作自然离不开读书,但是只读不练,同样也不会提高写作水平,掌握写作技巧。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如何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呢?
  1.依托教材,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依托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知识,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本功,才能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方法,并鼓励学生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如:《莫高窟》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这是一个过渡句,它可以起到总结前文、引领下文的作用。在平时的写作中内容不同的段落可以用这样的语句来连接,使文章的层次比较清晰。再如:《变色龙》一课,在描写变色龙时,既写了变色龙的外形,又写了变色龙捕捉食物的过程,这样动静结合使文章更加生动。告诉学生,在写小动物这类的文章时,可以借鉴这种动静结合的方法,为自己的作文增加色彩。
  2.借助教材,进行仿写训练。
  初学书法的人都在模仿书法家的作品,那么初学写作的人也少不了模仿名家的作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运用教材、采用灵活,创造性的教学策略,抓住课文中的精彩片断,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仿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认知、学习的过程。如:在学习了《莫高窟》一文后,可以让学生仿照莫高窟第二段的写法(先总后分)来写一个周围的建筑物,先训练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做到文通字顺,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去写自己喜爱的东西,这样模仿课文收放结合,对于小学生来说,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帮助学生整理出了表达的顺序。其实,只要老师们深入挖掘教材,就会处处有内容,处处有范例,学生的习作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思绪就会飞扬,情感就会激化。
  3.超越教材,进行创写训练。
  创写就是在仿写基础上的升华。创写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表达出来。允许学生用自己的形式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以最大的热情引导和帮助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理解生活,创造生活。如《师恩难忘》是一篇回忆恩师的课文,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教诲永世不忘。学了这篇课文后,就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老师,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又如学习了《伊索寓言》后,让学生编一个故事,通过一个故事,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写作素材,创作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了。
  二、加强课外阅读,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提到读书,大多数人只重视课内阅读,但课内阅读的量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现在强调单元教学的整体性、训练的系统性,但毕竟阅读面是狭窄的,当然,这也制约着学生写作水平的发挥。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阅读是相当重要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许多名人回顾自己青少年的时候,大多数得益于课外阅读,毛泽东、鲁迅都能背诵大量的名篇佳句。苏联著名作家西蒙诺说,他可以一大段一大段的背诵《静静的顿河》,可见熟读、精读乃至背诵对写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抓好课内阅读,还要注重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扩大阅读量。当然,光让学生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这方面我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
  1.从现有的教材入手,将单元中涉及的作品介绍给学生,并作为必不可少的课外作业,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后,我们就向学生推荐了《水浒传》,要求在一个月内读完,读完后,在班内开展了《走进水浒》读书交流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样,既将课内的阅读延伸到了课外的阅读,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又加深了学生对单元教学中有关课文的进一步理解,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2.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每学期向学生推荐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之外的一些名著和优秀的儿童作品。因为名著的内容丰富而深刻,影响力大,能速成和优化学生的写作能力。优秀的儿童作品应视为作文的典范,里面蕴含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学生阅读完后,受益匪浅。如:我们向五年级学生推荐了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等,优秀的儿童作品《哈里波特》、《海的女儿》、《格列佛游记》等,要求读后,做一些摘录,如作品中的精彩片断或情节,并把感受最深的一点写出来,如写读后感,读书笔记,评论文中的人物等。在课堂上,教师摘其优劣简评一下,或让学生自己评议讨论,这样,读写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是一种美的享受。
  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告诉我们,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课内多读,课外也需要多读多背,,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量。如:我们在教学之余,开设了古诗诵读课,让同学们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对于课外阅读中的精华,也要求同学们熟读成诵,并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进行比赛。通过读背,学生把书本的语言转化成了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笔就不会觉得那么难了。
  三、提倡教师阅读和习作
  教师是阅读的指导者,也是学生阅读的分享者。喜欢阅读的语文教师会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予以有益的指导,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来自于教师的阅读和阅读经验。同样,教师也是习作的指导者。一个语文教师自己从未写过作品或很少写作怎么能指导好学生的习作呢?习作的指导,也需要教师的习作引领,否则教师只会纸上谈兵,只会教条地提出作文的要求,至于学生会怎样写,写到什么程度,教师都难以预料和把握。因此,我们开展了《师生同读一本书》和《教师同写一篇文》的活动,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阅读和习作水平,而且提高了教师对学生阅读和习作的指导水平。
  总之,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把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反复训练,让阅读和习作亲密接触,就能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的确,“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深化认识”。实
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ulmonary hypertension syndrome,PHS)是当今世界各国肉鸡业中的一大难题,常常发生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原地区,主要以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心脏
国家技术监督局再次抽查部分种子产品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水稻、玉米、棉花三种种子的质量状况,1996年一季度国家技术监督局再次对其进行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本次共抽
自古以来,从“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马克思)到“人,诗意的栖居”(海德格尔),从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雅克·德洛尔)到“人性的教育呼唤诗意”(肖川),从“不学诗,无以言”(孔子)到“诗是人类的母语”(尔格·哈曼),从“不管是在人类的开端,还是人类的目的地,诗都是人类的女教师”(谢林)到“所有的思都是诗”(海德格尔),从汉语是理想的“诗性语言”(范罗诺萨)到诗意浓郁的文本……都一脉相
一  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已进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新阶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服务和服从于主体,都要充分调动主体自觉积极参与教育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展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需要特别强烈。”只有激活主体的内在原动力,最大化地把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才能逐渐形成主体积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现代
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接触性传染病。近些年来,这
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口语交际比单纯的“听话、说话”要求更高,除了听得明白、说得清清楚楚之外,还要根据
摘 要: 文章主要探讨了当前作文教学的个性化问题,明确了个性及个性化作文的内涵,阐述了个性化作文写作的理论基础。写作的本质即是内心主观情感的流露,是自主的创造性活动,因此教师要尽力创造个性化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个性 个性化作文 理论依据 内涵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陈旧的僵化的阻碍社会进步的东西正在打破,新生的活跃的促进社会前进的东西正在建立。在这样的变
摘 要: 在学生习作中,常常见到学生虚假的“低吟浅唱”,空话套话。语文教师更应该付出艰辛的努力,扭转这种局面,文章简要阐述了具体的做法: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养成写周记的习惯,培养情感体验;课前五分钟,用情感真挚的美文陶冶学生;教师真情评语,激发学生真情作文;教师“下水”,真情感染。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作文 情感    新的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
作文是什么?就小学生而言,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见要写作文,首先就要有可写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