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想象”驰骋于神话王国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o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抒情导入,引入教学——回顾神话内容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女娲补天》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了故事内容,谁知道女娲帮助人类做了哪些事?
  生:她求雨神把神火熄灭。
  生:她造船救出洪水中的人们。
  生:她还寻找五彩石冶炼补天。
  师: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谁能连起来完整地
  说一说女娲帮助人类做了哪些事?
  生:她先求雨神把神火熄灭,接着造船救出洪水中的人们,然后积极寻找五彩石冶炼补天,最后终于补天成功了!
  师:学得非常认真。课文对找五彩石、炼五彩石、补天写得比较具体,是吗?(板书:找 炼 补)
  师:今天这堂课,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再一次飞到女娲补天、拯救人类的动人故事中去,一起读课题——
  生:(齐)女娲补天。
  二、创设情境,激情朗读——酝酿神话情缘
  师: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师:(引读)可是,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戛然而止)谁来读一读?
  (生接读)
  (师课件出示: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师: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师课件出示: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許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几句话。
  (生自由朗读)
  师:读着这样一段文字,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有怎样的
  感受?
  生:我看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令人害怕!
  生:我感觉仿佛是世界末日来临。
  生:人类要在这场灾难中忍受折磨,多么可怜啊!
  师:你又是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这场灾难的可怕?
  生:(读)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生:我感受到了熊熊燃烧的大火就要把人类吞没。
  生:我感受到了洪水的
  疯狂,仿佛要把人类卷进灭
  顶之灾。
  师:是的,谁还想说?
  生:(读)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师:你看到了吗?
  生:看到了。
  师:(紧蹙眉头,缓缓而读)一道、两道、三道,天塌地裂,触目惊心!谁还想读?
  生:(动情朗读) 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吧!
  (师课件出示视频,配话外音:充满着欢歌笑语的大地,一夜间天昏地暗,人类在这场灾难中饱受痛苦,垂死挣扎。)
  师:带着你们的感受用心去读一读这段话吧!
  (生齐声朗读)
  三、活用文本,再造语言——创编神话故事
  师:作为人类的母亲——女娲,看到她的子女忍受着煎熬,她毅然决定要补天。补天的过程充满神奇的色彩,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1.细读文本,体悟“补天”艰难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先读一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自由朗读)
  师:你们觉得女娲寻找五彩石补天容易吗?
  生:不容易,困难很多。
  师:你们又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不容易的?别急,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再去用心地读一读。
  (生静下来,一边读一边圈画。)
  师:好,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师课件出示句一:“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生读句一)
  生:我从“冒着生命危险”可以看出补天这件事是很危险的,搞不好会丧失生命。
  师:你真会学习,知道抓关键词谈自己的体会,相信你一定会读得更好。
  (生动情地朗读)
  师:谁还想向他挑战,也来读一读?
  (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可见寻找五彩石并不那么容易,我们一起合作来读一读。女娲决定——(生: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生: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生: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师:我们的合作非常成
  功。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不
  容易?
  (师课件出示句二:“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读句二)
  生:她忙了几天几夜,她肯定是忙了很久很久,才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
  师:是的,一定是费尽了全身的力气。谁还有补充?
  生:她因为缺少一种纯青石,所以又马不停蹄地找啊找啊。
  师:多么艰辛。
  生:我从“找啊找啊”知道她是多么劳累地在寻找五彩石,从“终于”知道了她好不容易才寻齐了五彩石。
  师:多么辛苦劳累,可还是——(生:坚持不懈。)能读出你的感受吗?自己练一练。(板书:坚持不懈)   (生自由练习,师指名读,作个性化评价。)
  师:你把一个勇敢坚强的女娲立在了我们眼前。
  师:真棒,我能感受到你对女娲的欣赏和赞叹。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从这个“几天几夜”中足以看出女娲历经了多少的辛苦和磨难,那么你们能想象一下,这几天她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生:狼群围攻她。这个深山老林中,鸟儿很少,一定有很多野兽。
  师:这就是冒着生命危险。(板书:险)
  生:熊熊大火熏得人透不过气,女娲全身都是汗。
  师:是的,可她还得忍受着大火对她皮肤的灼烧。(板书:热)
  生: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向她喷火,女娲一想到地上的人们在受苦受难,连饭都顾不上吃,一心想快点找齐五彩石。
  师:(板书:饿)是呀,冒着酷暑,忍饥挨饿,时刻都有生命的危险,女娲依然没有放弃。难道困难仅仅这么多吗?
  生:还有很多很多。
  师:可这一切的困难都不能阻挡女娲前进的——(生:脚步。)让我们用朗读来赞美这位了不起的女娲。
  (生配乐读第3自然段)
  2.开发文本,想象“补天”艰难
  师:同学们,女娲寻找五彩石那么不容易,那么,炼和补容易吗?请大家继续读一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
  生:也不容易。
  师:是呀,请你赶紧去读一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地方也能体会到不容易。
  (生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
  师:交流一下。
  生:女娲炼了五天五夜,这个“五天五夜”突出女娲非常辛苦。
  师:是的,又是一个五天五夜,谁还想说?
  生:女娲炼了五天五夜,她必须处在神火旁不吃不喝,也不睡觉,她的勇敢坚强令人佩服!
  (師板书:勇敢坚强)
  师:女娲的坚强深深地打动了你,请读出佩服之情。
  (生动情地读)
  师:读得非常好,让我们学着她一起读。
  (生齐读第4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冶炼补天”这个情节有意思吗?
  生:有意思。
  师:那我们就不看课文,自己讲一讲这个片段,你可以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来讲述,自由放声读。
  师:从你们发亮的眼神中,老师可以感受到你们的精心准备。谁先来说一说?
  生:女娲把五彩石找齐了,跑到山上想挖个圆坑,可是旁边又没有铲子,她只好用自己的双手来挖。挖了一个多时辰,双手都是血,她本想停止,可是一想到受苦受难的人们,就咬牙坚持下来,又挖了两个多时辰。她把五彩石放在窟窿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大盆里,端到天边,用力一泼,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师:你讲得很好,同学们听得也很认真,请大家来评价一下。
  生:我觉得她声音很响
  亮,说得也非常流利,就是没有把女娲在五天五夜里怎么克服困难冶炼五彩石这个情节想象开来,如果再展开一点想象一定会更加精彩。
  师:你不仅会认真倾听,还会思考分析,真了不起啊!要是能把这五天五夜女娲是怎样陪伴在神火旁冶炼五彩石的情节想象开来,一定会更加神奇。谁有信心向自己挑战?
  生:五彩石终于找齐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女娲连忙用自己的双手挖了一个圆坑,拿起黑木枝在木头上钻出了神火,把神火架在坑上,然后又把装在大盆里的五彩石放在神火上面烤。第一天过去了,五彩石还是和原来一样硬;第二天,五彩石渐渐变软了;第三天、第四天,五彩石变得像软糖一样很黏;直到第五天,五彩石终于快化掉了;过了一夜,到了第六天,五彩石终于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兴奋极了,连忙抱起大盆,端到天边,往上那么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师:他把这五天里,女娲是怎样冶炼五彩石的经过说得非常具体。
  师:周老师这儿给你们提供了两个不同的冶炼补天的情节。拿出资料,认真阅读后,展开你的想象,把女娲冶炼五彩石补天的情节说得更加生动形象些,还要注意合理性。
  (生自由、认真地阅读材料。)
  师:同学们,看完了吗?我想这两个故事一定会带给你更多的启发。现在,你们就是神话的创造者,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来讲一讲女娲是怎样冶炼补天的,看哪个小组准备得最充分。
  (师课件出示复述要求:请用上丰富的想象力,把女娲冶炼五彩石补天的过程说得更加生动形象。要求语言流畅、想象丰富、形式多变。可以用上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快去试一试吧!)
  (生分组合作学习,师相机指导。)
  师:大家掌握了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补充。现在,哪个小组先派代表来讲一讲?
  生:女娲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齐了五彩石。她拿来神火,在上面架起了一个木头做的东西,把五彩石放在上面冶炼,炼了五天五夜。第一天,她把红色的石头冶炼完了;第二天,神火的温度越来越高,她快受不了了,正当她准备放弃的时候,看到了地上的人们正在受着艰辛,(师:正在受着苦难,好吗?)她心想:我一定要坚持下来!于是,冒着酷暑般的炎热,女娲坚持在神火旁冶炼五彩石。她好不容易把所有的五彩石都炼完了,她想:哎呀,我得赶快赶到天边补起那五个大黑窟窿。于是,她端起大盆飞到天边。当她把第一个窟窿补好的时候,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雨水浸湿了她的眼睛。她顶着困难补好了第二、第三个窟窿,等到补第四个窟窿的时候,天边刮起了大风,大风把女娲吹得东倒西歪。女娲用尽自己所有的力气,最终把最后的两个窟窿补好了。
  师:刚才这位同学想象了许多女娲炼石补天遭遇到的困难情节,一下子这个神话故事就变得——(生:充满神奇色彩。)那么,谁还有更精彩、更神奇的故事内容愿意奉献给大家呢?
  生: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她取来神火开始冶炼。无情的火焰炙烤着女娲,女娲非常难受,可她一想到地上受苦受难的人们,她还是坚持了下去。第一天,第二天,五彩石慢慢软化了,一天比一天软。到了第六天,已经快接近天空的颜色了。就在这时候,天上突然划过一道刺眼的闪电,乌云翻滚着飞驰而来,接着就是倾盆大雨,浇在神火上面发出“哧—哧—”的响声。女娲心想:哎呀,怎么办呢?眼看神火就要熄灭了,就差一天了呀。于是,她用自己的身体挡住神火。这时候,火苗又旺盛起来了,可是女娲却十分难受,女娲忍着痛苦终于把五彩石都炼完了。她以风驰电掣般   的速度赶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
  好了。
  师:我非常佩服这位同学,他不但用上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还用上了许多生动的语句,这就是学语文,看了资料会把生动的语句学以致用。
  师:现在增加点难度,谁能把找石头、炼石头补天连起来为大家讲述一遍?
  生:女娲开始找石头了。她先来到黄河边,心想:咦,这里的河伯一定知道那些五彩石。于是,她潜入黄河,去找河伯。她发现黄河里的宝石闪闪发亮,有许多的珍奇异宝。河伯告诉她,他的宝石库或许会有五彩石,让女娲自己去寻找。女娲决定开始寻找五彩石,她找啊找啊,找得她眼花缭乱,终于找到一块蓝色的石头,于是谢过河伯,继续上山寻找。她来到山下正想爬上去,可是一块大石头掉下来把她的手给砸伤了。女娲看着鲜血淋淋的手,她想用草药把自己的手给包起来,可是一看到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地上的百姓还在忍受着煎熬,她不顾受伤的手又急忙去寻找其他的石头。她看见一块闪闪发亮的红色石头躺在山崖边上,她想去拿,可是突然山坡上有块石头掉下来把红色石头给压住了,她费尽气力终于把石头推开了。她拿来红色石头,可是上面有点划破,女娲心疼极了,急忙把它抱在怀里,她的眼泪掉在石头上面,也滴到了她的伤口上,只见石头划过的伤口一下子就没了,女娲受伤的手也愈合了。(师:真神奇。)女娲决定再去寻找剩下的三块石头。几经周折,靠着坚持不懈的精神终于找齐了五块石头。她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块石头放在一起,用神火进行冶炼,炼啊炼啊寸步不离,一会儿擦擦身上的汗,一会儿转过身看看化了没有。她整天不吃也不喝,不休也不眠,一直盯着五彩石,她的眼睛都有红色的血丝了。(师:布满红色的血丝。)因为几天几夜不睡觉,女娲的眼睛疼得直掉眼泪,可她还是忍受着痛苦,一直坚持。最后五天过去了,五彩石终于化成很稠的液体,她快速地飞到天边,用尽全身的力气把融化的液体往大窟窿上一泼,终于,大窟窿被补好了。
  师:多么神奇的情节呀,连上天都被女娲这种坚强勇敢的精神感动,所以当她的眼泪滴下来时,她的伤口居然——(生:奇迹般地愈合了!)真好,你这个想象的情节非常动人。
  四、延伸文本,拓展阅读——提升神话文化
  师:(配乐引读)多么美好动人的神话传说啊,从你们刚才精彩的讲述中让周老师再一次感受到了人类之母——女娲的坚强和勇敢。就在女娲奋不顾身补天的那一刻,天地恢复了宁静,五块石头化作了天边五彩的云霞。
  (生齐读)
  (师课件出示: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师:(引读)自从女娲拯救了人类——
  生: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回去你们想做些什么?
  生:我想找更多的神話故事来读一读。
  生:我想给每一个神话里面的人物写一封信,在上面写上“谢谢你们”,不然我们的祖祖辈辈不可能是快乐幸福的。
  师:看来你深深地迷上了神话故事。
  生:我想把这篇《女娲补天》给改一改,然后读一读,让这篇神话故事更生动。
  师:相信你的创作一定会非常精彩。
  生:我想把这个神话故事稍稍改一下,让看过它的人永远深深地喜欢上它。
  师:期待着你的佳作。
  师:同学们,神话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想象和智慧谱写而出的,寄托着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勇气和信念,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读更多的神话故事,也可以上网查询有关神话主题的故事和资料,在读书会上做进一步的交流。(提供检索资料的相关网站)
  【评析】
  《女娲补天》是我国古代的一个神话。传说中的女娲,以天下为己任,救苍生于水火,她的故事千百年来被人们传颂,表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优秀的神话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神话教学应当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周老师的这节课以有感情朗读和创造性复述为主线,引导学生充分想象,体会神话的魅力,感受女娲勇敢坚强的形象,在语言实践和人文精神的感悟两方面都做得比较好。
  一、细读文本,打好想象的基础
  阅读中的想象必须以文本为基础。细读文本,把握文本的基本倾向,想象才能合情合理。本课的教学首先是重视文本的阅读,注意词句的理解和推敲。如体会女娲寻找五色石的艰难,老师要求学生“沉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去用心地读一读”,圈一圈,画一画。学生从“冒着生命危险”“忙了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终于”等词句中体会到了女娲经历的艰辛和磨难,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再想象一下这几天女娲会遇到哪些困难。由于有细读文本的基础,本节课学生的想象紧扣女娲寻石、冶炼、补天的艰辛展开,加深了对女娲形象的感受。
  二、融入生活,拓展想象的空间
  一个有着良好素养的读者在阅读神话时,会在头脑里再现丰富的表象,而这样做必须以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知识为依托。在这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拓展想象的空间。在复述“冶炼”和“补天”这部分时,先是要求学生利用课文的关键词句来复述;在学生基本讲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这五天五夜,女娲是怎样在神火旁度过的,把这个情节想象开来”。我们看到,学生的想象充分利用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像五彩石是怎样一天天变软的,融入了他们平时观察到的固体受热融化的过程,使得复述更加具体形象,而对女娲艰辛的程度也有切身的体会。
  三、拓展阅读,把想象融于创造性复述中
  由于儿童认识的局限,他们的想象难免会出现内容不够充实和语言不够丰富的现象。我们的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帮助学生充实想象的内容,积累用于表达的语言。这节课的做法是让学生用《女娲补天》另两个不同的版本进行想象练说,既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认识我国神话传说的丰富性,同时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进一步的创造性复述作准备,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在阅读后让学生自己准备,再小组互说互评、集体交流点评,学生的复述内容更加丰满,表达也更加精彩。
  周老师的教学紧紧抓住神话的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学生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美丽的种子。这颗种子必将发芽、生长,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作者单位:浙江温州市籀园小学/沈大安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我一直都觉得幸运,因为在求学路上,遇到过许多优秀的老师,他们教给我的远远不止是知识。  在焦作师专读书时,印象最深的是黄卉老师,她教的是读写课。无论是谁见着她,都会在心中默默感叹:她真的宛如一枝黄花,清瘦、高挑、气质高贵……  最初,是因为她温和的笑容,让我渐渐愿意亲近她。  新生入学之初,校园里总有些类似“兵荒马乱”的浮躁,所以,最初的课堂上,即便黄卉老师用最动听的声音,娓娓阐释着文学作品的内涵
恐怕是受做厨师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对鱼虾蟹肉、瓜果菜豆感兴趣,乃至后来常对别人吹嘘,“我是厨子里最会上课的,是教师中最会烧菜的”,甚至自诩“做菜比上课更专业”。  吹牛要讲证据,有两个例证。上师范的时候,我订了几份杂志,有《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咬文嚼字》等,除这些与教学相关的杂志之外,还有一份我的最爱——《中国烹饪》。至今,酷爱买书的我更是搜罗遍了蔡澜的
“丁零零……”第一节是语文课,教室里照例掌声四起,惊艳四楼。偷偷告诉你们吧,我上课,都是有热烈掌声迎候的哦!  满面春风,意气风发,我摆了摆手,教室里刹那间寂然无声。  “规定动作,先检查作业!”  “晚上不努力,白天做苦力!”王同学偷偷叨念着。  “先趴下,作业没有完成的,请举手!”  大家一一趴下,两三秒的功夫,两个学生的右手已悄悄举了起来。  “不错,有进步!还是老规矩!”  “回家不努力,
文本解读  《天地人》是统编本一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也是“新”字的直接体现,它改变了原先刚入学立即学习拼音的安排。本课识字量不大,难度也不大,但却是一个特别有创意和意味的安排:“天地人”,是要让学生感受宇宙、自然与人的关系,三者各有不同而又和谐统一。  对于初入学的学生来说,“天人合一”的意象过于深邃,但我们可以将其形象化呈现、儿童化实施、生活化理解。本课即通过神话故事、汉字演变、生活关联等多种形式
“隔”字和“融”字,书写时把“鬲”写错,是小学阶段常见的错误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形近字的干扰。比如“南”“献”等字,框里边是两横。另一方面,“隔”和“融”里边为什么是一横?“南”和“献”为什么是两横?这些笔画有什么特定的含义?学生毫不知晓,只能死记。  部首识字法可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汉字是一种系统性文字, “隔”和“融”均源于“鬲”。倘若我们在教学时,让学生先透彻了解“鬲”之形义,进
2016年,我校对四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在全年级200多名学生中,喜欢阅读、平均每天课外阅读量超过500个字的学生仅占15%,勉强喜欢阅读、平均每天课外阅读量超过200个字的学生仅占20%。也就是说,大多数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很少,调查的情况很不理想。这一数字让我校的语文教师和学校领导十分震惊。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老师们通过调查,找出了这样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家里实在没有什么课外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  古诗,读出《浪淘沙》的激昂雄壮,《江南春》的明朗飘渺,《书湖阴先生壁》的清幽闲适,会写“涯、莺”2个生字,会默写《浪淘沙》(其一)。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大意;通过想象画面体会黄河的磅礴气势,感受江南春色和山水田园的风光美;能结合背景资料了解诗中的传统文化知识,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能发现古诗中诗句对仗的  表达特点,并积累类似的诗句。  教学
在上海第二届国际绘本教学研讨会上,我执教了一节绘本读写课。课后立刻回家。飞机刚落地,就接到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唐池子博士的微信留言,原文如下:  何捷,你的课我很欣赏,但有一点建议。你走得很急,我本来不想说,但想了想,还是要说。就是在课堂上,有孩子提问,关于自己为何胖、为何瘦、为何高、为何矮、为何聪明、为何有点笨……面对这类问题,你皆表现不屑。包括后来有一个女生问“你为什么这么胖”,你以为这是攻击,是
“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统编本教材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中每个单元安排1篇“和大人一起读”,上下册合计16篇。从目前的教学实施现状来看,效果并不理想,比如,有的教师不放心,一味包办代替;有的教师认为没有测试内容,则放手不管;有的教师则索性推给家长,听之任之。那么,“和大人一起读”中这些文本的学习到底应该
阅读版本  《十万个为什么》,[苏]米·伊林著,乔瑞玲编译,李欣绘。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19年8月版。  阅读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的兴趣,指导学生自主规划阅读的方法。  2.在阅读科普作品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运用多种方法解决。  3.能感受阅读科普作品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阅读计划(见表1)  阅读过程  一、多种途径激发阅读兴趣  1.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