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地位、环境因素及个人行为对肺结核发病危险的研究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e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社会经济地位、个人行为(吸烟、饮酒)、环境因素(居住和工作环境)、体重指数(BMI)等对成都地区成人肺结核发病危险的影响,以确定该地区肺结核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群体病例-对照研究、多变量多指标测量、多因素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由职业、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测量的社会经济地位、吸烟、饮酒等与肺结核发病无关;而吸烟合并饮酒者,肺结核发病危险显著增加(OR=6.12,95%CI=1.15~32.49);其他与肺结核发病相关的因素,按危险度顺位排列是暴露于化学气雾(OR=5.15,95%CI=1.44~18.40)、低BMI(OR=4.72, 95%CI=2.68~8.33)、室内潮湿(OR=4.06,95%CI=2.25~7.33)和暴露于大量粉尘(OR=2.35,95%CI=1.18~4.70)。 结论 不良个人行为(吸烟+饮酒),拥挤、阴暗潮湿和卫生状况差的环境,长期暴露于大量粉尘或化学气雾与成都地区成人肺结核发病有密切关系。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课改的大潮流中,德育工作与语文课堂可以互相渗透的地方是无所不在的,这就需要我们细心发掘它们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时,注意将二者溶为一体,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语文课堂是学生心灵的栖息地,它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