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如是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g18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恐怕是受做厨师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对鱼虾蟹肉、瓜果菜豆感兴趣,乃至后来常对别人吹嘘,“我是厨子里最会上课的,是教师中最会烧菜的”,甚至自诩“做菜比上课更专业”。
  吹牛要讲证据,有两个例证。上师范的时候,我订了几份杂志,有《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咬文嚼字》等,除这些与教学相关的杂志之外,还有一份我的最爱——《中国烹饪》。至今,酷爱买书的我更是搜罗遍了蔡澜的大作,反复阅读杭州的“吃货祖宗”——袁枚的《随园食单》,收藏了影印本的《温州菜谱》等一大堆“吃货秘籍”。
  另一件事则颇令我“自豪”。10年前我参加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高端教师项目研修,在天目山中闭关一周。山中生活单调,晚课后我自告奋勇借来宾馆厨房,为同学们做了一周宵夜。在后来的结业典礼上,我有幸作为研修教师代表发言。导师汪潮先生笑言,看见了吗?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上好语文课,尤其是烧得一手好菜的。虽说是笑谈,不过我觉得也是这个道理,不会烧菜的“吃货”一定不是好的语文老师。
  有几个人,不一定是语文老师,但大部分都是语文老师的偶像,更是“吃货”中的“战斗机”。
  至圣先师孔夫子同时兼有“吃货之祖”的美称,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超级“吃货”。孔子对吃很讲原则,对食物的形制、烹饪手法、原料来源等挑剔到堪称苛刻,甚至总结出了一套“八不食”原则。最要命的是,孔老先生爱吃还吃不胖,据说孔子的身材也保持得不错。这恐怕和他的“八不食”有关系。
  宋朝的一位诗书画全才的“杭州市长”苏子瞻,更是直把“刺史”作“庖厨”,千古名菜“东坡肉”便是其“不务正业”的证据。更有传言,外出洛阳“考察”之际,见牡丹盛开,忍不住“食指大动”,待花会一结束,便斯文全无,采折牡丹入食。真难以想象,这等“焚琴煮鹤”大煞风景之事,会发生在大文豪苏轼的身上,真可谓见到美食“吃相全无”,若是在岛国,恐怕早被服务员赶出店门了。
  历史越千年,吃货愈纯青。“吃货”东坡扬名千年之后,诗人中又产生一名顶级“吃货”——袁枚。作为“吃货”中的文章高手,袁枚曾专门著书《随园食单》谈美食,其《须知单》言,美食要讲究先天须知、作料须知、洗刷须知、调剂须知、配搭须知、火候须知、色臭须知……足足十九条“须知原则”。我对《本分须知》篇尤感兴趣。那是在告诫后人,做“吃货”,是要遵守“吃货守则”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称此美名的。
  圣人、词宗、诗人们做“吃货”,“吃格”自然高人一等,我等布衣书生,自是无法望其项背。但作为“吃货族”人,当然也得有些追求,否则,如何能懂“箪食瓢饮”的深意,如何能体“把酒问天”的豪情,又如何能解“游鱼长一尺”的诱惑。
  “吃货”讲究因材制宜,因人制宜。作为“读不过万卷诗书,吃遍了各地美食”的“吃货”,我明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更懂得“看人下菜碟”的道理。若是一位厨师只会一种鲁菜的做法,哪怕会做得一手满汉全席,那也算不得好“吃货”。一旦让他来到江浙沿海,没了最好的鲁菜食材,无法做出鲁菜的味道,而面对鱼、虾、蟹、贝等生猛海鲜,恐怕也是无从下手。即使勉强用鲁菜的方式做了,也只会让人感觉暴殄天物。因此,家里若来了闽、浙、粤沿海的客人,海鲜、刺身尽管上,否则,辣菜、肉菜再多,人家也是无法下筷,就算碍着主人的面子吃了,也会觉得腹中积食难消;若是来了杭州、上海的客人,则要浓油赤酱多糖。
  作为祖传的“吃货”,我自以为深知“制宜”之道。记得初来杭州之时,因馋海鲜,特地往最著名的近江海鲜城采买了一大堆食材,象拔、鲍鱼、大虾蛄、江蟹、鲜蛏、子梅鱼……一小时后,一桌海鲜琳琅满目,便拍照晒朋友圈。
  象拔,焯水、切片,蘸芥末、海鲜酱油生吃,鲍鱼配蒜蓉鲜蒸,鲜蛏入水白灼,大虾蛄隔水干蒸,梭子蟹生醉生吃,子梅鱼葱姜清蒸……脆的脆,糯的糯,鲜的鲜,香的香。家乡的朋友连声惊呼,呀,在杭州也有这么好的海鲜!杭城的朋友也惊呼,怎么都是白花花的,这有什么味道啊?殊不知,最新鲜的海鲜宜白灼,次之红烧或爆炒,再次之油炸,再次之腌制。若不懂此理,不是糟蹋了好食材,便是浪费了柴火。
  “吃货”更讲究食材的搭配和处理,那是为了保全其最鲜美的味道和最精华的养分。
  都说吃“地上跑的”不如吃“天上飞的”,吃“天上飞的”不如吃“水里游的”,吃“水里游的”不如吃“八只脚的”。作为“八只脚”里头最经典的食材——梭子蟹是有很多种吃法的。炝着吃的,一般是红膏的(母蟹),是为了用盐锁住鲜美,可以吃很久,且香甜可口。腌着吃,一般是“活的”(“死”的意思,温州方言为避讳,说成“活的”)。别的烹制方法做出来肉质如泥,不鲜美。用盐腌着,使之不腐,重口好下饭。刚“活”不久且不是最肥的,最适宜醉着吃。蟹脚卸下,蟹身平刀剖开,切成十六小块,用蒜泥、姜末、米醋、生抽、老酒醉上,再撒上葱花、胡椒面儿,5分钟后便入味,且不用担心吃坏肚子。最主要的是,因为肉还鲜,一吸就入口,若是太肥,肉会粘壳,不易入味,且难吸出。最新鲜的,当然白灼,蘸点酱油醋(温州特有的吃法,生抽调和米醋,爱吃蒜的,可在酱油醋中调点蒜泥),鲜美无比。但正因为太鲜,且蟹本性寒,吃多了易腻、易伤肠胃,所以需要和其他食材搭配。最经典的做法是红薯烧梭子蟹。红薯味甜,软糯,且善于吸收其他食材的鲜味,丰富自己的口感,又无特殊的味道,不会破坏蟹的鲜香,反而能使其更添几分香甜,相得益彰。丝瓜炒花蛤,乌贼干烧花菜,萝卜丝烧白虾,板栗炖鸡等,都是这个道理。
  说到食材搭配,去年搬新家时,我亲手操办的一桌家宴,可称“经典”。那天宴请的是恩师和师母。恩师常听我的课,吃我做的菜可是第一次。我知道恩师也是超级美食家,恩师也知道我是“无敌大吃货”,接待恩师吃饭,当然得比请恩师指导我上课更花心思准备。
  那天同样是一桌以海鲜为主打的“瓯菜”,因为是请老人家吃饭,便要更加注意“健康饮食”。我决定,除了料酒、葱姜,不用别的调料。料酒是为了提鲜,葱姜是为了去腥,那么咸味儿哪里来?没糖,又如何让菜肴口感更润滑?这一切,自然是依仗食材的搭配。丁香鱼干、虾皮等干货烤干磨粉,其作用远胜食盐、味精两种佐料,以其点缀各种时蔬,是“山的味道”,更是“海的味道”;黃鱼鲞、乌贼干自带咸味,一蒸一煮,皆能出汤,分别佐以仔排、鸡排,自有“鱼羊鲜”的意思;至于梭子蟹烧红薯、蛤蜊炒丝瓜、鱿鱼炒莆瓜,有以上食材调出的咸、鲜,自成佳肴。
  烹一道美食,食材的搭配和处理只是基础工作,火候的把握才见“吃货”功底。炖牛肉,宜冷水下锅,大火烧开,文火慢炖,15分钟即可,酥而不烂。关键是中间不能开锅,一开锅,热气一散,牛肉就板结了,炖不烂了。煮螃蟹,宜冷水下锅,不易掉脚。水开后煮10分钟,熄火后再焖一会儿。时间短了,不熟,不凝膏;时间久了,肉太老,又干又柴。蒸鲍鱼,沸水上屉,三分钟即可。这些,都是火候的问题。火候把握不好,不是煮不熟,就是炖不烂;不是太嫩了,就是太柴了,好好的材料就废了。
  “吃货”的道道很多,最根本的一点是味道好,营养好,而不在花样有多少;美食的道道也很多,最根本的一点是用心做,细心品,而不在食材贵与贱。
  美食如是,生活如是,工作,亦如是。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笕桥花园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9年前,刚刚走出象牙塔的我有幸成为冯永老师手下的一个“兵”,在他担任校长的学校里教语文,在他的悉心指导和鞭策下,我快速地成长起来。  还记得我工作后的第一节公开课上的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冯老师听后,鼓励我说,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把语文课上成这样很不错。鼓励之后他又提了一些建议。紧接着11月份又听了我讲的一节《飞上蓝天的恐龙》,这回他不淡定了,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上班两个月了,课和第一次相
在推进课改实验的过程中,笔者广泛深入学校,走进课堂,积极参与课改实验的调研与指导,通过对课改实验教师教学行为的诊断与分析,发现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与课改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现撷取两个具有普遍性的教学案例,略作分析,并由此引发出对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案例一】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英子原来是什么样子?  生:英子原来很忧郁、自卑。  师:谁能用忧郁、自卑的语气来读第1
立德,立功,立言,此谓“三不朽论”。“三不朽论”最早出自春秋时期鲁国人叔孙豹之口,他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立德”原指树立圣人之德性。“立功”旧指为民除难,救济众生。“立言”其义有二:一指著书立说——“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 二指写文章——“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刘勰《文
【学情分析】  这是一堂给听力有障碍的学生的绘本课。课堂上共有学生9人(聋校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水平大约相当于普通一年级学生,听力障碍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其中4名学生残余听力和口语都比较好;2名学生有残余听力,但口语不是很好,且胆子较小,平时不愿主动表达;3名学生听力损失严重,口语表达困难。绘本阅读是从一年级下学期才开始的,因学生识字量不足,还不足以流畅读完绘本文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绘本原文的文
学习支架又叫学习脚手架,它是“由教师或父母(辅导者)对学习者所提供的即时支持,这种支持能促进学习者(被辅导者)有意义地参与问题解决并获得技能”(何克抗《教学支架的含义、类型、设计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习作教学支架就是习作教学中的一种支持工具,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学生提供搜集材料、构思、写作、自评、修改等支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习作任务。现结合习作实践谈谈个人的教学思考。  一、设计支架,为能力培养提供
当清晨第一节课预备铃打响时,教室里的朗朗童音会伴随着那轮冉冉升起的朝阳响起,迎接语文老师的到来,日复一日。  从《弟子规》到《声律启蒙》,从《木瓜》到《橘颂》,从《诗经》到《少年中国说》……我的孩子用他们的稚语童言为我展现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画卷。  请原谅我自私地把他们据为己有,称他们为“我的孩子”,就年龄而言我成不了他们的父母,然而作为我的学生,他们在我心中真的像自己的骨血一样。尤其是看到他
教学目标:  1.能认真阅读或倾听需要转述的内容,弄清要点。  2.掌握转述的方法,注意人称的转换。  3.根据交际场景和对象的情况,综合运用交际技巧,耐心倾听,仔细思考,礼貌交流,自信表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游戏激趣,引入课题  1.提出游戏规则。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好,我们现在来玩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叫作“传话”。什么叫“传话”呢?你们猜猜。(把别人
一、 语言渲染,创设“交际情境”  借助教师的语言创设具有交互性的“交际情境”,可以使学生饶有兴趣、主动地投入到交际中去,习得方法,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案例1:四年级下册“转述”  回放:上课伊始,老师急匆匆走进教室,焦急地说:“刚接到一个电话,校长室通知我10分钟后去会议室开紧急会议,可上课铃刚响,我来不及跟数学老师换课,电话又没有打通,谁能帮我去办公室跟数学老师说一下换课的事情?……  思考
一本语文教材的诞生,事关国家事权的落实,更是一场“国家认知”的重新凝聚。重在擦亮“中国底色”的语文教材,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无疑是重中之重。其中的节气文化,作为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所谓节气,是指我国古代人民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概括总结出来的一套气象历法。它长期以来一直是指导人们生活的重要参照,特别在农事上,更是人们从事种植活动的
我一直都觉得幸运,因为在求学路上,遇到过许多优秀的老师,他们教给我的远远不止是知识。  在焦作师专读书时,印象最深的是黄卉老师,她教的是读写课。无论是谁见着她,都会在心中默默感叹:她真的宛如一枝黄花,清瘦、高挑、气质高贵……  最初,是因为她温和的笑容,让我渐渐愿意亲近她。  新生入学之初,校园里总有些类似“兵荒马乱”的浮躁,所以,最初的课堂上,即便黄卉老师用最动听的声音,娓娓阐释着文学作品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