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ngfh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只有营造全社会高度重视“创新”的氛围,才能使我们的民族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后继有人,真正走上强国富民之路。正是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各有关机构和众多专家的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大、中、小学校学生为对象的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社会调查进展顺利,已回收问卷1397份,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已全部完成,本次调查结果表明:
  
  一、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喜忧参半
  
  (一)从青少年创新性现状看,本次调查显示出以下的积极因素:
  1.60.0%的被调查者认为创新发明对社会、个人有极重要的意义,61.4%的被调查者认为“创新与人类的文明、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存亡息息相关”,67.9%的人赞同“搞‘小发明’有助于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自我素质的提高”,大多数被调查者对创新、创新力和发明的理解是科学的。
  2.本次调查表明,大多数青少年对与创新力密切相关的大脑科学知识均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在问卷中所列有关大脑科学知识的5项内容中,对每项内容表示“了解”的被调查者最高为61.5%,最低亦为27.4%。
  3.46.4%的被调查者对“创新性思维的特征是新颖性、独创性”表示“了解”。
  4.大部分的被调查者能正确认识知识与创新力的关系,62.6%的被调查者认为“知识是提高创新力的必要基础,但并非知识越多创新力就越高”。
  5.就创新人格的调查显示:76.8%的人“既有自信,又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赞同“许多别人视为平常的事,我却很有好奇心”的人亦达57.9%,42.9%的被调查者“对于老师或课本上的说法,时常表示怀疑”,70.0%的被调查者认为“即使遇到不幸、挫折或反对我的情况,我仍能保持工作热情”。
  6.对创新力的应答表明:65.3%的被调查者“喜欢甚至于习惯寻找事物的起因”,72.8%的被调查者“喜欢联想,头脑中不时有新想法涌现”,而“可以从众多的信息源中,迅速选取对自己有用信息”的人亦占73.5%。
  7.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有助于发展创新力的活动,大多能引起青少年的关注,或多或少都得到他们的参与。
  8.此外,对我国知识产权法律的颁布实施,69.8%的被调查者认识到“为创新性智力成果完成者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66.8%的被调查者认识到“能够鼓励发明创新,鼓励优秀作品的创作,促进科学文化的繁荣发展”。大部分青少年能够正确地认识著作权和和商标权的保护对象。
  (二)对青少年创新性的调查也反映出一些不利因素。
  1.青少年对脑科学(包括创新性思维)的认知尚很肤浅。
  首先,青少年对有关大脑科学知识的了解还很零散,缺乏整体性。其次,大多数被调查者对创新性思维的认知仍停留在感性认识水平上。如“创新性思维的过程基本上是按准备、创新、验证三个阶段构筑的”,创新性思维的“发散思考法”、“收敛思考法”等,表示“听说而已”或“完全不知道”的学生占大多数(60.5%—76.0%)。
  2.具有初步创新人格和创新力特征的青少年比率较低。
  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者自评“自信心强”的占76.8%,自认“有强烈的好奇心”的人亦达57.9%,42.9%的被调查者“能够质疑”,70.0%的被调查者自认“意志坚强”。但是,自认同时具有“自信心强”、“有强烈的好奇心”、“能够质疑”和“意志坚强”的被调查者(即同时选择了上述4项内容的被调查者),即我们认为具有初步创新人格特征的青少年,仅占被调查者的4.7%。相类似的是,被调查者自评同时具有“探究能力”、“有与新事物相关的想象力”和“有收集信息能力”的被调查者,即我们认为具有初步创新力特征的被调查者,只占被调查者的14.9%。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就参加“学术(或学科)竞赛或‘小发明’”这一类有助于发展创新力活动的33.0%的被调查者而言,其中仅有64.2%的人是因“本人很有兴趣而参加的”。
  3.对于学术(或学科)竞赛或“小发明”这一类有助于创新力发展的活动,青少年的认知与实际行为不一致。
  本次调查显示,对参加小发明活动的意义,占67.9%的人认为“搞‘小发明’有助于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自我素质的提高”;仅有9.4%的人认为“参加没有意义”,7.9%的人持“别人参加,我也参加”的态度;但实际参加过这一类活动的仅占33.0%。
  4.多数被调查者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且存在过于严谨、尊崇权威的倾向。
  过于严谨、思维定势、从众心理、信息饱和是创新性思维的四种主要障碍。本次调查显示:78.1%的被调查者“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讲究严格的步骤”,65.5%的被调查者“常为自己无意中说话伤人而闷闷不乐”,56.2%的被调查者“不愿提那种显得无知的问题”,“对于老师或课本上的说法,我时常表示怀疑”的被调查者不足一半,“当某位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解提出异议时”48.1%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多数同学会予以沉默”,更有16.5%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多数同学会予以非议”。
  此外,对被调查者的年龄分析显示,不同的年龄段对创新性的几个方面显示出相反的趋势:随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观察、想象能力日渐削弱,而思维定势和对权威的服从却日益增强。
  
  二、教育主体(家庭、学校、社会)培养青少年创新力的状况
  
  (一)家庭培养青少年创新力的状况
  1.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因自身文化程度不同而有差异。
  本次调查显示,59.8%的父母面对孩子的提问能“耐心解答,如果不知道答案,指点孩子去请教书本或他人”。在本次调查中设定的孩子“拆装闹钟”的具体情境中,38.4%的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表示赞许,其中大部分还陪同一起做(民主型)。这反映改革开放以后新一代“独生子女”的家长们已经开始放弃“压制型”教育方式,而转为启发、帮助的“民主型”教育方式。但在本次调查中设定的孩子“拆装闹钟”的具体情境中,还有高达40.0%的被调查者的家长会对孩子“训斥”或“警告”(压制型);面对孩子的提问,也有48.0%的被调查者的家长会以“不耐烦”、“不屑于回答”或是“敷衍”的方式对待。
  对家长文化程度的分析显示,家长文化程度越高,就越倾向于“民主型”教育方式。但调查数据亦表明,家长的文化程度令人担忧。如48.9%的被调查者父亲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60.9%的被调查者母亲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还有一定数量的被调查者的家长是文盲。
  2.家长支持孩子参加发展创新力活动状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过学术(学科)竞赛或“小发明”活动的33.0%学生中,61.1%的学生家长表示“很赞成参加,并给予支持”,在未参加的66.8%的学生中,有17.4%的家长认为“影响学习,表示反对”。
  本次调查显示,家长在发展孩子创新力的物质投入方向上出现偏差:只有46.7%的青少年认为家里和学校能够提供所需的书籍,而反对者高达53.7%。在14种培养创新力的形式中,“家庭或学校提供相关书籍和工具等物质条件”的好评率为32.7%,居第7位;而“在Intenet(网)上漫游,扩大信息来源”的好评率仅为20.9%,居第14位(最后一位),这都是值得注意的。
  客观地说,我国的家长历来高度关注孩子的教育,为此不惜投入大量的精力及财力,新一代“独生子女”的家长更是如此。但由于家长没有受过有意识地发展创新力的教育,其本身也就没有培养孩子创新力的正确认识,故他们的精力与物质投入方向出现了偏差:一方面,他们不仅自己经常督促、辅导孩子学习,还不惜重金为孩子请家教、买健脑补品、让其参加各种学习班等等(这些做法在发展创新力方面其实并没有多大意义,有的甚至还起负作用);另一方面,青少年发展创新力的一些基本物质条件(书籍、工具等)却没有得到满足。
  (二)学校培养青少年创新力的状况
  1.学校(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创新力的发展。
  本次调查显示,85.6%的被调查者认为“高考、升学是学校排在最重要位置的事”,39.3%的被调查者感觉“目前的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等与创新力培养的目标相矛盾”。初中、高中和大学生对此的认同率呈上升趋势,而高中生因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对前项的认同率高达90.9%。
  本次调查还表明,“在老师眼里,好学生应该乖,听老师的话”和“老师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分别得到79.7%和84.5%的被调查者的认同,而赞同“大部分学生对教师都有一定的畏惧感”的被调查者占59.1%。此外,还有17.3%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解提出异议时,老师最有可能的反应是:“训斥”、“不予理睬”或“敷衍”。
  2.目前培养创新力的形式校内教育的作用相对较大。
  本次调查列举14种创新力培养形式,好评率居前的大多与与学校或教师相关,如“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各种学术或科技兴趣小组”、“课堂教学注重从多角度启发学生”、“学校开办一些开拓思维,增强动手能力的课程”的好评率分别达到了39.6%、49.3%和37.8%。而外出参观及参加校外活动的好评率则较低。
  但这并不说明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力方面已取得成功。首先,校内开展的培养创新力活动虽然好评率居前几位,但无一能超过50%;其次,在选择“符合小学或中学的情况”时,56.7%的被调查者不赞同“学校开展了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上述的好评率只能说明在全社会对青少年创新力的培养工作总体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校内教育的作用相对较大。
  另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由于课程本身存在的问题,学校(包括教师)尽管一再努力变革,目前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对青少年创新力的培养也是非常有限的。
  3.学校的教育内容对青少年创新力发展有影响,不同文化程度的学生对其评价不一。
  本次调查显示,如88.2%的被调查者不赞同“创新力主要由天赋决定,与学校教育无关”,这表明广大青少年已深切感受到学校教育对其能力素质发展的影响。同时,调查亦分别显示出,当前学校教育内容对学生能力素质发展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例如,有34.8%的被调查者认同学校“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等方法”,在实验课上,大多数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具有准确、熟练的操作技能”的说法得到了41.3%的被调查者的赞同;这表明我国的教育改革正逐步深入学校。但与上述相对立的教育内容亦很普遍:37.7%的被调查者认同“为了应付考试,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是让学生大量演练习题,同时介绍各种解题方法”,这说明学校教育内容要得到彻底改变,仍须依赖于教育体制的革新。对被调查者文化程度的分析显示: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被调查者越来越倾向于对学校教育内容作出否定性评价。
  另外,本次调查显示,多数被调查者对教师的教学态度表示满意,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褒有贬。如当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解提出异议”时,79.9%的被调查者相信老师会“耐心解答”,“如时间不够,下课再谈”;而其它的态度,如“敷衍”、“不予理睬”、“训斥”等,累计约20%。但对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评价存在巨大差异。37.1%的被调查者认为大部分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即“老师授课完全是重复课本上的内容,并时时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觉得自己处于被动接受的紧张状态”;23.1%的被调查者认为大部分教师采用“放任自流式”教学方式,即“老师既不表扬学生,也不批评学生,上完课就走;学生爱怎样就怎样(不干扰上课就行)”。与此同时,亦有30.1%的被调查者认为大部分教师采用同学参与程度较高的民主型教学方式——“老师授课是‘间接启发式’,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有较强的参与感”;还有19.9%的被调查者认为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使用幻灯、录相、计算机和多媒体等以辅助教学”。
  (三)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创新力发展的影响
  1.青少年宫和科技馆(站)这类社会教育机构对培养青少年创新力的积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本次调查显示,在“学术(学科)竞赛或小发明这一类活动中,青少年宫、活动站和科技馆这类机构给予帮助,提供机会”的仅占7.0%;在调查列举的14种发展创新力的活动形式中,“校外青少年科技馆、少年宫举办的科技、文化活动”好评率居倒数第二位,仅25.9%,认为其“最重要的”学生仅9.3%,排名最后。
  2.各类有利于青少年创新力发展的竞赛活动,普及程度不高。
  本次调查涉及各系统举办的10种竞赛活动:数学、物理或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系列活动;青少年发明创新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系列活动;青少年生物百项或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系列活动;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航空、航海、车辆模型及无线电测向竞赛系列活动;青少年作文(含文学、科技征文)比赛;青少年书法、绘画比赛;大学生“电脑”竞赛;“小星火”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与中学生课程结合较密切的数学、物理或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系列活动,青少年了解度与参与度较高(分别达58.3%,24.7%),其次为青少年作文(含文学、科技征文)比赛(53.8%,23.4%),青少年书法、绘画比赛(62.8%,14.3%);而其它各项竞赛活动青少年的参与度都很低。至于“挑战杯”竞赛和“电脑”大赛,它们专在大学生中开展,但大学生对其了解度较高,参与度亦不高(56.8%,6.9%;58.9%,6.0%)。
  3.出版业没有满足青少年对书籍的需求。
  本次调查显示,46.7%的被调查者表示“家里和学校不能提供所需的书籍”。这种情况固然有教育投入不足的原因,也与青少年读物和科普读物的萧条有重要关系。部分家庭虽然愿在孩子教育方面投入大量财力,但却很难在市场上购到合适的书籍。
  4.青少年周围群体对其创新性(创新人格、创新力等)发展有直接影响。
  本次调查显示,周围群体对青少年的标新立异,既有正面的鼓励,也有负面的非议,还有不置可否的沉默。哪种舆论占主流,要视与传统观念背离的程度,通常背离程度越大,导致负面的非议越多;反之,则正面的鼓励越多(认为“当某位学生在学校运动会上创出好成绩时,大多数同学会对他给予鼓励的”被调查者为78.5%;认为“当某位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解提出异议时,大多数同学会予以鼓励的”被调查者仅为32.7%)。
  5.本次调查表明,43.9—56.0%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在公开审理并宣传有关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和打击假冒商品、盗版图书、光盘等方面做得较好,有益于营造创新力开发和培养的良好环境。
其他文献
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在当今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仅做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师生的摆位出了问题。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是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绽放自己夺目的光彩。  通过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探索,我认为做一个“放飞风筝的人”,无疑是教师角色的最佳选择。  做放飞风筝的人,
从明斯基开始,经济学家们逐渐认识到银行信贷的数量和流向是经济体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给出了各种政策建议,以熨平信贷给经济波动造成的不利影响.斯蒂格利茨在2017年的论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有:内容体系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研究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程度不高;研究缺乏足够的中国化。我国教育心理学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主要是:以整体的观点研究教育心理现象;建立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基本“范式”;建立理论和应用层面的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问题 对策 范式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
摘 要:教育政策与教育问题密不可分,笔者尝试从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论述素质教育的提出及目前呈现的种种问题,并理性地分析其背后的各种根源,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政策 过程 素质教育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的全面发展”战略被提上了议题,传统教育中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继承、教师的单向施予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新的教育观呼唤的是主动的、预期的和参与式的教和学。科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或亲戚抚养管理的孩子,学龄上一般为小学生和初中生。由于城、乡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农村青壮年大批外出务工经商。中小城镇大批下岗职工外出打工经商、离异、单亲家庭的大量涌现,形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1.2亿农民工,他们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约有1000多万留在家乡,而且逐年增长。留守儿童在人格、生活、学业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问
随着社会时农民工的全方面关注,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随之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接受公平教育,创建和谐社会也是所有人的期待.本文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对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只有营造全社会高度重视“创新”的氛围,才能使我们的民族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后继有人,真正走上强国富民之路。李岚清同志亦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加快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跨世纪的科技人才,同时提高整个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而后备力
摘 要: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从词汇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现存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了诸如词汇教学与阅读教学、谚语教学、科学记忆方法相结合的几种教学方法,希望通过对词汇教学方法的探讨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关键词:词汇教学 语境 谚语 回忆法 重现法 留意法    一、词汇学习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语音、
目的:探究无缝隙护理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和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7例患者,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无缝隙
摘 要: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从看到的一些真实现象,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心理问题 现象 关注心理健康    人们在构建21世纪学校教育的理想蓝图中,越来越关注学校如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开发潜能,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为他们终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心理健康已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阻碍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