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模仿”在习作入门指导中的有效使用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08050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简明阐述“模仿”在学生习作入门时的有效使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入门;“模仿”
  小学三年级,是“习作入门”的重要阶段。虽然有一二年级“写句”“写话”作为基础,但语文教师还是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而这期间,“无米下炊”“语不成篇”“缺乏结构感”则是最为凸显的问题。如何帮助学生轻松通过“习作入门关”,笔者以为,巧妙地使用“模仿”,可以对学生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
  一提到“模仿”,不少人便会情不自禁地把它和“鹦鹉学舌”“邯郸学步”联系在一起,从而不屑于去做一些创新和尝试。其实让我们纵观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历程,从牙牙学语到知识摄取,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遍布模仿的痕迹。习作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写”二者相统一的过程,其中有模有仿,先模仿,后创造,这是一条适合习作教学的普遍规律。那么,如何有效运用“模仿”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呢?
  一、依葫芦画瓢法
  “依葫芦画瓢”本是一句俗语,意为:照着真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放在习作指导过程中,则指在习作结构上,引导学生以范文为蓝本,进行模仿学习。初学习作者,常常会出现拿到题目无处着手,甚至主次难辨的现象,为学生提供可以参依的范文,便可减轻初学者的畏难情绪,从而以鞋取样、积极作文。
  例如,苏教版语文三年级的《赶海》一课,较好地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方式,回忆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趣事。文中倒叙的手法、首尾呼应的方式以及紧凑的、浑然一体的结构之美,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习作引导范例,教师可以以此为范本,引导学生进行以“童年趣事”为主题的习作尝试,帮助学生实现由“生活”到“语言”的转换。
  二、移花接木法
  “移花接木”这个成语,原意指: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在这里取其字面意思是指,指导学生在内容上借用典范文章的材料组织形式,填上与新作相关的内容材料,从而表达类似的主题思想。这种模仿的好处是:不仅有固定的结构、约定的主题,而且具备组织材料的灵活性,即使一般初学者也不用担心“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比如,魏巍的《我的老师》,连用详略各异的七个事例,表达了作者对往日老师——蔡云芝先生的思念、感激之情。读罢之后,我们对作者的文风笔法,尤其是他运用亲自经历的事例来反映主题、表达思想的方法,成竹在胸。老师这时若能趁热打铁,出示《我的××》等类似题目,让学生当堂练笔,如果没有缺乏生活体验的意外情况,多数学生还是能够轻而易举地写出符合要求的可读之作。
  三、旧瓶装新酒法
  “旧瓶装新酒”出自《新约·马太福音》,比喻用旧的形式表现新的内容。这种习作指导方法主要是指模仿他文的语言技巧,并应用于作文表达实践,从而达到迅速提高自己的习作表达能力和表达效果这一目的。
  例如,学习了《明天我们毕业》一课后,学生大多会在文中大量的排比句中感受到深深的眷恋之情。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出示名家名篇中对排比句式的有效使用,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激昂的“当你……当你……当你……”对学生进行句式练习和习作指导。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灵活地运用这一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模仿”中增长知识,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对于习作初学者来说,缓释畏难情绪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其“眼中有文、脑中有事、心中有话”,有效使用“模仿”,可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顺利通过习作入门关。
   编辑 张珍珍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内语文学习法讲究的就是“读问试评”四个环节,而在这四个环节中,以“读”为基点,延伸发展,同时在“问试评”的过程中穿插“读”,将读深化,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可以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关键词:课内语文学习法;读问试评;学生;主导者  课堂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语文的主战场,也是教师从事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事实上对
摘 要:综合素质评定的操作机制并不是完美的,它亟待修订、完善、创新;具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定位却没有保证目标得以实现的制度甚至“利益”作保障;設计精美的测评维度一旦落实到具体的评定对象(学生)身上,仍然会暴露出不少问题;评定效益的渐进性、潜在性、抽象性、模糊性极大地挫伤了参与测评各成员的热情。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实施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关键词:激活;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基于“认知现状
随着全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已深入人心。在新课程理念中,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构建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民主化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亲身体验,学会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突出历史课程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摘 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数学课堂也需要精心预设和精心构思备课,这样才能达到课上运筹帷幄,从而进行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当然,教师也不能死板地固守预设的阵地,那样只能是作茧自缚。只有让预设和生成和谐共创,只有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课堂教学才能绽放异彩。  关键词:初中数学;预设和生成;课堂反思;最近发展区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好比是这门艺术的策划者。只有在课前进行认真的预设,或者是上课前的
[背景]  去年秋季,我担任学校的三年级科学教学任务。三年级是小学科学学科的起始年级,学生第一次走进科学实验室,第一次进行小组合作,第一次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生命离不开水》有一个活动,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西红柿、纱布、小刀、烧杯,来证明植物体内含有水。  [过程]  1.活动环节  师:刚才有同学提到植物每天需要喝水,那么植物体内有没有水呢?生:有。  师:你准备
自信心是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自信心是使人向上奋进、实现理想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是成功的基石,有意识培养幼儿自信心很有必要。  一、鼓励和肯定,予以幼儿自信  幼儿的是非观念模糊,不会正确评价自己,他们更容易轻信和接纳成人的评价,特别是父母、家人和教师对他的评价,至关重要。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善于鼓励幼儿,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对于幼儿的任何进
台莱山 :上线法治课堂守护疫情期间青少年成长近日,为实现对疫情期间广大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无死角全覆盖,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检察院制作了以“远离校园暴力·走向美好未来”为主题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空中课堂”视频,并上传至腾讯视频,同时通过该院“两微一端”平台向社会发布,受到辖区家长和青少年学生的一致好评。  在授课中,主讲人、山东省“法治进校园”巡讲团成员、莱山区检察院检察官助理孙伶俐结合莱山区检察院办案情
摘 要:化学实验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异常现象,如何对待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如何在课堂上巧用这些异常现象呢?它是所有化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往往在意外中蕴含着正常,关键是透过表象看到本质。积极引导并给予合理的分析解释,就能化慌乱为沉着、化意外为平常,反而能因化腐朽为神奇的“意外”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记忆,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也就能轻易实现,使师生双方在探索活动中互相得到提高。  关键词:实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要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所以,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可现实中,我们会经常会遇到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学困生。作为教师,一定要把这部分学生当作教育的一个侧重点,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下面我
摘 要:要想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效率,就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充分挖掘和整合课程资源,以他们熟悉的情景来引导思考和学习,这样才能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形象认知,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立足一线教学实践,对怎样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整合课程资源,提升课堂效率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动态生成;主题活动;课堂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保障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而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